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作用、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04-04 22:40:15邵明堃
制造业自动化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复产产业链物资

李 君,周 勇,左 越,邵明堃

(1.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0;2.清华大学,北京 100091)

0 引言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由此导致众多企业面临复工延迟、资金链断裂、供应链受阻等诸多问题,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1]。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印发了《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强调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2]。

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及时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平台在资源汇聚、网络协同、远程服务等方面的优势[3],助力疫情联防联控、供需精准对接与企业复工复产。但同时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产业链高效协同、助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来系统提升制造企业应急响应和业务连续发展能力,构建以工业互联网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1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价值作用分析

针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基于自身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应急响应工作,在助力疫情联防联控、促进防疫物资有效对接、支撑用户企业复产复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1.1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使能技术支撑疫情防控应急处置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充分发挥其数字技术优势,支撑各地政府、社区等组织机构及时、有序、高效地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一是利用平台企业强大的IT能力实现疫情精细化群防群控。阿里、腾讯、浪潮、平安智慧城市等企业及时组织开发了“健康码”、“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微应急”等疫情应急防控系统,在疫情监测、疫情查询、患者溯源等方面为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二是基于平台的设备在线运维为各地医院快速建设提供保障。三一、徐工等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紧急调配工程机械设备驰援“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建设[4],并通过全天候设备在线状态监测与维护,保障工程实施。三是利用算力、算法等AI技术优势,助力新药疫苗研发。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积极主动并免费提供超算能力,助力开展抗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和药物筛选,同时推出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服务,实现医学影像量化结果秒级输出,大幅提升诊断效率。

1.2 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链资源整合优势支撑防疫物资快速供给和精准匹配

针对医用防疫物资调配困难、供需信息无法快速匹配等防疫阻击战中的突出问题,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快速反应、积极应对。一方面依托平台强大的柔性生产组织能力加快紧缺医疗物资生产供给。富士康、海尔、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大规模柔性制造、供应链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柔性转产等方式快速实现了紧缺医疗物资的批量化生产。另一方面基于平台强大的数据汇聚能力助力医疗物资供需精准对接。海尔、用友、航天云网、腾讯、东方国信等平台企业相继发布防控物资生产供需对接平台,依托平台开展口罩、防护服、负压救护车等医疗防疫物资和慈善物资的供需精准对接、按需联合生产、统筹调配及回收处置。

1.3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鉴于疫情发展不确定的严峻形势,如何帮助企业复产复工已经成为牵动政府、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平台强大的数据采集、设备连接、数据分析等能力提供了诸多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5]。一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网络化协同办公。华为云WeLink、阿里钉钉、腾讯会议、浪潮HCMCloud等产品在疫情期间面向社会开放线上协作能力,为企业远程办公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利用平台强大的设备连接和管理能力服务生产能力恢复。用友制造云平台向面向疫情期间企业复产复工推出了生产设备远程监控与维护的服务,企业通过平台提供的可视化的移动APP即可实现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控、故障报修以及无人化操作等功能,维持生产正常运行,助力企业产能恢复。三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复工企业提供员工健康管理系统化解决方案。阿里、腾讯、华为等平台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面向复工企业提供包括员工体温异常筛查、无触碰感知和云办公等解决方案和服务,帮助用户企业低成本、快速实现复工复产。

2 新冠疫情对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提出新挑战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调动自身能力和资源快速响应,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制造业构建应急保障体系,提升柔性生产能力,促进产业链高效协同、增强抗风险能力方面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2.1 我国制造业应急保障体系仍待完善,亟需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供应链管控能力

抗击疫情期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持续捐赠、工厂加班加点不停赶工医疗物资情形下,依然存在各地多家医院物资耗尽、被迫公开向社会求援等情况,医用防护服、防护口罩以及护目镜等重点医疗物资依然严重匮乏。此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在战略物资需求激增情况下我国制造业应急保障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产业链上下游供需信息快速精准传递、生产原材料精准匹配、供应链及物流链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现实困难,并由此导致了应急响应不及时、已有产能复工率不高、潜在产能挖掘不足,难以快速有效满足大批量应急物资生产需求。为此,亟需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汇聚制造资源、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优势[6],依托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不及时带来的资源适配错位等问题,以推动形成全国制造业一盘棋,提升我国制造业应急保障能力。

2.2 面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式仍待健全,亟需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柔性生产能力

这场抗击疫情战役中,重点医疗物资的严重匮乏、复产复工阻力重重暴露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柔性化智能化生产制造能力不足、产业链韧性不强等短板。以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口罩生产为例,疫情爆发后工信部迅速组织组织动员各地区口罩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海尔、富士康、中石化、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等大型制造业企业也迅速转产建设口罩产线,但仍不能满足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口罩需求的几何级倍数爆发式增长。为此,亟需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供应链数据分析、产能优化配置等功能,提升制造企业的柔性生产能力,充分挖掘全社会潜在的有效产能,实现在战略物资需求激增情况下的大批量快速转产和扩产。

