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明
江苏丰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700
颈源性眩晕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颈椎病,临床病症为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耳鸣、上肢麻木等症状。引发该病状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肌肉、血管神经组织以及韧带功能发生改变所致,其中较为常见的引发因素有椎动脉型颈源性眩晕、交管神经型颈源性眩晕以及混合型颈源性眩晕等[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传统颈椎牵引治疗方法只能起到暂时性缓解作用,容易使患者病症出现反复发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颈椎微调推拿按摩手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椎动脉供血情况,提高患者活动能力[2]。为此,本文将对枕颈交界区推拿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效果进行分析探究,其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0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5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法,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1.19±5.8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31±2.20)年;观察组150例采用颈椎微调手法,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1.30±5.72)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6.28±2.25)年。上述所有患者均符合颈源性眩晕诊断标准,其临床主症为头晕、头痛,副症为恶心、呕吐、血压异常、耳鸣、心慌等。同时,患者还伴颈项疼痛、颈肌压痛等症状。大多数患者经过颈椎x线检查后,存在椎间管狭窄、椎间盘退变以及颈椎排列不顺等情况。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牵引治疗,每天进行常规牵引治疗两次,5天为一个疗程。待治疗两个疗程以后,所有患者需到医院进行复查。观察组患者予以颈椎微调手法治疗,其治疗方法如下:
(1)手法推拿准备工作:在对患者进行颈椎整复之前,医生需要站在患者身后,对患者枕颈交界区域进行揉、捏、按等相关穴位推拿。并在推拿过程中要求手腕力度深沉,促患者镇静交界区域肌肉松懈。该种推拿时间约在15~20分钟左右,这样不但可以让患者颈部肌肉得到有效放松,避免在后续推拿按摩中枕颈交界区域肌肉过于紧张,并在揉、捏过程中不断调整手法,以此让患者达到良好的放松效果[3]。
(2)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该种颈椎微调手法通常适用于一二节颈椎旋转型错位。在实施治疗时,医生应让患者坐在凳子上,在确定患者颈枕交界区域肌肉完全放松后,医生应站立在患者背后,用其一侧拇指对患者错位颈椎骨对侧的突出部位予以按压,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拖住患者下颌部位与颞枕骨部位[4]。随后医生先用手将患者头颈部位向上提起,然后对患者头顶部位,增加向上拔伸的力度,使患者头颈部位向棘突偏歪部位旋转10度左右,倘若医生感觉到患者该区域颈部肌肉得以有效放松,医生可加大患者头颈旋转幅度,同时用拇指对患者颈部突出关节予以向外推挤与向上推挤,直至患者关节突出部位得以完整复位[5]。
(3)下颈椎侧屈微调手法:该种按摩手法通常适用于颈部三到七节旋转型错位。在实施治疗时,医生应让患者坐在椅子上,然后用一侧大拇指顶住患者颈椎突起部位,然后再用另一侧手掌拖住患者颈椎病患病根部位置,随后用托幼患者头颈的手掌使其向上不断提升,并用语言引导患者将头颈转向健侧屈10度左右。倘若医生感到患者颈部肌肉完全放松,应按照原有去拿手法增加患者颈侧区运动幅度,同时用拇指向上、向内推挤所突出的关节,直到患者关节得以完整复位[6]。
(4)侧卧上颈推十字交叉旋转微调手法:在实施治疗时,医生应让患者以侧卧体位躺在治疗床上,并将患者关节突出位置朝上,在确定患者颈部肌肉得以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医生应站在患者背部,用大拇指对其颈椎关节突出位置进行自上而下的按压,然后用另一侧大拇指按住下侧关节突出部位,两个拇指呈十字形垂直交叉状对患者颈部突出关节予以按压。倘若患者关节突出向前移动,医生须将错位关节节段予以旋转5度左右,带患者颈部肌肉得以完全放松,医生应按照上述推拿步骤加大拇指关节顶推力度,直至该突出关节予以完整复位[7]。
(5)善后推拿手法:完成上述颈椎治疗以后,医生应对患者针对枕颈交界区域进行轻柔地拍、打等放松推拿方法,以此促进患者静脉气血通畅。在善后手法实施过程中,医生应掌握好善后手法力度,避免手法力度过重,造成患者颈部软组织损伤[8]。
