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老祖的天下水冶

2021-04-06 18:53:10李长顺
时代报告 2021年11期
关键词:韩琦

李长顺

一、水冶之冶两点水

对于水冶人,水冶是天,水冶是地,水冶的一切不可侵犯。你把水冶念错,就像把一个人的名字念错,水冶人和水冶都不能容忍。让年少的我闹笑话的,就是这水冶的“冶”。初中时,师生乘安李支线火车到阜城,参加大会。主席台上红色横幅写着:水冶公社阜城大队阶级教育报告大会。同学说:“老农民文化低,字都不会。应该是‘水治公社,治水的‘冶,对不?”我毫不犹豫回答:“少一点。”老师笑着说:“不是老农民错了,是你们这些城里人错了。看清楚,两点水,念‘yě,不念‘治,冶金的‘冶。”幸亏水冶人没听见,不然非和我们理论不可。

话说回来,初中生不识“冶”字,又怪谁?在我们上小学的年纪开始进入特殊时期,停课3年。复课后免试进中学,语文课学毛著、背毛诗。天下大乱、天下大治的“治”,我们熟。少年不识“冶”滋味,不稀奇。

二、冶铁老祖与水冶的水

水冶古镇拥有独特的气质,光荣的历史。水冶的水,大约从1600年前的北魏开始,日夜流淌着水冶的辉煌。

冶铁老祖铸华章。水冶中心广场高大伟岸的塑像下,在“冶炼老祖”——高隆之的深邃目光注视下,我找到了古老水冶的文化密码,测出了天下水冶的历史基因。史料告诉我,距今1469年前,身材高大、鼻梁高挺笔直、身居高位官至极品的高隆之,亲临距离邺都(今安阳)不足百里的牵口冶考察,当场拍板在此建炉炼铁,以资军用民用。从此,牵口冶——水冶,名扬天下。

据《安阳县志》记载,北魏就在牵口冶用水冶炼。552年,主持邺都营建工程的东魏尚书仆射高隆之,在此引水鼓炉,冶铁造器,故改名水冶。以水鼓风冶铁,标志着我国冶铁技术的改进,而熟铁产量的提高,标志着水冶在古代冶铁史上地位的进一步确立。至今,水冶古镇西南城墙内,还有南铁炉沟、西铁炉沟、北铁炉沟等三个铁炉沟社区。这里有一处重点文物保护遗址——宋代冶铁遗址,遗址中有一座古炼铁炉,有小山丘一样的古铁矿粉、古铁渣堆。来此参观,仿佛能看到一座座沸腾的高炉,风鼓呜呜,炉火熊熊,铁水汹涌,人喊马嘶。刀枪剑戟,长弓利箭。从拓跋氏的北魏,到高欢掌握实权的东魏;从高洋建立的北齐,到宇文氏的北周,杨氏的隋朝,李氏王朝的大唐,至赵氏王朝的大宋,800年间,无数柄兵器从这里发往军营,纵横沙场,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数把农具从这里运往农村,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国家安定作出贡献。

水冶冶铁的历史不太久远,仅有1600年而已,比大唐王朝稍微久远一点。水冶在历史上的地位也不太紧要,只是北朝魏国以及后世800年的兵工厂、农具厂而已。然而,水冶的冶铁铸器对于北魏、东魏、北齐等朝代的军工和农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同大冶铁厂和汉阳兵工厂在清末的作用。水冶的重要作用,如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鞍山钢铁厂和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对我国现代农机工业和军事工业的重大贡献。这样的意义,不可抹杀。这样的分量,足够水冶戴上天下水冶的桂冠。

“冶炼老祖”高隆之和其亲自命名的水冶,书写了冶铁的华章。

三、军中一韩的拔剑泉

韩琦,可谓大宋朝第一牛人。对内,是皇帝金口玉言的“两朝顾命定策元勋”;对外,是敌朝闻风丧胆的大军统帅。

“宋”字大旗猎猎带风,“韩”字帅旗飘舞欲飞。刀剑出鞘战鼓咚咚。大宋的水冶,曾因冶炼而声名显赫。水冶的大宋,由于韩琦而再次声名鹊起。

要说300年大宋朝的人中翘楚,包拯与寇准各算一个,王安石、范仲淹算一个,相州韩琦也算一个。天下水冶的韩琦,天下相州的韩琦,天下大宋的韩琦。

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夏闻之吓破胆。韩琦,曾是与范仲淹齐名的抗击西夏铁骑进犯的大宋名将。韩琦,宋朝股肱之臣,相三朝立二帝,当政10年的贤相。宋神宗亲撰墓碑“两朝顾命定策元勋”,谥号忠献,赠尚书令。皇帝如此赞赏的宰相,300年大宋朝也无二人。

