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焕 杨达应 贺朝时 詹金广 李健勇 刘辉霞
成都高新区自2018年启动工伤预防工作以来,根据相关部门、省级以及市级的工作标准要求,并按照当地的具体发展情况,严格遵守“以预防促和谐”的发展理念,有效对工伤预防系统工程进行了不断探索与完善,制定出了适合成都高新区发展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络覆盖”工伤预防科学体系,有效健全并改进了区街(乡镇)联动方面、社会协同方面、线上线下方面以及防治结合方面等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探索形成了推进工伤预防工作的有效方案,也就是做好工伤预防方面的体系与机制双向推进建设发展、政府与社会双向促进建设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卓有成效的工伤预防宣传培训活动,并形成线下宣传培训活动与线上课程、网络直播联动的特色之路,进而实现工伤预防“两增两降”的工作目标,即增强广大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增大工伤预防社会知晓面,降低工伤发生率,降低工伤伤残等级[1-3]。通过近两年的工作探索,成都高新区工伤预防工作已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色,部分创新工作成效突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经验。现将其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为加强工伤预防工作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在工作开展之初成立了区工伤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基层治理和社区发展局等24个成员单位参与,并每年度印制并发放关于成都高新区工伤预防工作的具体方案,让相关人员都能清楚对应的指导思想,并将具体的工作方案、操作流程、具体的操作内容、经费保障的制度标准以及各个人员的责任与职能等进行明确、清楚划分。
探索完善工伤预防系统工程,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络覆盖”的科学工伤预防体系,不断改进并健全关于区街乡镇联动方面、社会协同方面、线上线下方面、防治结合方面等工作的各种制度。所谓纵向到底,就是要创建从区到街道(乡镇)再到社区(村),再从企业到劳动者这样五个阶段互相联系的纵向管理发展制度,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各个街道(乡镇)以及社区或者村的纽带作用效果,让整体工作可以进行流水式管理,并把工伤预防的工作归属到相关的目标绩效考核系统中,清楚划分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能与责任,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同级有效管理、上层落实好下层工作的管理监督。而横向到边,主要是说把社区看做核心部分,把企业、楼宇或者是园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站点以及学校等作为主要着力点,形成四方有效合作的工作发展模式,利用这种多方合作扩展延伸的方式,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工伤预防工作的全面覆盖开展,从而将工伤预防工作贯彻落实到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工伤预防工作的作用[4]。而网络覆盖,就是指把互联网+的新型发展模式与工伤预防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从网络方面扩展工伤预防工作的社会知晓范围,让工伤预防宣传工作可以在网络世界得以有效发展,创建出全社会关注、支持工伤预防工作的良好环境,从而有效提高社会大众对工伤预防工作的参与度。
按照2018、2019年全市工伤预防经费安排,结合成都高新南区、西区、东区及线上线下宣传培训工作实际情况,通过相关公开项目的采购工作,加强与工伤预防专业机构的交流与沟通,让相关的工伤预防专业机构成为承包并办理工伤预防工作的相关开展部门。同时加大工伤预防工作的专业支持力度,实现具体开展过程以及相关成效指标整体的考核与评估,从而不断提高工伤预防项目的专业化程度,有效提升补助项目的效果以及相关财政资金的运用率[5]。
有效分析并构建相关的绩效评估机制,制定出对应、科学、有效、合理的工伤预防费用支出绩效评估措施,同时充分发挥预防费的作用,已经成为了目前工伤预防试点项目的重要任务,结合工伤预防项目特色,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发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伤预防项目绩效考核评估方法体系,以及工伤预防项目绩效考核评估系统的信息化软件系统。
为做好高新区工伤预防宣传工作,共制作发放工伤预防宣传手册、折页20 000余份,制作宣传挂画2 000余张,制作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 000张,安全生产警示标示2 000张,展板展架300个。截至2019年底,高新区已开展20期工伤预防进楼宇、进园区活动,覆盖参保企业及职工2000余家企业,其中结合人社部相关专项工作,分别开展了“工伤保险进央企”“工伤保险进扶贫车间”等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了2期工伤预防主题文艺演出,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工伤预防理念。开展区内劳务派遣公司专项培训及研究试点,并对其中10家企业逐家进行的调研分析,定制形成宣传培训方案,开展专题研究,总结分析劳务服务公司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评估已开展活动的实施成效,形成专题研究报告。