2.1分析对比两组颈源性眩晕患者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愈22例(44.00%),显效10例(20.00%),有效5例(10.00%),无效13例(26.00%),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治愈28例(56.00%),显效13例(26.00%),有效7例(14.00%),无效2例(4.00%),总有效率为96.00;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2.2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生活质量水平评分分别为(43.75±4.26)分、(43.83±4.17)分。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距并不具备统计学价值。而在接受治疗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6.72±6.73)岁、(71.42±8.35)岁。两组统计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颈源性眩晕在临床中又被称作椎动脉型颈椎病,该病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视线模糊、头痛、耳鸣等,严重者还会出现颈肩背部疼痛、上肢窜麻等症状。其病症机制主要是因为患者肝血不足、肾精亏损、肝肾阴虚所致[9-1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电脑普及应用较为广泛,致使颈源性眩晕病症患者从逐年上升趋势。当前现代医学对颈源性眩晕病症发病机理尚未查询清楚。根据临床医学研究资料显示,患者颈部经急慢性损伤以后,其颈部肌肉韧带出现挛缩、紧张以及头后小直肌等情况,使得颈部韧带肌肉因牵拉、压迫等情况压迫颈丛神经后支,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等症状。也就是说,患者颈椎关节以及软组织损伤都会破坏颈部力学稳定结构,致使颈部某阶段出现异常情况。倘若患者颈椎力学结构不稳定,就会刺激患者颈动脉周围交感神经,致使颈交感神经椎动脉血管出现收缩,从而导致前庭部位出现迷路性缺血[12]。
当前,颈源性眩晕病症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需要对施力位置以及实施颈椎关节目标具有一定要求,需要通过多个链接作用力进行相互传递,才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13]。然而该种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差,容易出现病症反复发作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倘若在治疗过程中牵引力度不当,不但加重患者原有病症,还会引发患者出现骨折、中风等并发症[14]。而颈椎微调治疗手法是在颈椎提托牵引的基础上,通过小幅度的旋转运动让患者颈椎关节突出部位得以有效复位,并在旋转推拿过程中减少颈椎关节之间的摩擦,禁止在关节复位过程中追求关节“咔咔”作响声。可见,颈椎微调手法对患者关节及软组织损伤较小,推拿安全系数较高,不易发生意外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医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掌握好推拿手法力度,增加患者推拿过程中的舒适感,促使患者在颈部肌肉完全放松的状态下,实施无痛感推拿按摩,直至患者颈部关节突出位置得以有效复位[15]。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侧椎动脉TCD、MRA狭窄数值及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侧椎动脉TCD、MRA狭窄数值及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侧椎动脉TCD、MRA狭窄数值及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整体并不具备显著差异,而在接受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统计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颈源性眩晕症在中医中属于“眩晕”范畴。笔者经过临床相关医学研究资料报道发现,许多患者随着年龄逐渐增长,其病理性病变发生退化以后导致应力性损伤,还有的患者则是因为肝肾亏损,气血虚弱等情况致使筋骨失去营养,造成脑部供血不足。现代医学则认为,颈源性眩晕则是由于颈椎力学平衡失调所致,致使患者颈椎部位因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神经组织缺氧缺血、营养供应障碍等症状。笔者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综合以后发现,该病症主要是由于内外因引发颈椎力学平衡失调引发的眩晕综合症。为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通过重建维持颈椎力学平衡才能有效治疗该病症。除了采用颈椎微调手法治疗方法以外,还可以采用点揉推拿治疗法予以治疗。该种按摩方式主起到“神明、清脑”的功效,其主要原因是解源性眩晕主要是由于脑络不畅、髓海失养所致。为此在治疗时应对患者太阳穴、印堂穴、风池穴、百会穴等部位予以按摩,从而有效治疗患者头痛头晕病症,同时对患者三足里、合谷等穴位进行按摩,还能起到益气生血的作用。虽然点揉推拿治疗方法对治疗颈源性眩晕病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颈椎微调治疗手法可以依照患者实际病症进行个性化治疗,不断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情况,还能降低患者病症复发率。可见,颈椎微调治疗手法对治疗净源性眩晕病症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与常规牵引治疗相比,颈椎微调治疗手法在治疗颈源性眩晕病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情况,减少患者病症复发几率,并且对患者颈关节损伤程度较小,不会加重患者原有病症,值得在颈椎治疗过程中予以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