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芳,谢广迪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该疾病由于脑补血流循环不畅而引发大脑缺血缺氧进而使脑组织坏死。临床症状为语言障碍、瘫痪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1-2]。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恢复尤为重要。临床治疗该疾病常使用纤溶酶原激活物、尿激酶等进行溶栓治疗,但该方法需在患者发病6 h内进行治疗,且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脑保护剂可抑制脑细胞与神经细胞等的氧化应激损伤,广泛应用于脑梗死引发的神经病变治疗中。笔者以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年龄46~81(55.12±4.21)岁;体质量49~78(62.34±2.11)kg;身高159~180(169.32±1.54)cm。对照组年龄45~82(57.32±4.01)岁;体质量50~79(62.89±2.48)kg;身高160~179(168.89±1.45)cm。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3-4]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经MRI或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均<6 h且未使用过其他药物治疗;对依达拉奉无过敏反应;患者均意识清晰可正常交谈。排除标准:患有精神、心肝肾存在功能障碍者;合并全身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感染类疾病者;有脑梗死发病史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行常规降血糖、降血压及调节血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056,规格:20 ml ∶30 mg)30 ml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30 min内滴注完毕,每天2次。2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过程中予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心理疏导、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5]。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恢复到Ⅱ级以上,语言能力恢复;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力恢复到Ⅱ级以上,语言能力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肌力、语言能力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肌力、语言能力未改善,且病情有所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进行比较。NIHSS评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BI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3]水平进行比较。(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自由基水平,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9,P=0.031)。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NIHSS与BI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NIHSS与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降低和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与BI评分比较分)
2.3 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IL-2、IL-6、IL-13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IL-2、IL-6、IL-13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下降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自由基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OD水平明显升高,ET-1、MD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2组患者自由基水平比较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患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在发病后100 d内是恢复的最佳时期,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6]。急性脑梗死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多个环节均涉及和参与,发病5 min后会损伤神经元细胞,急性脑梗死换中缺血再灌注损伤极易发生,自由基会因此大量释放,破坏线粒体的ATP生成过程,降低ATP水平,脑细胞发生凋亡的情况发生。线粒体在机体中可对Ca2+浓度进行调节,对自由基进行清除,也是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发生的场所。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为四肢偏瘫、呕吐、头晕、耳鸣、昏迷等,必须及时抢救,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在临床治疗中需尽早恢复头部血供,避免损伤脑组织,以此对预后水平进行提升[7]。
临床治疗中目前以患者病情为依据,选择合理治疗方案,主要是保持呼吸道通畅、调节患者血压水平,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进行预防,对营养进行加强等。在发病早期,尤其是在6 h内对溶栓治疗进行实施,可对血液中纤维素和纤维素原进行溶解,以溶解血栓,通畅动脉血流,血液灌注于脑部,以此提升治愈率,显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此方法却存在局限性,恢复神经功能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依达拉奉注射液作为脑保护剂的一种较为常用药物,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对脂质过氧化进行抑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脑细胞发生氧化损伤,对减少脑部血流量进行很好地抑制,避免损伤脑组织和脑水肿,进而对神经元细胞凋亡进行抑制,增加神经细胞标志物NAA含量,对神经症状进行缓解,对神经功能发挥恢复作用[8-9]。生命体活性物质为SOD,在新陈代谢中可将有害物质清除,充足的SOD可减少自由基损伤细胞膜情况,对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对氧自由基进行有效清除。ET-1可对心血管功能进行调节,对血管收缩进行调节,ET-1水平提升表示机体发生缺血、缺氧情况。MDA则可对氧自由基水平进行评估。
依达拉奉可对患者自由基水平进行有效调节,促进疾病转归。在脑梗死病情发展中炎性因子也参与其中,可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促进氧自由基水平增加,对神经细胞和脑组织细胞进行破坏,损伤神经元,依达拉奉可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减轻患者炎性反应[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20%;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降低和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IL-2、IL-6、IL-13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下降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OD水平明显升高,ET-1、MDA水平明显降低。这与周翠萍等[11]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可调节患者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自由基损伤,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佳,可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