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推广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2021-04-04 17:46潘国亮
现代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农业教师教学

潘国亮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劳动者本身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并提高他们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将新型的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成为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农业高校要积极开设农业推广学课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推动农业高等教育改革,为青年农民上大学和科技示范户培训班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高校开始着手进行农业课程体系建设,推广农业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并在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着手进行农业学、园艺学等专业选修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难以满足国家农业建设的需要,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1 农业推广学的概念和特点

农业推广学是一种结合农村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行为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的边缘性学科,是一门交叉性强、综合应用广的学科,主要研究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一般传播规律和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和采纳规律,研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农民进行生产组织、新技术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等基本方法,对于农业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 农业推广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在农业推广学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晚,直到民国时期才推出了与农业推广有关的书籍。1935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章之汶、李醒愚、梁明教授共同撰写了《农业推广》,孙希复教授撰写的《农业推广方法》一书等,大多是参考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出一定改进后编写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推广开始受到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全国十余所高校响应政府的号召,纷纷开设了农业推广学课程,1989年许无惧主持编写的《农业推广学》一经出版就推动了农业推广教学、科研事业和实践三位一体,标志着我国农业推广理论方法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由此可知,农业推广的研究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传统的理论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和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我国农业建设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对农业推广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农业推广学必须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的脚步,抓住新时期、新背景下农业推广的机遇,直面困难,开展更加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只有不断的改革,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人才的作用,提高社会生产力,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力。

3 农业推广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理论不能与实际紧密结合

现阶段的农业推广学研究中,有许多理论都是在20年前所产生并不断演变而来,这些理论虽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发挥了极大的价值,但随着我国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市场体系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与现代化的背景紧密结合,不能满足现代背景下的工作需要。同时,对推广方法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并没有将其与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将其融入教材的开发和编写过程中。总的来说,农业推广学教材的开发缺乏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的阐述,尤其是现阶段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从以往的被动接受逐渐变化为主动寻求新的技术,农业推广的方法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3.2 原理与技术之间缺乏紧密联系

现阶段,我国农业推广学所用教材中大多数的科学原理都是从一般情况出发进行编写和讲授,例如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方法中的原理和沟通等等,而农业推广学的教学目标则对农业推广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要求,单纯地对原理和知识进行讲述而缺乏实际应用是没有意义的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没有实际的作用。

3.3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和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容易产生厌学等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仅仅陶醉在自己的讲台之上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行为,那么就谈不上课堂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难以保证教学效率。

4 现代农业推广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4.1 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农业推广学要想得以发展,就要充分结合多个学科和领域之间的知识,不断吸收边缘学科的精髓,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吸收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完善农业推广学的基础理论框架,深化学科深度和广度,广泛吸收国内外的优秀经验。

同时,农业推广学还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形态等特征进行推广方式的调整,确保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满足不同地区农业工作的实际需要,才能永葆农业推广学的生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 增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确保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个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不能缺少师生间的有效沟通,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讲授难以有效进行,教师要充分在课堂中引入互动环节,帮助学生集中到课堂内容中。同时,还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互联网平台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学生分享相关的案例或布置课后作业,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并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观点和看法。此外,教师还要充分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布置课堂作业或论文作业等,来鼓励学生查找有关文献或资料,了解相关行业的动向。

4.3 因材施教,确保课程与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师要根据自己所任教的专业和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相关政策等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满足教学活动多元化的需要,尤其鼓励学生将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4.4 努力打造农业推广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时间教学

农业推广教学除了引入对国内外先进实践经验的课堂介绍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首先,要完善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农业推广的实践、科研、社会服务活动,积极联合社会组织,广泛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参与农业推广的实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例如农业推广有关的问卷调查、论文撰写、义务宣讲、农业推广培训和绩效评估等实习项目,同时聘请当地在相关行业有一定名望的工作人员来校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此外,学校还要加强管理力度,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递交实践报告,根据活动的质量和论文成果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评估,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系统。

5 总结

总的来说,在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农业推广学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就要从该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入手,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同时,高校要积极联合地方组织,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有利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为国家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建设培养一批有能力、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年人才。

猜你喜欢
农业教师教学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