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4-04 01:31:26
保健文汇 2021年1期
关键词: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肺癌在呼吸系统的恶性肿瘤中极为常见,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临床尚无确切定论,但是大量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肺癌的发病诱因与环境、遗传及生活习惯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重、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该病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做好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十分重要。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常见类型,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水平及肺癌诊断技术的提高,更多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从微创手术治疗中获益[2]。临床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大多采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周围型肺癌根治术和开胸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相对于开胸手术,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周围型肺癌根治术的方法具有微创、疼痛低的特点,能够尽量减少手术的创伤,促进术后的快速恢复,但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周围型肺癌根治术的手术过程仍然相对复杂,手术的操作难度较大,临床适用性需要进一步探究。本次研究分析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8 年6 月到2019 年6 月本院收治的共计40 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所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20 例。对照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性11 例、女性9 例,年龄在42-7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1±2.12)岁,病程3 个月到2年,平均病程为(1.08±0.12)年。实验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性12 例、女性8 例,年龄在43-7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09±2.11)岁,病程3 个月到2 年,平均病程为(1.07±0.13)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标准[3];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满足临床外科手术的体质需求;本次研究经过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选择治疗手段并积极配合本院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患者;过敏体质患者;视听障碍;临床资料不全;中途退出研究、转院、死亡患者。本次研究选取的两组样本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需要做好必要的医疗器械用具准备。对照组施行开胸手术治疗,全麻成功后,健侧90°卧位,经第5 肋间行后外侧切口进入胸腔探查病变情况,游离结扎肺动静脉,游离支气管,切除病变肺叶,清扫区域淋巴结,常规置引流管,止血后关胸结束手术。实验组施行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周围型肺癌根治术治疗。全麻常规后,健侧90°卧位,取腋中线第七肋间作10mm 观察口,第五肋间作3cm 操作孔,置入胸腔镜探查病变情况,胸腔镜下游离肺动静脉,并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处理,游离支气管,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处理,切除病变肺叶,清扫区域淋巴结,常规置引流管,止血、查看肺部情况后关胸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VAS 评分、疾病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得出结果。

手术情况:即住院时间和手术出血量,由医护人员做好详细的记录和统计。

疼痛VAS 评分:即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值范围0-10 分,分数越高代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4]。

病情控制情况:根据所有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症状改善和精神状况等进行判断,分为病情稳定、部分缓解、治疗无效三个具体的指标,疾病控制率=(病情稳定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5]。

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手足综合征、气胸、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以百分比进行表示。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所有相关数据均利用SPSS20.0 软件来计算,数据均采用卡方检验或者t 检验进行处理计算。当P<0.05 的时候表示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疼痛情况对比

表1 可见,实验组肺癌患者接受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低,疼痛VAS评分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对比

表2 可见,实验组肺癌患者接受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疾病控制情况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表3 可见,实验组肺癌患者接受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术后出现疼痛、手足综合征、气胸、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疼痛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疼痛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肺癌的死亡率已经连续多年超过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结直肠癌死亡率的总和[6]。肺癌患者常常会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咳嗽、胸闷、发热、胸痛、咯血和食欲减退等,病情到后期时,会累及患者其他的组织和器官[7],使治疗的困难程度大大增加,并且会使死亡的风险升高。特别是吸烟群体会很容易患上肺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病率占了80%,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了腺癌、大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鳞癌),与其他肺癌类型相比[8],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生长分裂更加缓慢,扩散转移也相对其他类型癌症更晚,但是由于该病病发时患者大多处于肺癌的中晚期,因此生存率很低。及时诊断并开展手术治疗对于提高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肺癌患者接受了胸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低,且疼痛VAS 评分显著下降,疾病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出现疼痛、手足综合征、气胸、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周围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突出,能够显著控制肿瘤发展,且相对于开胸手术具有恢复快、出血量低、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胸腔镜根治术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4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