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玲
医联体建设是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深化的重要途径,其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和配置,进而促使人才双向流动,特别是三级医疗机构人才下沉。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能够促进医联体医疗服务能力以及运行效能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加有效地落实好分级诊疗,提高资源配置利用率,进而充分满足患者以及社会的基本需求,进而从本质上使看病贵以及看病难这一矛盾获得有效解决。但是医联体在运行的过程中,尽管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依旧存在各种问题以及不足,而人力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医联体的平稳运行以及发展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所以对其存在问题以及优化整合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现状:在城市医院中,医务人员的实践、学习、进修以及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多,经济收入高并且人才成长周期较短,这就会拉大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差距,造成两极分化。因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吸引力较差,无法引进并留住优秀人才,人员匮乏、技术薄弱,不但不能充分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所提出的基本需求,患者对医疗服务能力的信任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就会造成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量相对较低,发展速度缓慢,而大医院则人满为患,产生了看病贵以及看病难的现象,长时间如此,则会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当前,医院医联体主要是以技术、管理以及服务互补等为链接的医疗合作形成,各成员单位中,其单位性质、法人地位、财政拨款以及人员编制等并不会产生变化,各医疗机构之间独立运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的双向流动产生了约束作用。另外,在医联体中,理事会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组织,其并不存在独立的法人地位,无法更加科学有效地对医联体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1]。
对于不同医疗机构,其医疗水平、服务能力、人力资源以及管理水平之间都有着一定差距,且资源整合较为困难。当前因为医联体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缺少全面性和系统性,人力资源制度保障较为匮乏,实践操作难度较高。在医联体运行中,对三甲医院增加额外运营成本,政府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支持都较为匮乏。
人才是医联体建设的重点。在当前现有体制背景下,医联体的人才流动,特别是三甲医院向基层医疗结构的流动,其主动性较差,并且还存在一定的激励机制层面的约束。当前,一般情况下,医院管理薪酬激励制度和医务人员业绩考核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但是在医联体运行过程中,其绩效考核标准缺少一定的完善性,且薪酬奖励机制的合理性相对不足,造成医联体资源下沉以及人才流动积极性显著降低[2]。
为了能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流动,人力资源是其中的重点所在,但是当前人力资源不足,资源流动无法落到实处,特别是相关管理机制缺少完善性,很容易造成人员培养后无法回到本医院的现象,导致人才流失。
因为人力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性较高的工作,如果不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加以应用,则无法更为有效地促进各信息以及资源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无法更好地实现资源以及信息之间的共享和沟通,无法使医联体的作用获得充分展现,对于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很难充分满足其各项需求。
在医联体的发展中,人才是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的重点所在,如果缺少对人才培养以及流动的相关管理机制,则很容易对人才自身的主观流动性产生严重影响,再加上相关条件的匮乏,很容易造成人才流动性不强的现象,进而对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产生影响[3]。
当前,基层医院外部招聘形式严峻,“招不来,留不住”问题日渐突出,通常情况下,大医院的薪资待遇高、职业发展平台优秀、科研资源丰富,能够有效吸引人才,而对于基层医院,其平台、待遇以及资源层面都不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因此基层医院的招聘难度较高。
核心医院要鼓励并组织医联体成员到医院进修学习,同时为其提供住宿、补贴以及免费进修等措施。此外,核心医院要积极创建相应的继续教育学习班,鼓励医联体成员单位前来进修,并给予其免费名额,进而获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对于业务脱管医院以及托管科室,核心医院要按照医院以及科室发展的现实情况对人力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合理调整。并由科室主管对人员的进修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由核心医院内的职能部门选择业务托管派驻人选,在会议通过之后对人员进行确定。
为了能够使基层人民对医疗资源需求之间的矛盾关系获得有效缓解,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充分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医联体获得了有效运行。其能够对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只有切实落实好相应的人力资源整合优化工作,才可以使医联体的作用获得充分展现,从而促进医疗救助水平的整体性提高,使人们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医联体是在一定区域中由不同层级、类型的公立医院所组成的医疗共同体,其一般都是由同一区域中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所组成,进而实现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整合人力资源以及共享医疗信息的目标。患者在医联体中,能够获得三甲医院和基层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专家社区坐诊、远程会诊以及化验结果互认等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
在医联体中,城市医院可以对二级医院当中的薄弱专科开展工作,通过定期选派专家下基层指导、选派骨干挂职参与业务管理、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以及远程技术支持等,能够促进对口单位专科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促进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医联体人才资源的整合优化,人民医院可以定期选派专家到基层医院开展教学查房、组织业务培训、学科建设以及开展病例讨论等一系列指导,在对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支持、业务把关、扩大社会影响力以及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同时,利用传、帮、带等形式辅助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促进自身技能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此外,成员单位也可以定期派遣医务人员到人民医院进行岗位培训以及进修学校,学习新型、先进的诊疗技术,并从中积累实践经验和教训,进而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提高[4]。
医联体成员单位要按照自身定位在医疗体的运行过程中切实落实好分级诊疗工作,进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就医格局,使双向转诊工作得到强化。双向诊疗以及分级诊疗的实行,能够对社区以及乡镇看病难这一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医疗机构人力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使医联体中的相关医疗资源得到科学有效的应用。