拍摄了1支工伤预防宣传片及1部充分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工作亮点和实施成效的项目纪录片,投放至高新区各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同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三方共同举办2018年工伤预防与康复研讨会,以“新时期、新形势”——创新工伤保险“三位一体”齐步走为主题,会议特邀国家人社部工伤保险司副司长张晗,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副会长陈刚,以及来自国际劳工组织、美国、德国、韩国、中国共计23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工伤预防与康复领域的国际前沿方式方法,探讨新形势下工伤预防和康复事业的成果和发展,充分发挥了高端学术会议引领辐射作用,为全国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为了强化企业内部的“造血”能力,企业必须要加强工伤预防知识人才队伍的建设,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成都高新区已经与相关的街道以及乡镇等开展了关于百企千人工伤预防导师的培训规划,已经为各个企业培养出了1 000多位工伤预防的专业培训导师,从而方便各个企业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关于工伤预防能力提升的培训活动,有效增强工伤培训工作的扩面和持续推进。同时还要根据辖区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重点对辖区范围内出现工伤事故以及职业疾病比较频繁、职工工伤情况比较严重、经常会有工伤保险费支出与缴纳情况的一百四十家企业进行进驻形式的专业预防宣讲活动,有效让企业可以利用风险评估、环境改善、工伤预防培训学习以及深化跟进等服务模式,持续改进企业工伤预防工作,降低企业的工伤发生几率。通过进驻式宣传培训计划,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知识认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近万名参训职工问卷调查显示宣传培训后劳动者对于工伤预防与安全生产意识提升35%。
首先要有效利用主流媒体宣传方面特有的优势,包括借助中国劳保杂志平台、四川劳保杂志平台、四川党建网络平台、成都人民广播电视平台的相关热线服务、成都电视平台的“看度”节目、成都高新区专门的融媒体平台等,将成都高新区工伤预防工作的重点、亮点等进行深度报道,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节目平台了解到工伤预防工作的内涵与对人们工作的影响。此外,还要有效利用相关的自媒体平台,包括成都高新区的劳动就业、社保以及“非常职道”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制作了20节网上工伤预防微课堂,紧跟当下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和现代成人教育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理念,设置到高新区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保服务管理网络平台中,从而有效进行关于工伤预防的线上宣传工作,让企业以及员工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这种便捷方式了解、学习到工伤预防的各种政策与知识内容,而且根据数据显示,学习的总人数高达二十多万人次。除此之外,在线下进行工伤预防大讲堂以及相关主题的演出活动,并进行线上的同步直播,不仅让现场的数千多名人员都了解到了相关的工伤预防知识,包括企业的工伤保险经办负责人、工伤预防管理工作的预防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而且网络的观看人数也达到了十万多人次。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将“互联网+”与工伤预防进行有效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工伤预防管理工作的关注度,从事故源头出发加强控制,改善当前企业工伤预防管理工作的局面,保证员工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施工,使得效果最大化[6]。
积极探索工伤预防创新实践,致力通过区以及街道或者乡镇等进行联合行动,努力构建中和街道“七个一”的工伤预防以及安全管理体系。创建比较完善的工伤预防以及安全管理机制,即工作会议制度、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宣传教育与培训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与伤害记录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经费投入保障制度等12项制度[7]。建立一个安全示范校园,2018年新城学校安全平台得分99.83分,在校园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条件、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护、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管理等安全防控体系基本完善。建立一批工伤预防标准化企业,如远大蜀阳药业开展了百日安全活动,以“完成员工安全意识培训5次,完成应急预案演练及消防实战演练9次,隐患整改率98%”为目标,提高员工工伤预防意识,强化安全知识和技能。建立一个安全文化阵地,投入专项经费将和谐广场打造为安全文化广场,并设置永久标志,现场设置有数十块各类安全宣传橱窗和一个LED显示屏,定期更新工伤预防及安全知识。建立一条安全示范街,在朝阳路打造集社会治安、消防、燃气、道路交通、食品安全、居家安全、工伤预防、安全文化建设、群众参与等为一体的“大安全”示范街,并在枇杷巷200余米长的围墙上挂置了10余块安全知识宣传板,形成了一条“安全文化宣传墙”。创建比较全面的隐患排查方案与流程,每个季度按时进行辖区范围内各个学校、各个建筑工地、每个加油与加气的站点、所有的道路交通设施、所有的消防设施装置以及相关的公共场所等区域的安全隐患检查,并进行及时排除及整治,创建相关的隐患台账机制,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隐患整改方案、相关负责人、费用、时间期限以及应急措施等五个方面的有效落实,将人员的伤残率、死亡率以及直接经济损失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为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提供一定保障。现有劳动应急处置队伍1支和“应急救援示范队伍”6支,180余名应急救援示范队员取得红十字急救员证书,接受应急救援培训与宣传的居民近万人。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单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则是撑起这个希望的天空。