2.3 产业链风险管控能力仍待强化,亟需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稳链补链控链强链

在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全国乃至全球都采用“早发现、早隔离”防控措施,极大影响了人员和物资流通。以汽车和5G产业为例,这些产业链较长的制造企业面临原材料供应中断、零部件供应不足、销售需求减少、物流不畅等巨大挑战。一方面,汽车产业链的持续断供可能产生产能加速外迁的风险,国际车企将在其他国家建设备用制造基地,替代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将对中国制造业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以5G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目前正处于分秒必争的建设阶段,此次疫情可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扼杀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的关键“窗口期”,中国在高科技前沿领域面临着错失布局先机的风险。为此,亟需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智能修复,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产能匹配、生产协同、风险预警,对于停产断供的关键环节协调开展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交易,以数字化手段稳链补链控链强链,提升产业链柔性韧性。

2.4 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仍待提升,亟需基于平台发展精准服务新模式

疫情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各类中小企业承受着疫情带来的无法按期复工、订单合同延误、供应链受阻、厂房租金等各种不堪承受之“痛”,对中小企业本就不鲁棒的资金链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核心弱项——供应来源单一,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现金流状况不佳等问题。虽然当前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措施[7,8]。但扶持资金申请难度大、下达时间长,重“输血”轻“造血”等导致难以精准服务于中小企业形成持续性发展能力。为此,亟需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产业上下游,整合产业资源要素构建集采集销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订单机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还应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开展新型工业融资征信服务模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支撑疫情后企业快速复产复工。

3 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以上诸多挑战,亟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抓手,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乃至实体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3.1 建设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风险预警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针对防疫处置工作中暴露出来的物资短缺、物流渠道不畅、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加快构建生产链、物流链、资金链融通的一体化产业风险预警及应急保障体系,实现重大公共事件下的战略物资供需精准对接和统筹调度。一是基于平台构建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产业链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我国乃至全球战略性行业的原料供应、生产组织等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测,掌握关键物资的产能、产量、库存等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各类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标识解析等搭建覆盖国家、省、市等的多层级应急物资保障平台,开展应急物资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统一配送,提高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水平。三是基于平台建设智慧物流供应链,通过大数据汇聚分析优化物流运输路径、实时跟踪战略物资在途运输状态,搭建贯穿供应链全链条的可视化的全景运输图谱,有力支撑战略物资供应链高效运转。

3.2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绘制产业云图,为各级政府聚焦产业发展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覆盖国家、省市、县区的分层分类产业云图,实时监控重点行业产能关键数据,为各级政府全面了解辖区产业发展现状、准确定位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提供重要依据。一方面,依托平台强大的大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功能,基于人员、生产、经营等关键数据融通对企业生产情况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面向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复工防疫管理、招工用工、财税支持等精准服务。另一方面,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聚焦社会治理需求开发部署各类指挥调度系统,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流程互通及政务协同,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水平,确保社会顺畅运转。

3.3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云上产业集群,通过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优化资源配置

汲取由于防疫隔离导致制造业劳工短缺、生产停滞、企业产供销受阻等问题的经验教训,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探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研发生产制造新模式,打造“云上产业集群”。一方面,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细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上平台用平台,打造基于平台的云上产业链,形成大规模产能共享、生产资源统一调度、供需无缝对接、分工协作的云上产业生态。另一方面,基于平台创新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建立数据驱动的企业信用体系,探索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等融资方式,对受疫情影响企业进行精准支持。

3.4 支持制造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企业数智时代核心竞争力

针对此次疫情凸显出的企业业务在线协同、设备远程运维、人员异地办公等高端化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转型。一是通过平台引导企业上云用云,推行基于云服务的远程办公、协同办公、视频会议等在线办公模式,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员工健康监测管理,探索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合同、电子发票应用,降低疫情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影响。二是基于平台强化制造业数字化关键能力,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及APP、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技术,开展协同研发、少人生产、在线产能监测和远程运维,保障企业平稳有序高效恢复产能。三是基于平台高效整合工业企业内部生产资源,构建智能工厂实现自动化柔性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控生产能力与产品品类,从而实现产能动态优化配置。

4 结语

在当前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的紧迫形势下,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亟需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乃至实体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互联互通,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驱动力。

本文总结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支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冠疫情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平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借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我国产业现代化治理水平的应对策略,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复产产业链物资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防疫复产
安全(2020年3期)2020-04-25 06:54:20
复产复工 打好农业生产第一仗
被偷的救援物资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6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10
产业链春之奏鸣
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