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姗姗,旺敬强
老年人是骨折疾病的好发人群,尤其是髋部骨折。据行业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众多老年骨折患者人群中,髋部骨折患者约为65%,占比达到半数以上,严重地危及到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骨折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的特点,患者因为面临着长期的治疗,看不到治愈的希望,无论是身体,抑或是心理,都会让广大患者面临疾病的肆虐,再加上消极心理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为了给予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良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针对此类人群开展了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力求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良好的预后康复结局。
近年来,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的数量居高不下,对于广大的老年人群身心健康产生一定的威胁。导致该疾病的因素主要在于老年人群运动量的减少,导致髋部骨折的受应力降低,骨骼组织结构遭到不同程度上的破坏[1]。所以,老年人在关节活动时,会感觉到明显的清脆声响,这正是骨骼向老年人发出的“危险信号”,这也大大增加了老年患者诱发骨折疾病的危险性。所以在骨科的临床工作中,广大的医护人员将髋部骨折视为老年骨质疏松的重要生理指标。
在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中,中老年男性与绝经后的妇女视为该疾病的好发人群,因为中老年男性的雄激素水平大大降低,而绝经期的妇女体内的雌激素也随之降低,这也是骨质疏松的重要致病原因[2]。在上述两类患者人群中,女性患者的数量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而老年人群的甲状腺旁激素明显增多,降钙素含量显著降低,尤其是伴有糖尿病疾病的老年人群,都是骨质疏松疾病的好发人群。
随着年龄的增长,广大老年人群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再加上关节活动量减少、饮食单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群在日常活动中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摔伤,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极易诱发骨折的发生。与此同时,一些饮酒史、吸烟史的人群,也存在较大的骨折危险性[3]。因为日常生活中缺乏锻炼、久坐或久站、疏于晒太阳等种种因素,都是骨质疏松的临床治疗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大大增加了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因为老年骨质疏松的髋部骨折疾病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疗效不明显等特点。因为生活突然不能自理,广大的患者会感受到紧张、焦虑不安的负面心理,而这种负面心理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不良影响[4]。为了及时消除负面心理对于疾病治疗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需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与日常防范措施,增强患者的健康防范意识,明确疾病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常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所以,疾病的治疗也不能立竿见影,而是要逐步观察,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对于患者因为疾病影响产生的紧张、焦虑、烦躁的负面心理表示理解,并耐心、细心观察患者的日常行为举止,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为疾病的治疗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5]。
从患者住院之日起,由护理人员完善患者的住院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清洁,清除病房内多余的医疗设施,防止患者跌倒,杜绝骨组织在髋部骨折的发生。因为老年人群的视力、听力因为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所以,老年患者的病房内应保持足够的光线、保持病房的安静,必要时应为患者佩戴助听器。保证光线的柔和,防止光线的不断变化,时而明亮、时而暗淡。在摆放医疗设施及日常生活用品时,应保证患者能够轻易拿到。走廊、病房地面上应保证无任何障碍物,不要拖地,以免地面光滑。患者的卫生间应改为坐便,并设有扶手。在病房内要设有轮椅或拐杖等医疗器材,以增加患者的稳定性,防止跌倒造成骨折。
在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6]。对于病情轻、生活自理能力强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针对性地进行口头健康宣教的方式,告知其疾病的诱发因素、日常注意事项、防范措施等疾病相关的知识,增强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防范意识。而针对病情严重、生活自理能力不佳、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患者,护理人员在口头健康宣教的同时,还应辅以知识讲座的方式,在科室内针对所有的患者开展大规模的知识讲座,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设备,邀请骨科知名专家深入科室,向所有患者普及相关的疾病知识,并指导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防范,必要时可以介绍一些治愈成功的病例,以增强患者的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对于长期卧病在床的院外患者,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自然也要扩展至家庭中。由当地医疗机构,联合社区,共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对于居家护理的患者,医护人员须深入到患者家庭中,为患者及家属开展健康指导,及时改正不良的护理操作,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老年人由于活动量的减少,再加上平时不注意足够的日照,从而导致老年人群钙、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不断降低[7]。为了增加老年人群对于营养物质的充足吸收,临床工作中还需加强对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的饮食护理,通过饮食食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指导老年患者吸收足够的钙及维生素D。奶制品被广大的医护人员视为钙物质的最佳聚集地,所以,给予老年人群更多的奶制品是预防骨折的最佳突破点。据行业调查数据显示,每100ml 奶制品中,含有125-150ml 钙物质[8]。每天给予适量的奶制品,可以大大提升机体钙物质的吸收。同时,为了帮助机体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应给予老年人群更多的鸡蛋、豆制品、坚果、海鲜等多样化的饮食。根据合理的膳食,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每日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饮食中含有充足的钙物质,但是要保证科学补钙,切勿摄入过量的钙物质,导致钙含量超标。临床上建议老年人群每日摄入的钙含量不得超过800mg,补钙的最佳时间为饭后1-1.5 小时。
对于肥胖的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低糖、低脂肪,比如玉米、粗粮等,对于一些咖啡爱好者,临床上不建议在治疗期间饮用咖啡,因为咖啡会导致钙物质的流失,尤其是停经期的妇女,因为雌激素分泌量降低,如果继续饮用咖啡,会导致雌激素分泌的紊乱。合理控制食盐含量的摄入,临床上建议每日食盐的输入量不得超过5g,尤其是一些口味重的患者,对于食盐的摄入,要“适可而止”。菠菜、豆腐中含有较多的草酸,而草酸会对钙物质的摄入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些骨质疏松患者而言,应尽量避免豆腐、菠菜、小葱的同时食用,因为化学反应会产生草酸钙,在机体内部产生沉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结石的形成。而柠檬、醋等食物会加速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老年患者可以尝试多食用食醋及柠檬,有助于机体快速吸收钙物质。
骨质疏松的最大致病因素就是运动量的减少。老年患者因为身体原因,疏于日常运动。所以,为了增加老年人群的运动量,须适当地增加老年人群的运动量,临床上须针对老年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综合考量老年人群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临床护理人员建议以慢跑、走步为主,因为上述两种运动方式的运动强度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保持在1-2 小时即可,患者在运动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不适,一定要立即停止运动。这种运动强度适宜、力度适宜的运动方式,既保证了广大老年人群的运动量增加,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骨折的发生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骨质疏松髋骨骨折的发病率发展迅速,步步紧逼广大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降低老年骨质疏松髋骨骨折的发病率,消除骨折的致病因素,临床上为广大老年患者制定了全面的护理措施。通过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广大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骨质疏松髋骨骨折疾病,明确了该疾病的致病因素及好发人群,之后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及运动护理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老年骨质疏松病人髋部骨折的护理措施。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髋骨骨折疾病的日常护理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地巩固了疾病的疗效,并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结局,是临床上最佳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