韩琦为相州人,3次担任相州知州,为安阳留下昼锦堂等多处胜迹。韩琦入相出将,治军有方,赏罚严明。韩琦解除沿边之地禁耕令,保证了大军军粮之需。据说韩琦亲率大军出征至相州西部水冶,人乏马困又累又渴,却无水饮。韩琦拔出随身佩带的宝剑,大喝一声向地下刺去,宝剑拔出泉水随之涌出,名之拔剑泉。韩琦坐骑随之嘶鸣长啸,铁蹄连连踏地,泉水随马蹄源源而出,名之马蹄泉。拔剑泉为珍珠泉景区主泉,珍珠泉景区有韩琦纪念馆等。爱国将领冯玉祥主政河南时,曾筹资5000大洋修缮珍珠泉公园。

柏门珠沼,为珍珠泉景区一大胜景。景区古柏森森,不知何年栽种,有的枯而不倒,彷佛给游人指点迷津。湖心岛入口处,两株生机勃勃墨绿盎然的古柏,地上老根纠缠交错,空中沧枝翠叶紧密搂抱,唯有中部截然分开,形成天然门户。透过这天设地长的柏门,你能够听到泉水从地底冒出的汩汩声,你能够看到珍珠从源泉涌出的银亮色。目光及处,千珠万珠跳玉潭,嘈嘈切切我自弹。诗王醉吟,居易但叹见识浅,白生欲改琵琶行。韩相笑夸,柏门珠沼君独有,水冶奇景天下传。安阳在宋朝称相州,金元明清等朝称彰德府。安阳景色秀丽,八大景屡有变化,柏门珠沼始终名列其中。

四、大清“潮”人

许三礼的旗杆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大清许三礼,水冶旗杆店。

用现在的话,许三礼是大清朝的闻人、达人、潮人。许三礼数得上是清王朝的成功人士,也数得上是清朝的清官好官。“循吏第一”许三礼,让天下水冶再次彰显于世。

水冶东街最有名的老建筑当数旗杆店。东旗杆店大,西旗杆店小。两座宅子的前院,各立有两根旗杆,上飘彩色旗幡,门前挂有“进士及第”的牌匾,因此被称为旗杆院,老百姓戏称“四根圪栏两块板”。这就是清朝名宦许三礼许家。旗桿店的叫法,源于许氏后人既重学又不轻商。许家人读书上进,监生贡生甚多。许家人怜悯善待风尘仆仆离家做买卖的行商,把两所宅子的宽大前院,让给云集水冶的商贩们摆摊叫卖,旗杆院变成了旗杆店。旗杆店内外,水冶大街小巷,除了南北货物、本地特产,还有诱人的拐弯面、刘会蒸馍、刘家粉皮、关家酥烧饼、许家豆腐干等传统名吃。

许三礼做官为宦,当过浙江海宁知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督捕左侍郎等。许三礼当海宁县长8年,不畏朝贵,兴利除弊,疏浚河道,兴办正学书院和海昌讲院,政绩卓著,黄宗羲点赞为“举循吏第一”。我那次赴湖州南浔参加文学活动,拐弯去看海宁潮,顺便参观盐官古城。城里许三礼遗迹甚多,海宁人民对许三礼的怀念,可与安阳媲美。这并不奇怪。对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清官廉吏,人民永记心间。许三礼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不畏高官,不避嫌疑。刑部尚书徐乾学结党营私,纵容子侄贪污受贿、广占田产,许三礼毅然上书弹劾。徐乾学的三弟徐秉义文行兼优,许三礼也向朝廷恳切推荐。许三礼因病乞归,未得允许,便奉旨留任,不到一年于任上病逝。今安阳城内西冠带巷有许三礼祠堂。冠带巷的得名,源于许三礼这样的冠带簪缨之家。这就是为清朝鞠躬尽瘁的许三礼,天下水冶的优秀子孙许三礼,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好官员许三礼。