父母如果发生工伤,对职工本人及其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也会对社会和谐带来影响。如何让工伤预防宣传从对单一的职工个体,向他们的直接利益关联人群拓展,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关注工伤预防、参与工伤预防,是我们推进工伤预防宣传工作能否取得实效要思考的一个重要内容[8]。为此,成都高新区在全面推进工伤预防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在中和街道办事处试点建立了以“小手拉大手,协同防工伤”为主题的进学校工作机制。工伤预防宣传进学校工作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并与学校日常的安全和德育教育相结合,旨在以“为了孩子的幸福成长”为切入,通过增强学生的安全和工伤预防意识,当好家庭小小安全监督员,促进家长注重安全、预防工伤,逐步构建“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工伤预防格局。
通过探索完善工伤预防系统工程,成都高新区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络覆盖”的工伤预防科学体系,实现了区街以及乡镇联动方面、社会协同方面、线上线下方面以及防治结合方面等工作制度的有效改进与完善,探索形成了推进工伤预防工作的有效方案措施,也就是工伤预防方面的体系与机制双向推进建设发展、政府与社会双向促进建设发展[9]。让整体的工伤预防工作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让相关的目标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推进工伤预防工作,将所有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实现同级监督、各层有效落实的目的。
“两增两降”即增强广大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增大工伤预防社会知晓面,降低工伤发生率,降低工伤伤残等级。截至目前,工伤预防宣传培训已覆盖3 000余家企业和单位,举办各类宣传活动60余场,辐射超30万人次。截至2019年底,成都高新区共有参保单位近5万家,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5.6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22.9%,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22%。随着工伤预防工作的不断深入,2018年高新区工伤案件数呈持续下降态势,受理工伤认定申请1 680人次,按参保人数同比下降4.9%。
通过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依靠专业力量,有效分析并研究工伤预防工作,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工伤预防费支出绩效评估预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工伤预防费的作用,并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伤预防工作各个项目的绩效考核与评估方案,还有相关的工作系统信息化软件系统。
随着成都高新区“一区四园”的总体布局的扩大,辖区企业数量和参保人数不断攀升,尤其是新经济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工伤事故发生人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工伤风险覆盖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亟待通过开展工伤预防工作,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维护职工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虽然高新区在工伤预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上级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面临不少难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一是如何考虑不同行业类型差距,政企协同拓宽工伤预防覆盖面。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比如互联网、劳务服务行业,怎么能够将流动性较大、老龄化从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这是一个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须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与企业沟通协调,科学制订年度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切实将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纳入工伤预防实施项目[10]。二是进一步创新工伤预防工作模式。工伤预防宣传培训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地求新求变,尤其是须更加重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上学习、网上课堂成为广大职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11]。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伤预防项目绩效评估机制。工伤预防工伤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初步形成了一套方法,但还须进一步完善如何利用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的评价指标制度、措施等,实现工伤预防费立项阶段、整个使用过程、产出效率以及最终效果等方面的标准评估,总结出一定的经验评价,及时找出实际决策方面以及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管理工作改进建议与意见,并制定开展独立评价报告工作的活动内容与流程方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