为了能够使医联体的作用获得充分展现,对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是极为关键的。在人力资源整合中,激励机制不全以及队伍专业性较差等问题较为普遍,其会对医疗资源产生直接性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使医联体的责任和职责落到实处,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和完善是非常关键的,进而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需要创造相应条件来促进人力资源的流动,健全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机制,并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人力资源整合优化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在松散型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之间并未涉及到根本利益,体制机制之间也有着一定差异性,医疗机构合作之间的矛盾较大,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缺少合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协调难度大,因此将医联体模式从松散型逐渐转变为紧密型是非常必要的。在人力资源整合层面,要实现医联体内的统一优化配置,进而从本质上促进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现象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更好地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医联体医务人员自身积极主动性的进一步提高[5]。
在医联体中,其人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怎样促进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积极主动性的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在人才使用以及引进层面能够做到引得进,留得好以及用得好。所以,对薪酬政策进行优化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进而促进绩效考核标准和医务人员工作质量以及数量层面的相互适应。此外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较高并且服务时间较长的医务人员,要对其实行优先提薪以及晋职等政策[6]。核心医院要对医疗体中的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在确保细致、科学以及规范的基础上,切实落实好绩效评估和反馈工作。在考核指标层面不要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对社会效益加以关注,进而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作为导向和指引,使医联体绩效方案的落实以及稳定发展得到有效保障。
医联体在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是实现社区分级诊疗、首诊以及双向转诊的重点所在。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结构缺少合理性,人才不足,学历普遍偏低并且技术水平较低的现象较为普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方式以及途径进行探究和分析,尤其是对于管理以及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高层次医疗人才的引进,需要强化相应的人才建设,进而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增加政策倾斜以及政府投入力度,对医疗卫生机制以及体制层面的改革进行优化和创新,进而提高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完善性[7]。
为了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实时共享,各医院则要对软硬件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在改善医疗条件的前提下,促进人力资源不足问题的有效改善,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的共享,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从而促进各医院的人才流动,进而实现患者以及医疗资源流动的目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缓解三甲医院的压力和负担,对其促进全社会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实行,能够促进优秀技术服务水平以及管理观念的有效流动,可以使医疗资源匮乏的现象得到有效弥补[8]。
医院要按照自身发展的现实情况,利用招聘等形式、严格执行招聘标准、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专业医护人员进行统一招录,这样一来才可以引进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进而实现对人员紧缺现象的有效缓解,此外,通过强化对当前人员的培养,利用医联体所存在的优势特征来促进人员的双向流动,并给予其学习以及锻炼机会,进而实现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还要按照不同的岗位要求进行量才适用,进而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能够促进医疗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建出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以及机制是极为必要的。统一医疗护理管理制度的创建,其对于促进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建设是非常有利的。比如通过对人才培养制度和计划进行优化和完善,可以给予医护人员更加有利的岗位培训以及轮岗计划,引导医务人员利用定期或者是集中性学习来促进医护水平的整体性提高,进而促进资源共享[9]。
可以定期开展查房、坐诊、技术指导以及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进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流动,使基层医疗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得到有效解决,比如,三甲医院专家可以定期对基层进行支援,到基层医院坐诊,进而起到相应的带头作用。与此同时,创建出岗位培训计划势在必行,可以逐渐引导二级医院护士到三级医院进修,充分学习全新的、先进的医疗技术以及管理观念,切实实现人力资源的双向流动,同时和医联体中患者的双向转诊进行相互结合,能够进一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人才流动整合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医联体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10]。
对于医疗服务中心核心医院,其需要担任一定的社会责任,进而使医院的公益性质得到有效保障,并定期组织职工所参与公益活动。在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对业务培训进行重视,而是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样才可以使其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获得充分展现[11]。
建议政府积极主动的担任起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对于相对落后地区的基层医院来说,由于其自身无法利用运营发展来有效吸引相应的人力资源,因此其可以强化在卫生人才培养转移支付、人员待遇和编制以及双向转诊医保优惠政策等层面的投入力度。此外,为了能够确保医联体能够持续稳定运行,建议政府增加基层医院的硬件设施投入力度,比如可以创建出相应的远程医疗平台,同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等[12]。
总之,通过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相互协作,能够促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的形成,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大医院在技术、服务以及管理等层面的优势,进而提高医联体人才技术培养以及人员配置的完善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医院中的有效应用,同时对于促进基层医院的持续稳定运行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