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隐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22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其主要服务的对象是慢性病、残障、儿童、妇女、老年等患者[1],因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主要对PDCA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作观察,如下:
1.1资料 以2018年1月-2020年1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
实验组(n=50)中,年龄14岁-70岁,均值(47.78±5.01)岁,男25例,女25例。对照组(n=50)中,年龄13岁-71岁,均值(46.89±6.33)岁,男26例,女24例。2组基本资料相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干预。
实验组PDCA模式管理,具体为:
1.2.1积极分析管理中的问题 并制定相应的计划,研究目前的管理问题,由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护理人员对相关的解决方案制定,充分保证计划实施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
1.2.2管理计划制定后 认真实施,分析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完善护理人员护理的过程,积极制定护理过程制度,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护理制度,合理制定护理情况记录表。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记录的结果,若发现存在记录不合格的情况,则积极进行返回重修干预,以此保证护理记录表的质量。
1.2.3积极评估管理的效果 在完成患者的护理后,积极评估当前的管理质量,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则重新整改,并制定下个阶段的管理计划,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调整管理计划,并实施系统管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作观察,并分析2组干预后生存质量的差异性。
满意度:以问卷调查表(信效度均>0.8)评价,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总满意率。
生活质量: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包括机体健康、躯体功能、身体疼痛、日常活动功能、日常精神活动等,每项0分-100分,评分越高,即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数据分析 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例数(%)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12组满意度分析 实验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的护理管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即实验组32例满意,17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8.00%;对照组19例满意,19例一般满意,12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76.00%。
2.22组生活质量分析 实验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2组生活质量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患者院内护理服务的补充和延伸,其具有快捷、灵活等特点[2-3],能够通过业余的时间接受护理干预,保证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因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干预,十分必要。PDCA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在任何活动开展期间应用,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4]。
本研究中,实验组管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PDCA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患者对管理的满意度,更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PDCA模式的应用,可确保护理管理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实施,通过每一次循环干预,均可不断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从而发挥护理管理的价值[5]。
综上所述,PDCA模式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可促进患者管理满意度的提高,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