水冶古镇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近代建筑很多。明清建筑与古迹有李氏弟兄二人九门相照的住宅,电视剧《二叔》的拍摄地陈家大院,以及王家大院、贺家大院、珍珠泉明清碑林、西街古槐群、后大庙及九龙壁等。近代建筑有邮局、电影院、五金大楼、国营供销社、国营百货门市部、李鸿柏庄园、六区烈士碑等。

五、抬歌上的天下妖妃妲己

天下抬歌,群芳众香,唯有水冶,源远流长。

水冶抬歌,已传承3000年而不衰。抬歌也称抬阁,是集诗歌、歌曲、戏剧、舞蹈、声乐于一体的民间文艺表演形式,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金坛抬阁、徽州抬阁、广东抬阁、安阳抬阁、山西平阳抬阁等,每种抬阁各有特色,其中山西平阳抬阁最是著名。

安阳抬歌包括水冶抬歌、曲沟抬歌等。我的孩提时期,每逢乡下抬歌进城巡演来到安阳,总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们这些孩子小尾巴似的,追着抬歌队伍,不离不弃送出城好远。

郭沫若诗曰:“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帝都殷商,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水冶抬歌,就是源于殷商的华夏绝艺。

传说殷纣王天下选美,下令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妲己进宫为妃。苏护送亲行至轩辕坟,九尾狐狸精吃掉妲己,假冒入宫,扰乱纣王天下,从此商朝数百年基业不保。最早的水冶抬歌有一出《火烧轩辕坟》,说唱的就是这段演义故事。

水冶抬歌用8个壮汉肩上抬行,犹如民间嫁娶用的八抬大轿,只是抬歌架没有轿帘之类的遮盖,好供众人观看。抬歌像杂技叠罗汉,人上站人一般3层。底层抬歌的壮汉干的是力气活。戏装打扮站立歌架二层的童男或童女,也无甚稀奇。站在二层童子的手上或肩上的三层童子,或并肩而立的童男童女,看上去十分惊险。三层的童男童女,或金鸡独立在旋转的伞尖上,或双双站立在飘飘的白云上,或在悬崖峭壁一样的鸟笼边边上起舞,或在鲜艳夺目娇艳欲滴的花丛上亮相,或在引颈打鸣的大公鸡背上引亢高歌,令人咂舌,使人赞叹不已。现代类有《跃进渠》《学雷锋》《植树造林》《劳动致富》《水冶钢铁》等;古典类有《白蛇传》《天仙配》《牛郎织女》《杨门女将》《三打白骨精》《七品芝麻官》等,古典现代,各种戏码,人间百态,应有尽有,使人目不暇接。抬歌由背歌发展而来。盘鼓、旱船、武术、背歌、抬歌依序而行。锣鼓点一阵急过一阵,掌声一片响过一片,叫好声一声高过一声,表演者与围观者的情绪一浪压过一浪。每逢正月十五和十月初一,水冶抬歌的大旗在前,精彩表演的队伍在后。歌声未到,几里地外的群众已能望其面;歌声远离,几里地外的人们仍能望其背。围观的群众寸步不离,直到歌终人散兴犹未尽。

六、别有洞天的水冶神仙

水冶古城,有五門五关十三券,处处是精致的古建筑,座座有精妙动人处,券券设计精巧。

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中,神仙都有自己的修炼洞府,叫洞天福地。道家记载有10大洞天,36小洞天。第一洞天,在河南安阳西南济源的王屋山。第五洞天,在我第二故乡,四川灌县青城山。在水冶,神仙住所叫“券”。水冶十三券,就是十三座神仙洞府。

天爷券,位于水冶北关下河街,始建于何年无考,重修于清代康熙二十年,即1681年。从重修那年算起,已有340年高龄。正面看,天爷券像一座城门楼,天老爷的三间殿堂高高在上,供车马行人通行的券洞洞开在下。券洞左右两侧修建两道高墙,像老天爷伸出来的无敌双臂。高墙中各有一道券门。三个券洞如三只警惕的大眼。对忙碌的百姓自由放行,对坏人的捣乱警觉有加。整体看,更像一座守卫严密、运兵自如的城堡。

