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研究

2021-04-03 14:40郑鹏张东戈郑蕾
中国设备工程 2021年19期
关键词:后装物资力量

郑鹏,张东戈,郑蕾

(陆军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7)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和战争方式、战争形态的改变,后勤和装备保障也随之有了新发展。传统的后装保障要求、保障方式、保障管理在技术发展和军事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都发生了新的重要变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基于智能技术的后装保障,驶上了军队建设的快车道。

与传统作战模式相比,信息化支撑下的联合作战进程中,部队单位作战面积上的平均火力强度更大,后装保障的需求数量更加庞大、品种更加多样、保障地点更加多变、保障效率要求更高,依靠传统模式组织后装保障,已经日益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当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全面推进我军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努力实现部队后装保障“需求实时感知、资源可视掌控、决心及时正确、补给精确高效”,对促进战斗力生成、获取战场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1 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后装保障领域已经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军事物流,智能无人机也已经运用实施特殊地点物资投送等。随着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不断转变,跨域作战、应急作战、多点作战对于后装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需求预测要求趋于更加准确。部队接到预先号令后,后装部门往往根据以往经验和习惯,简单测算人员数量及任务时长,由此制定保障内容和数量,并在此基础上按照传统周转比例适当上浮保障数量用于统筹调剂。这种保障测算模式下,保障需求不准确。

这样的保障需求预测在作战地域狭窄,机动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但是在作战地域广阔的情况下,就开始变得不再适用。例如,这种方法未充分考虑战场环境特点、人员类型差异等因素,预测结果往往与实际作战需求有较大偏差。比如不同气候区和地域海拔对物资装备的条件需求往往有很大差异。亚热区平原地区部队前往寒区高海拔地域执行任务,如果仍按驻地标准规格组织保障,到达任务区后物资装备性能可能不满足使用条件,将会严重影响战斗力。而后装保障如果不区分前线作战、后方指挥、作战保障等人员类型,周转比例“一刀切”,往往会导致实际需求大的单位保障吃紧,实际需求小的单位资源过剩。

(2)保障组织方式要求趋于更加灵活。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尤其是跨域作战任务内容多变,导致后装保障需求变化快、需求数量品种多而类型杂,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统筹力量组织保障才能满足作战任务需求。现实状况是遂行作战任务的部队出发前采取“搬家式”物资准备,携带后续所需绝大部分物资,毕其功于一役,没有分阶段分区域保障的计划,这会影响开进速度且消耗大量人力和运输资源。作战行动开始后,各方保障力量往往全部往上靠,如果缺乏统一筹划,导致秩序混乱、保障通道受阻,将严重影响后装保障效能。此时经常出现前期资源紧缺、后期资源泛滥的情况。在保障过程中,如果基本完全依靠自身有限的力量组织后装保障,而不是充分利用地方国防动员力量的优势,让保障力量高负荷运转,将导致保障需求达成率不高。

(3)保障底数掌握要求趋于更加准确。现代战争中,后装保障必须做到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保障部门必须准确掌握物资装备底数和实时状态,才能确保能够及时调度供应到位并且运行使用状态良好。当前保障部门对保障底数的掌握并不能完全做到实时准确。一方面,我军不同类别的保障物资往往归属不同业务部门管辖,业务部门间相对独立,业务软件版本参数不兼容,导致物资数据相对分散,影响全盘统筹调整调度,无法做到全透明管理;另一方面,国防动员体系建设过程中,虽然建立了地方企业代储应急物资等相关机制,但由于军民融合程度不够高,部队对于国防动员重点储备物资底数掌握不完全、不彻底,一定程度上影响紧急调用供应的效果。

2 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需求

面对保障需求预测不准确、保障组织方式不灵活、保障底数掌握不准确等问题,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的后装智能化建设,不仅仅是能够让指挥员算得过来,还能测得准确,更能够配得恰当。

搞好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重点是在“精”字上下功夫,在“优”字上做文章,不搞“大锅饭”、“一杆尺”。做好资源统筹,确保增量资源的投向投量合理准确,存量资源特别是闲置资源能够得到统筹调剂,是提高效率提升效益的方法原则。保障服务于行动任务,而任务是组织保障的主线,要搞好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就需要充分考虑任务的特征、路线以及阶段进展。根据任务特征组织筹措准备,根据任务路线组织高效配给,根据任务阶段组织应急调配,后装保障才能做到精细、高效、优质。

(1)根据任务特征,智能化组织保障。后装保障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结合任务特点和性质进行准确需求预测,进而根据预测结果组织针对性保障。根据目标区域的自然环境、部队机动距离、执行任务时长以及任务性质的不同,后装保障可以结合以往经验和需求预测情况,及时调整物资装备的类别和数量,做到差异化保障。例如高寒地区作战对于装备及油料物资的耐寒抗冻性能要求较高,作战准备时就可以智能化地推荐选择基础性能稳定、经过实地严寒测试的装备,并测算出相应型号、数量、规格的燃油防冻液等物资。应急作战及反恐处突行动机动性强,部队在固定地点长时间停留的可能性较小,智能化后装保障系统则会推荐轻便、易携带、耐储存的物资;而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部队到达任务区后直接就地展开,一般不再进行长距离调动,智能化后装保障系统可以推荐利用当地资源进行长期保障,如携带水源净化机器及洗衣车、淋浴车等。

