樊永华,付寿坤
(1.三峡大学 土木与建筑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2.湖北夷通公路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湖北 宜昌 443002)
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村道及其所属设施。旅游公路是以公路为载体,以旅游资源为纽带,用于满足观光、休憩、度假等旅游需求及傍生需求的交通设施综合体。旅游经济是绿色发展理念下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方便人民群众的交通出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农村旅游公路建设能将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针对我国开展的旅游公路与农村公路建设实践,杨燕、丁华等对旅游公路功能、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江龙进、徐勇等对农村公路安全设计、纵坡等进行了研究与论述,但将农村公路与旅游公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研究和文献较少,本文结合某农村旅游公路设计案例,对农村旅游公路的特点、设计理念和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本项目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龙泉镇柏临河沿岸,公路等级为三级公路,路线全长5.837 km,设计速度为40 km/h。项目依据龙泉镇当地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将公路沿线区域内景点、乡村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等加以激活和整合,对完善龙泉镇路网布局,带动产业多元化的发展,促进龙泉镇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道路建设规模较小、道路等级低、造价较低。道路里程长5.637 km,技术等级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 km/h,平均每公里工程造价625.1万元。
(2)老路利用率高、干扰因素较少、技术难度小。本项目大多为老路改扩建,公路修建干扰因素较少、主要是老路利用和优化,没有高边坡、大型桥梁和隧道工程,工程技术难度小。
(3)道路功能综合性强、道路设施较多、交通负荷较小。为实现农村旅游公路的“慢游”这一功能定位,农村旅游公路应具备交通、休憩、服务、景观等多样化功能,道路设施配套需齐全。道路交通对象主要为客车、自行车和行人,货运交通少。
(4)临河修建、地形平坦、水主题突出。道路毗邻柏临河,河岸平直、宽阔,路线可达到较高技术标准。另外,垂钓休闲、亲水活动和水景观可作为旅游公路的一个重要主题。
(5)靠近农村居民点、综合开发方便。道路靠近龙泉镇附近村庄,可以将农家乐、商品销售、餐饮、采摘等活动作为旅游公路的另一主题。另外,应考虑道路附近居民上班、上学、购物、散步等日常交通的出行需求。
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理念,做到“三个合理”:合理利用线位资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建设方案。充分利用旧路,千方百计地节约每一寸土地。尽量降低填挖高度、减小土石方工程,节省工程造价。
根据道路沿线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合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措施,保证线形的灵活性、连续性和均衡性,既做到路线方案合理,又确保行车安全和舒适。
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行车安全、自然环境等因素,使用合理的交通组织措施,配备齐全的交通、服务设施,营造美丽的道路景观,充分满足道路使用者个性化的需求。
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建设条件、交通和环境特点,旧路利用、就地取材,方便施工和出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风光、田园风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旅游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并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依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内在总要求,遵循“畅安舒美,创新和谐”的设计新理念,充分展现自然风光和田园风貌,突出历史记忆和地域特点,打造“山水田园,生态龙泉”的农村主题旅游公路,实现交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
农村旅游公路应具备交通、休憩、服务、景观等多样化功能,相应设施需齐全。根据项目定位和特点,确定公路功能和设施如表1。
表1 公路功能和设施关系
根据本项目的功能和定位,结合既有道路改造难度和建设条件,充分考虑项目区的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建设方关于该项目建设标准的建议,公路技术等级采用三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40 km/h,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确定本项目技术指标。
根据用地条件和交通功能的多样性要求,为充分满足农村旅游公路的“慢游”这一功能定位,断面采用快慢分离的交通组织方式,设机动车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兼人行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采用双黄线加隔离栏杆分隔带,充分保证交通安全。
一般路段采用13 m宽整体式路基。道路主线与路侧设置采用附加车道连接,设附加车道路段采用16 m宽整体式路基。不同路基宽度之间设置渐变段,渐变段长度15 m,采用三次抛物线性过渡。
全线无大填大挖,填挖高度均小于3 m,根据用地情况、地质条件、路基高度,填方边坡采用1∶1.5~1:2,挖方边坡采用1∶0.75~1∶1.5。路基边坡采用植草防护,临河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挡墙进行加固。护坡道及道路两侧用地栽植常绿乔木、灌木。
为满足旅游公路舒适性要求,机动车道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层次为:4 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3C)+5 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0C)+0.8 cmSBS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15 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 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为满足旅游公路舒适性和美观性要求,非机动车道(兼人行道)采用彩色沥青路面,结构层次为:4 cm红色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面层(AC-13C)+20 cm厚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停车场停车位路面结构采用10 cm厚水泥混凝土预制砌块+3 cm厚砂土+20 cm厚碎石垫层。在预制块的空隙内,填入过筛腐殖质砂粘土并种草。
全线采用盖板矩形边沟、植草皮碟型沟、碎石盲沟、浆砌片石梯形排水沟等进行排水,确保路基路面的水稳定性。
交通工程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路侧护栏、视线诱导设施等。旅游公路交通工程设计中应充分重视交通安全,做好大型综合设施与主线间的交通组织,旅游公路两侧行人过街的交通组织。
为充分满足公路旅游功能的要求,结合沿线现有的旅游资源,根据本项目确定的“山水田园,生态龙泉”旅游公路主题,全线共设置垂钓公园、农家乐园、种植采摘园、露营基地4处大型旅游休闲区。4个旅游休闲区布置在公路轴线与柏临河轴线之间的沿河带状地带,形成“一带、两轴、四点”的旅游公路空间布局。
(1)农村旅游公路应符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总要求,突出自然风光和田园风貌。
(2)农村旅游公路应遵循“慢游”交通功能定位,充分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需求,做好横断面布置,确保交通安全。
(3)农村旅游公路应充分挖掘沿线旅游资源,合理设置休闲和服务设施,用优质的旅游项目和服务带给游客美好的体验,带动项目影响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旅游公路应充分做好项目调查,分析项目的自身特点,做好精细化的创作设计和特色鲜明的主题设计,避免同质化的公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