玄帝券,坐落在水冶古城内的盐店街北头,初建不知何年。现存的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03年,天津商人赵坤捐资重修。重建算起,玄帝券也是118岁的白胡子老头。玄帝券主殿供奉的玄武真君,是道教的北方之神,也是道教圣地武当山最高尊神,水冶百姓称南顶老爷。

玄帝券和天爷券的结构大致一样,都是上殿下券。不同的是,玄帝券的三大间殿堂前,还有三小间抱厦,这是给玄武真君唱戏的舞台。咚锵咚锵咚咚锵,锣鼓点儿一敲,戏就开演。台下观众越来越多,台上演员越唱越起劲,玄武真君越听越看越喜欢。巧妙的机关还在券内。盐在古代是同铁一样重要的官方管制物资,因此,汉代大儒董仲舒有著名的《盐铁论》。水冶盐店街是官家经营食盐的重要街道,需要严加防范盗贼,所以,券洞里的盐店街北大门夜闭晨开。大门的闭开装置机巧有趣,两扇硕大厚重的门户开启后,分别进入东西两壁的墙体内,不占券洞空间,人马车辆畅通无阻,门户免受磕碰。

大凡洞府只有一个小洞,以洞为天。水冶的神仙把洞让给人们行走,自己据洞之上;洞府的神仙离群索居,不屑接触凡人。水冶的神仙人神共处,笑迎天下百姓;洞府的神仙餐风食露,不食人间烟火。水冶的神仙接受供奉,与民同食共乐。啥叫别有天地?这就是。洞的神秘与洞的通凡融为一体,天的神圣和天的浪漫集于一身,神的威严和神的亲切熔于一炉。水冶神仙,享有天下神仙不一样的幸福。

七、打天下的水冶人

五月榴花照眼明,不忘初心战旗红。如果说少年时代的我,初次走进水冶阜城,是老师引领下的忆苦思甜。那么,50年后已过60岁的我,再次走进水冶古镇,则是一次无巧不成书的饮水思源。

文朋诗友数10人,应殷都区作协主席张保周先生邀请,目的是考察水冶古镇。负责打造的水冶特色小镇河南水利工程一局项目经理梁斌先生,负责古建工程的古建专家、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宋国晓先生,亲自担任向导与讲解。一行人从水冶东大街古建筑开始,经过西街几处明清老宅院老门面。路南一座窗户安装着极粗钢筋的二层楼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因区划调整伴随水冶从安阳县来到殷都区的张先生说,这是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水冶宪兵队驻地。我们信步前行,一个常见的北方四合院出现在眼前。西屋窗下,一棵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山楂树,暗绿的树叶,淡绿的山楂。东屋门敞开,几个大婶大嫂大姐正在炸糖糕菜角,黄橙橙香喷喷,吸引着我们不争气的味蕾。大嫂们好客,端出一大托盘菜角糖糕,再三请我们品尝。不知是谁顶不住香味的诱惑和大嫂的盛情,拿个菜角咬一口,连说好吃好吃。其他人一拥而上,二三十个焦香酥脆的菜角一扫而光。看着我们都不拿自己当外人,大嫂高兴地又端出一盘,连说“再吃一个”。我没顾上吃菜角,只望着窗户上粗粗的铁棍出神。一位老者告诉我,装铁窗的前院东西厢房,是关押抗日军民和无辜百姓的监狱。西南城墙外有个地方,老百姓叫“阎王鼻子”,那是日本鬼子枪杀抗日志士的刑场。听着老者的话,我的肚子里怒火翻腾。铁窗里的牢房,铁窗外的刑场,不知关押和残害过多少中国人。只是侵略者哪里懂得,铁窗关得住中国人的身,关不住中国人的心。日寇的暴行,激起水冶抗日军民更大的反抗,抗日的烈火在水冶越烧越旺,在神州大地越烧越旺,直到把日本侵略军烧死在人神共愤的冲天大火里。

