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媚笑,李雪芬,余优枝
(鹤山市中医院,广东 鹤山 529700)
牙周炎又叫破坏性牙周病,是指由细菌侵犯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骨质、牙槽骨等)引起的一种慢性口腔炎症性疾病。35 岁以上的成年人是牙周炎的主要发病人群。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齿疼痛、松动等[1]。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的效果不佳,且其易出现不良反应[2]。本文主要是研究用甲硝唑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局部治疗的效果。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 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牙周炎的诊断标准;存在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痛等症状;一般状况良好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或存在过敏体质;合并有传染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的口腔疾病;对用药的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甲硝唑组(n=50)与碘甘油组(n=50)。在50 例甲硝唑组患者中,有女23 例(占46%),男27 例(占54%);其年龄为30 ~61 岁,平均年龄为(45.14±6.03)岁;其平均病程为(2.17±0.75)年。在50 例碘甘油组患者中,有女24 例(占48%),男26 例(占52%);其年龄为31 ~63 岁,平均年龄为(46.34±6.74)岁;其平均病程为(2.06±0.5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用碘甘油(由武汉鑫口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对碘甘油组患者进行局部治疗,方法是:将0.5 ~1 ml 的碘甘油在隔湿的状态下注入患者的牙周袋内,每隔7 d 用药一次,共用药3 次。用甲硝唑(由北京秦武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甲硝唑组患者进行局部治疗,方法是:将0.2 g 的甲硝唑与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混合制成药膜,将药膜置入患者的牙周袋内,每隔7 d 用药一次,共用药3 次。对于存在牙菌斑、牙石的患者,对其进行龈上洁治术,将牙菌斑、牙石清除干净。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及牙周袋深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口腔异味、牙痛、牙龈出血、牙周溢脓等症状全部消失,其牙龈出血指数为0,牙周袋深度降低>2 mm。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口腔异味、牙痛、牙龈出血、牙周溢脓等症状明显减轻,其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下降,牙周袋深度降低1 ~2 mm。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口腔异味、牙痛、牙龈出血、牙周溢脓等症状减轻不明显,其牙龈出血指数未下降,牙周袋深度降低<1 mm。(总例数-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用SPSS 22.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甲硝唑组患者平均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分别为(1.01±0.44)、(1.67±0.56)和(2.26±0.41)cm,碘甘油组患者平均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深度分别为(1.87±0.70)、(3.20±0.67)和(4.27±0.63)cm。治疗后,甲硝唑组患者的牙龈指数和牙龈出血指数均小于碘甘油组患者,其牙周袋深度低于碘甘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及牙周袋深度(± s )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及牙周袋深度(± s )
组别 例数 牙龈指数 牙龈出血指数 牙周袋深度(cm)碘甘油组 50 1.87±0.70 3.20±0.67 4.27±0.63甲硝唑组 50 1.01±0.44 1.67±0.56 2.26±0.41 t 值 6.964 12.389 18.908 P 值 <0.05 <0.05 <0.05
甲硝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碘甘油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甲硝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碘甘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此病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存在牙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等有关。此病可引起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及牙槽骨吸收,病情严重者可发生牙齿脱落[3]。临床上治疗牙周炎的关键是去除患者牙齿上的牙菌斑和牙石,杀灭其口腔内的病原菌[4]。甲硝唑是一种硝基米唑类抗生素,具有抗厌氧菌、抗滴虫和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5]。将甲硝唑与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混合制成药膜,并将药膜置入患者的牙周袋内,能使甲硝唑缓慢地释放药效,使患者牙周组织内的细菌得到有效抑制,进而可减轻其临床症状,缓解其病情[6]。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甲硝唑对牙周炎患者进行局部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及牙周袋深度,缓解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