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南疆贫困地区的技能扶贫模式与机理文献综述

2021-04-04 20:34
现代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扶智南疆贫困地区

吴 娜

(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9)

随着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在全面脱贫工作的胜利完成之余,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技术扶贫模式已见实效,因此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的技能扶贫模式已成为其巩固脱贫的重中之重。“技能脱贫”是我国在2015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文件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提出了“要确保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的要求,从“输血式”扶贫方式到“造血式”的技能扶贫是最根本、最有长远实效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也强调了要注重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这一重点,这种技能脱贫已经成为巩固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实现的主要方式。南疆作为少数民族高度聚集的边远深度贫困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要战场,也是全国脱贫和防止返贫的主战场之一,对其脱贫之路的研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南疆开展技能脱贫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深入扎实巩固南疆扶贫,有利于巩固南疆脱贫的内生发展动力,以期完善少数民族扶贫开发机制、从根本上消除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以期加快实现南疆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步调一致化,以实现共同富裕。

1 扶贫脱贫理念

国内关于技能扶贫的研究多是基于外国的研究成果上,再综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研究。特别是在党中央首次提出了技能扶贫的概念后,国内的许多学术学者热衷于研究特殊地区或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导致这些地区贫困的原因也迥异,并且各个地区可以利用的资源也不同,所以对于技能扶贫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对于南疆地区,研究之后发现导致其贫困的原因诸如自然环境恶劣、人力资本水平低、少数民族高度集中等特殊的原因。国外对于贫困及反贫困的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对成熟,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于技能扶贫模式与机理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单一,更没有一系列完整的研究体系。

Shujie Yao、Jiefei Wang(2020)利用南疆813户贫困户数据集,揭示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精准扶贫偏差的内在机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探讨技术能力与贫困群众的意愿对扶贫效率的影响[1],“短、专、快”类的扶贫方式,诸如政府补贴、发达地区接济等方式可能会快速拉脱贫困,但也可能培育一种依赖文化,而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提升技术能力这一方式可以长远和长久地提升贫困群众的脱贫愿望和脱贫能力。

Zameer Hashim等(2020)认为探究贫困成因与发展范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探讨哪种方式对脱贫效率有明显的收益[2]。因此他们探究了技能创新、金融发展、全球化对中国扶贫效率的作用。其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各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效率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其中技能创新扶贫和金融发展正向影响我国的扶贫效率,而全球化对扶贫效率的影响微不足道。

2 技能扶贫模式

2.1 提高实干型人才培养力度

吴晓军(2021)在探索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技能来精准扶贫时,认为有针对性地对目标群体进行高效的培训是重中之重[3],要从职业培训有效性、政府培训单位、职业院校等在内的多方机构的联合合作性加强、产学研工等多方主体间的联动机制不断完善,这三个方面求得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的应然出路。

2.2 拓宽教育扶贫攻坚力度

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终身教育、面向能力的提升教育、面向社会的实践教育、面向市场的跨界教育。因此,在喀什地区,以提高就业和稳定就业为目标导向的职业技能培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周伟(2019)基于宁都县的多元化、高质量化脱贫举措,推动当地贫困学生进入技工学校进行学习,认为只有贫困劳动力掌握了实实在在的技能,才能减少对“输血式”扶贫的依赖、拓展“造血式”扶贫的路径[4]。此外,他从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究职业技术教育对扶贫工作在提升贫困劳动力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高亚春等(2016),认为新时代以教育和人才优化南疆贫困地区资源配置,才能改变贫困地区的内在贫困文化[5]。再者,学者们认为免于贫困权利的保障不足是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积极探索和推动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扶贫立法,能更好的保障免于贫困的权利。

2.3 深入开展多样技能扶贫行动

Wan Xiaole等(2019)阐述了在政府金融平台激励机制下,构建了由合作社、智慧供应链平台和政府组成的多主体参与的合作技能脱贫模式[6],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探讨了在政府财政补贴机制下技能辅助脱贫生态系统的行为策略,也证实了技能扶贫的智能化程度有助于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降低了贫困群众对政府财政补贴平台的依赖程度。

张世珍(2017)基于在中国西部进行的一系列脱贫举措,他认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培训是提高技能水平、促进就业最有效的途径[7],并且认为非常有必要通过技能扶贫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见于一些实践探索模式的挖掘和经验总结,而更多关于技能扶贫的研究则将其寓意于精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等含义之下。再者,从贫困地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激发他们内在性的脱贫积极性,例如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应该注意到贫困地区群众信息不通畅及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积极组织他们观看更多通俗易懂,有关脱贫成功或脱贫致富的真实鲜活案例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3 扶贫机理

吕德胜、霍夏梅(2020)研究了扶贫、扶智与扶志三者的内在关联。他们认为,扶贫重在扶智、贵在扶志[8]。只有扶志扶上了贫困群众的志气,立下做人志向,才能激发他们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只有扶智让贫困群众有了“富智”,找到致富门路,才能增强他们勤劳致富的本领能力。

3.1 扶贫先扶智

田波等(2020)认为“志智双扶”在后扶贫时代扶贫治理的必然性,学者们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9],“志智双扶”的措施能通过提升深度贫困地区的人口人力资本来达到扶贫和防止脱贫的战略选择。再者,在当今知识经济背景下,抓好扶贫工作是要重点关注受扶贫群众的能力欠缺问题,而能力欠缺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与技能的不完整,因此作者提出,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能力提升,关键在于群众的人力资本效能的提升,而人力资本效能的提升又在于技能的提升,以此方能“扶智”。

3.2 扶智又扶技

渠鲲飞等(2018)从能力贫困视角出发,研究讨论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实现困境,他们认为,表性技能扶贫模式运用不充分、不彻底,功能性技能扶贫才能让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稳定性脱贫,并且防止返贫[10]。为了让技能扶贫在功能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学者们提出技能扶贫需联合政府建设性与贫困群众高度参与性,实行整体性治理来脱贫。

3.3 扶技斩穷根

吴长青、黄文(2020)基于从江县加鸠镇的技能扶贫主要过程,对致贫原因、人力资本、地方经济、技能脱贫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探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1]。多样的技能扶贫行动能增强精准扶贫时效,深度贫困地区应结合本土实情来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广阔平台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让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从“一穷二白的世界”顺利进入“五彩斑斓的世界”。

4 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梳理已有研究地区的现状和扶贫成果研究、通过分析技能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南疆地区的扶贫实践过程,技能扶贫模式仍然不够完善,鉴于技能脱贫工作与技能脱贫各要素之间链接不到位的情况,所以需要构建出一套适应于南疆地区的技能扶贫模式。此外,南疆作为多文化、多宗教、多民族、多语言共存的典型性区域,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特征,作为重点关注的深度贫困地区,因为其地域性、民族性等问题势必会影响新疆扶贫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解决好南疆巩固脱贫问题,不仅能推动新疆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且能更大程度的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精准扶贫战略下需要“超常规”举措和政策“组合拳”取得看得见的成效。宏观层面上,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是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工作重心和注意力要“精准”,聚焦扶贫工作和贫困人口。中观层面上,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做好扶贫项目设计、创新扶贫方式方法,提高扶贫项目的针对性、适应性,即帮扶措施要精准。微观层面上,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之一是对贫困人群的精准识别。

猜你喜欢
扶智南疆贫困地区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南疆木棉红似火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南疆最美是春天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扶贫·扶志·扶智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