这位老者不乏骄傲地说:“我们水冶西街,参加八路军、民兵队的可多了。”老者的话不虚,有《水冶镇志》的记载为证:许多热血青年投身于反抗日本侵略军以及后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正义战争,为天下受苦人奋起抗争。水冶人编成歌谣传唱:“四把锁子两架梁,李文跟着一群羊。迷糊眼郑兴,一只眼杨东。扛机枪的郭生,民兵队长王海生。”四把锁:王大锁子、二锁子、三锁子、四锁子四弟兄;两架梁:刘大良、刘二良弟兄俩;李文,民兵队长;一群羊:民兵杨东、杨有、杨立德、杨立贵等杨家弟兄。老百姓传唱的“梁”,是抗战的英雄国家的栋梁;这些生性善良的“羊”,是被逼得支楞起犄角的羊,全力和敌人拼命的羊。歌谣里的杨东,先为我党地下交通员,出生入死;后为游击队长,枪林弹雨;新中国成立后任一区副书记等职。歌谣里的郭生,是我的表姐夫,这是我睹物思人想起的一个亲戚。大表姐徐素清,是我大舅的女儿,安阳烟厂普通女工,家住西华门街,崇拜英雄而与隔几个门的安阳县司法科郭生相识相爱结为夫妻。

战争年代的战士有“三快”:负伤快,牺牲快,提拔快。一句话,命运改变快。一眨眼,你可能中弹,被担架抬下阵地;一瞬间,你可能丧生,成为光荣烈士;昨天还是大头兵,今天可能提拔为班长、排长,因为残酷的战场有巨大的伤亡。我的表姐夫郭生很幸运,做为机枪手,当然是敌人重点关注、极力消灭的目标。但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郭生却毫发无损。这说明,我的表姐夫郭生勇敢機智运气好。每次战斗都充分发挥作用的郭生,被提拔为民兵队长,后来又担任水冶镇镇长、安阳县一区区长、县司法科长、地区副检察长、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处长等。2018年,郭生因病去世,享年93岁。

殷都水系改造指挥部的单凤芹女士即景感怀,言语透彻:“水冶大嫂端出那么多菜角糖糕,非要让我们这些素不相识的人品尝,说明啥?说明水冶人朴实好客。说明老百姓日子好过。想吃啥做啥,天天当节过。”不错,老百姓的幸福,炸进了糖糕里,绽放在笑脸上。吃水不忘掘泉人,吃糖糕不忘酿糖人。今天的香甜,我们踏踏实实享用着。昨天革命前辈们吃苦流血打天下的奉献与牺牲,水冶人和我们心心念念铭记着。

八、天下水冶的第三点水

水,为万物之母。一条河,一群人的母亲。殷商安阳人,依洹河而居。西周咸阳人,据渭河而生。宋都汴梁人,靠汴河而兴。金陵南京人,守长江而旺。殷都水冶人,倚珠泉河而栖。那么,水冶的水,孕育了什么?

一个人的名字,藏着一个人的性情。一个地方的名字,嵌入一个地方的风骨。水冶,一张传承千年的文化名片,一段刻进骨子里的青史。水冶的“冶”,两点水。那么,水冶的第三点水,哪去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水城活。水冶镇,一座千年古镇,一座中州名镇,威震太行,名传天下。水冶的“冶”,少了一点水。这一点灵性的水,这一点灵动的水,这一点灵犀的水,去哪儿了?

不识水冶真面目,只缘身在古镇中。跳出古镇看水冶,一颗明珠耀古今。

我奉上一家之言,与君商榷。水冶自古即有三点水:第一点水,咕咕嘟嘟珍珠泉,一潭生生不息老蚌翻新珠的泉;第二点水,涛涛滚滚珠泉河,一条生机盎然新波推旧浪的河;第三点水,隐匿的水,化为水冶古镇的水。一座生机勃勃老树开新花的镇,一幅流传千年的水冶上河图,人们已经打开历史的尘封,水冶古镇正在粉墨登场。人们已经揭开古镇隐身的面纱,天下水冶再次整装亮相。

水冶古镇,一颗岁月打磨包浆厚实的龙宫宝珠,含蓄温润,耐人寻味。这味道,等你来品、来尝;待你来鉴、来赏;请你来把玩、来发掘。

责任编辑/孙燕丽

猜你喜欢
韩琦
宋神宗的处下
领导文萃(2024年3期)2024-03-19 08:59:21
爱人以德
青年文摘(2024年1期)2024-01-19 18:24:28
北宋这个名臣不简单
北宋这个名臣不简单
领导文萃(2023年19期)2023-10-13 01:50:09
既过不恋
知识窗(2022年8期)2022-09-08 01:16:48
韩琦宽厚待人
韩琦的豁达
豁达是一种境界
人情逻辑
意林(2016年24期)2017-01-04 21:51:18
宽厚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