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
山东省沂南县住建局 山东 临沂 276300
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浪费是社会对行业提出的特殊要求,能够帮助帮助建筑行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实际上,我国的整体建筑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和发达国家相比建筑材料以及能源的消耗相对较多,这也是我国整个建筑项目利润较低的主要原因。而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使用,具有节约资源的作用,能够降低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传统的构造模式中控制模式的应用最为广泛,这种模式的使用不仅会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量,同时无法做到回收利用。而装配式房屋处于集中处理模式,通过进行安全性设计能够尽可能减少对木材的使用,提高混凝土和各种材料的使用效率,对于拆除的建筑物也能够进行回收利用。装配式建筑的组装能够有效避免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如果一项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比较短,相对而言其成本和收入也就比较少,然而,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城市建设过程中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使用能够借助预制外墙板实现冗余控制,能够在结构完成后起到保护和控制护栏的作用,这样一来也能够尽可能缩短工期。除此之外,装配式房屋用到的是集约化的生产模式,不管是采取外包方式还是单个构件的制作,都能够找到合适的装配构件。这些组件的定制具有标准化特点,与现场处理相比,组装生产效率高,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轻松完成组装作业。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建筑物中的大多数基础建设工作可以在1~2周内完成,因此,能够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工程项目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公司的声誉和品牌形象,这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建设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尽可能保障装配式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就必须做好各个部分沙子、混凝土以及钢筋的管理工作,并且严格按照各个车间的施工分配方法有效开展管理工作。在实际落实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预制装配的性能以及安全性。除此之外,要全面落实高质量的管理工作,以免出现质量问题。
由于装配式建筑从预制到预制技术的使用都体现了高度机械化,因此,就会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中人员的数量和工作强度。劳动强度低、工作强度低、工期短就意味着节约成本。所以,装配式建筑技术具有建设成本低的特点,将其用在整个工程项目建造中优势明显[1]。
本工程项目为某小区高层装配式建筑,总面积为12000m2,设计高度为80.6m,该建筑工程由地下2层和地上27层组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用到了13块内墙板、22块外墙板、预制悬挑构件11个、叠合板46块。
为了最大限度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管控机制。在该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设计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计标准》(GB50068-2001)来进行。为了保障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使用了《抗震设计规范》(GB50009-2010)来达到强化技术应用效果的目的。
2.3.1 技术方面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是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之前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该项工作的落实能够为技术的有效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施工单位在技术准备阶段需要准备好施工图纸以及施工技术资料。同时,需要做好施工前期工程地质资料以及施工总体技术资料的统计和调查工作,以便为后期技术方案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保障。
2.3.2 设备资料的准备。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果会受到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准备工作的影响,该工程项目中需要用到的材料设备。此次项目施工主要用到了装配工件、运输车以及吊装设备等施工装备。
2.3.3 项目组织建设。该工程项目的开展涉及的项目组织主要有项目经理、总工程师、预算管理员、生产经理、总施工人员、质检人员、施工班组长以及PC预制技术人员等,在实际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设定了由20人组成的PC质量管理小组,小组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能够从整体上控制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
2.4.1 建筑程序制定。本工程项目制定了PC预制模块施工流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落实了定点测量-弹线处理-水平测量-墙板安装-吊装就位-临时固定-矫正模块-安装连接-支架搭设等各项工作,通过严格把控施工流程,能够最大限度保障技术的使用效果。
2.4.2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①在开展放线测量工作的过程中,测量员需要采取合理的测量技术,以此来完成对墙板和基准线的全面测量。测量过程中需要通过进行粗、精调解确保技术的有效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再进行整个测量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测量精度使其不得大于1mm。②控制预制楼板的吊装质量。在整个结构施工中,微机构件的吊装是一项重要内容。该工程项目施工用到的是TC6517B型吊装机,因此,需要使用钢扁担法起吊,在进行吊装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吊点,吊装工具到指定地点,确保其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从而达到提高技术使用效果的目的。③控制构件的加固质量。此次工程项目的加固施工需要做好型钢加固和叠合金加固作业。在加固过程中,必须先固定型钢,保障加固效果。通过进行合理固定,能够有效控制现浇楼板浇筑工艺,提高楼板的施工效率[2]。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施工方法,但是,由于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整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在规范性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致使其在管理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装配式施工标准不同,大多数施工作业的开展只注重提升工作效率,生产了大量的预制构件,再加上生产出的构件比较零散,在安装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部分重点环节以及关键环节,无法满足施工现场的安装尺寸需求,从而严重阻碍了施工作业的正常开展,只能在现场对构件进行改造,这样一来,不仅无法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也难以体现出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对于部分支撑部位而言,由于未能达到标准设计强度要求,就会引发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材料费用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占比相对较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获取优异的经济利润,通常会使用不同类型的材料,但是有些材料的资深参数无法满足工程质量要求,而且在施工现场中,对于材料的质量如果不使用现代化仪器进行检测,工作人员难以辨认出材料质量的优劣,就会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构件,随着对构件的持续使用,建筑物的开裂现象也会逐渐加剧,最终严重威胁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和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具有便捷性优势,而且在一些关键的施工环节其优势更为明显。然而,一些施工单位却未能充分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而是将该项施工技术作为偷工减料的依据,任由施工作业人员随意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操作,比如,没有按照设计要求随意调整螺栓距离、对防水层的处理不规范等等,进而引发的结构物断裂问题,再加上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预应力钢筋被腐蚀,为结构安全使用埋下了隐患[3]。
①装配式建筑构件不管是在工厂预制阶段还是现场组装环节中,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都非常高,因此,需要施工企业全面落实工作人员综合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同时,还需要积极鼓励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明确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难点,通过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尽可能降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从而达到提高整个装配式建筑质量的目的。②装配式建筑构件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指标对构件进行检查,只有确保其满足验收标准才能够予以使用。同时,在对构件进行堆放以及储存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③在施工现场组装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充分结合建筑物的特点开展优化设计工作,尽可能减少其中烦琐以及复杂的组装工序,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建筑结构整体性以及安全性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就需要借助集成化的管理理念来完善控制体系,做好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工作。在实际落实该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定义构件以及装配式的评价指标和生产质量指标,用更为完善的量化形式实现对各种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储存,借助具体的数据信息要求仔细分析构件质量。检测系统作为整个平台得以运行的关键,开展检测工作的前提是借助相关工作经验以及工程标准列出质量问题清单,以此来确定需要上传的数据信息,确保施工现场中的数据信息与相关要求匹配,在此基础之上,有效落实定向问题检测工作,只有在确保检测结果与标准要求一致的前提下,才能够开展下一个工序的施工作业。然而,数据信息采集系统作为平台中的关键内容,通过全面分析上一环节的质量问题,能够得知钢筋直径间距、构件强度、构件尺寸以及安装尺寸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该项工作的开展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电子回弹仪以及激光扫描仪等完成。在施工质量管理平台中,统计系统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其能够在平台检测系统内部自动生成管理统计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了生产问题、材料运输问题、员工培训以及施工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高效共享和远程互动,从而在根本上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效率[4]。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模式在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其以成本低、自身方便快捷以及风险小的特点在城市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使用,不仅要明确该项技术的优势,同时还需要客观分析该项技术的不足之处,只有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准确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才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