(2)根据任务路线智能化组织保障。现代战争往往具有突发性,进程节奏快,准备时间间隔短。后装保障需要统筹运用联合保障力量,围绕任务路线分阶段分区域组织定点保障和伴随保障。后装保障部门需要根据参谋机关制定的开进路线和行动方案制定保障方案,统筹任务路线周边优势保障力量,优化保障补给方案,充分利用联勤保障部队仓库、地方国防动员部门等单位,采取预先沟通下达需求订单的方式,节约行动准备时间。依托任务路线保障点,组织后装保障的前提,是军地保障部门能够通过智能化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保障力量高度集成,依托现有物资器材仓库、关键铁路站点、高速公路网所在枢纽城市等建立联合勤务保障点。一方面保障点根据供应能力确定保障范畴,将实时数据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向部队公开,提供“订单式”预定保障,另一方面保障点要提升自身保障能力,可以通过物资预先按建制等级模块化储备、租用地方物流力量等方式,提高前送和分发效率。

(3)根据任务阶段智能化组织保障。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在于优化使用后装保障力量。而保障力量的动态运用需要紧密结合任务阶段进行,依据任务态势变化,确定保障紧急程度。同时结合物联网管理软件中的物资仓储在运情况,调整后装保障力量运用的规模和方式方法。尤其是作战目的发生改变时,后装保障需求会产生大幅变动,这就需要迅速调整调动后装物资和投送力量。以夺岛应急作战为例,作战过程分为战略展开、军事威慑行动、联合火力打击、局部登岛作战和防卫作战等6个阶段。在组织后装保障时,可以结合各作战阶段的行动特点和作战需求,为前方火力打击集群和支援作战集群等配属相应等级保障力量。

3 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可采取的措施

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需求,我军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并逐步将其应用于军事斗阵准备的各领域。在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技术方面,云计算技术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在自动化技术方面,物联网示范工程正积极推进;在数据处理方面,大数据技术已经应用于处理情报侦察信息等军事大数据;在智能技术方面,各类智能武器装备已逐步投入实用。目前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已具备较为完备的技术基础,下一阶段应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在系统平台开发、军民融合数据统筹、国防动员力量运用等方面的应用。

(1)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提高后装保障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通过采集外军作战案例数据、研究我军近年参与国内外军事演练演习情况、搜集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情况等途径获取的信息,往往比较碎片化,缺乏内在逻辑,需要通过数据研判和逻辑分析,快速查找有用的信息,进行多方面整理融合和深度挖掘,以客观反映客观特征和规律,快速形成有效的决策信息。收到部队遂行任务的预先号令后,决策者通过智能化软件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依据任务目标、地域环境、任务持续时间、武器装备水平、后装保障力量状况等因素,借助推演平台仿真计算,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部队后装保障需求的时间、地点、种类、数量等数据,由此迅速制定精确高效的后装保障方案,统筹运用后装保障力量,做好物资装备供应。到达任务地域展开行动后,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情报,实现战场态势实时感知和同步认知。根据物资消耗、伤亡情况等情况研判分析供需变化,恰当调用后装保障备用资源,确保能够提供高效、供需一致、贯穿全程、质量可靠的后装保障。

(2)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后装保障资源专用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当前部队实战化演训和执行任务的强度大幅提高,后装保障需求逐年增大,过去靠人工、靠经验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始不能完全满足平时的建管需要,无法支撑战时精确保障和辅助决策,急需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一个后装保障资源专用大数据中心,加强平战可用的后装保障数据采集和运用,确保部队推进到哪里,保障资源就快速高效补给到哪里。在军内仓库和国防动员储备物资仓库管理中可以引入物联网,通过在物资装备上增加电子标签、集装箱上增加条码、运输车辆加装传感器、管理和运输人员派发专属射频身份卡等标识的方式,在物资装备出入仓库、经过高速收费关卡等重要时机,信息可以通过专用设备扫描条形码或自动获取电子标签内容等方式被记录。后装保障部门可以根据系统管理软件和卫星定位系统,真实掌握仓库的仓储情况、在运情况以及保障资源的品种、数量、质量、产能、分布等信息,实现全时在线采集、实时更新数据、适时军地关联、随时查询计算,为决策者高效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采取智能化集成物流方式提升后装保障资源运输效率。我军后装保障资源的运输主要依靠军车公路运载、军列铁路输送两种方式,运输速度慢,效率较低。安排运输时往往订单导向制,即同一个站点的每一个订单安排发运一次,除碰巧遇上发运目的地相同的订单外,一般情况下即使订单中物资数量规模极小,也会安排单独发运,极大的浪费了人力物力。在后装保障资源运输方面,通过智能技术的支撑,可以打破各军兵种各站点间订单信息的壁垒,实现后装资源发送运输透明化,以发运目的地为导向,采取智能化手段对复杂交错的发运订单进行处理,合并相同目的地的发运订单,避免重复工作。同时在发运非敏感物资装备时,可以充分利用地方物流公司等力量组织运输,依托军事物联网体系和云计算技术,科学规划运输线路、优化选取投送方式,合理选择物流力量,提升后装保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4 结语

现代战争作战进程快,发展变化快,而离开了有效的后装保障支撑,作战将无以为继。普通传统方式在适应现代战争形态要求方面,尚需要改进,而改进的方法,就是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后装保障。智能技术用于后装保障,是一个新事物,它需要有技术的支撑、系统的支撑,更需要有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的配合。后装保障智能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需要有大量的全方位的深入研究。本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未来还有很多课题值得探讨。

猜你喜欢
后装物资力量
贵州省宫颈癌后装治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偷的救援物资
基于实战化条件下的后装训练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战区联合作战后装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救援物资
怀疑一切的力量
PKPM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