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2021-04-03 07:47:08李宗海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植保果树

李宗海

济宁市任城区自然资源局 山东 济宁 272100

生态环境的破坏,除了人为破坏、过渡开采等原因,还包括植物自身所遭受的病虫灾害。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其植物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植物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病虫害问题,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可对植物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护,植保人员应该重视技术应用的问题,依据植物病虫害的种类,合理选择保护技术,有助于实现对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1 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1.1 改善生态环境

人类在过渡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过渡的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各种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使得人类未来的发展将会面临环境危机,此时植物保护的问题变得十分重要。植物保护主要是指利用植物保护技术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保护,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使得多个地区的植物生长普遍存在病虫害问题,部分植物出现大面积的死亡,不利于人类生态环境修复计划的实施。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具有综合治理植物病虫害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生长环境的方式,实现植物保护的目标,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1.2 促进经济发展

植物保护既包括经济与粮食作物的保护,又包括果树作物的保护,此三类作物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不仅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还具有保护农业种植物的作用。我国的主产业是农业,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生产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存,而在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出现不仅减低了农业的生产量,还对农作物的生产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需要植保人员注重植保技术的应用[1]。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农作物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护与治理,有助于为农作物的生产质量及生产量提供保障,并且具有同时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经济效益的作用。

2 植物保护技术应用价值

经济的发展,使得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提升,民众逐渐开始关注精神生活,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良好的生存环境是民众获得精神享受的基础,植物保护技术的使用,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确保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有助于民众生存环境的优化,有助于确保民众生活的健康与安心[2]。植物保护既能够美化环境,愉悦心情,又能够防止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沙尘暴、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等。此外,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通过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产生大量氧气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新鲜空气。

3 植物保护与病虫害综合治理缺陷

现代化信息时期,植物保护属于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主要包括农学以及植物学等两大专业科目,在植物保护具体知识的学习方面,其还包括生物学、园艺学以及化学等学科知识,知识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学科知识较为广泛,通过各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可提高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综合治理效果,有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有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3]。但是,在植保技术实际应用以及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各地区植物保护缺少系统化以及专业化的植保方案,受植物种类丰富、各地区气候条件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植保方案的制定存在诸多困难,病虫害的治理主要依靠于植保人员的日常经验,致使技术应用及病虫害治理效果不佳。

4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问题

4.1 生态环境污染

工业化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致使民众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部分民众的健康安全因环境污染而遭受威胁,受政府部门以及民众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意识薄弱的影响,此种现状长时间未能获得改善,严重影响了民众的健康生活,尤其是在植物病虫害的治理方面,植物保护意识的缺失,使得植物被病虫害破坏的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污染逐渐加重。例如,工业生产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以及废渣,对植物的破坏性较大,可造成植物的枯萎及死亡。为此,环保部门应该重视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有助于为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减轻负担。

4.2 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在植物保护方面的技术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植物保护技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技术应用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植物的种类不同,其患有的病虫害也会不同,不同的病虫害需要应用不同的植物保护技术,部分技术人员缺少专业知识,不能够科学区分以及因地制宜的使用各种植保技术,使得植保技术的应用效率不高,植物保护效果不明显[4]。另外,我国植保技术在病虫害治理方面的应用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受研究条件差、研究人才匮乏以及研究缺少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植物病虫害治理技术的研究被迫停止,技术研究止步不前。

4.3 保护技术单一

在我国经济与科技发达地区,植保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尤其是在植物病虫害的治理方面,但可使用的植保技术有限,种类较为单一,不足以应对各种复杂化的病虫害问题。在植保技术研究方面,我国的技术研发尚未进入成熟阶段,针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治理,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种植人员,受经济以及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对病虫害的治理依然采用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其治理效果不佳,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即便是能够有效治理病虫害,但其实施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长时间使用此种方式,还会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治理效果明显降低,最终此种方式会失去治理效果。

4.4 病虫害的问题

病虫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较大,既能够减缓植物生长速度,又可对植物的繁殖与再生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生长方面,严重的情况下会降低作物产量,影响作物的生产质量,从而减少种植人员的经济收益,不利于种植人员种植积极性的调动,不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从植物种植人员的角度分析,在面对植物病虫害问题时,因缺少对专业植保技术的了解,种植人员一般会凭借种植经验对其进行治理,胡乱喷洒各类农药,不仅不利于病虫害的治理,还会造成环境污染[5]。此外,种植人员因缺少对病虫害种类以及性质的了解,植保技术使用不当,病虫害治理无效。

5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

5.1 做好预防工作

病虫害是植保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灾害之一,其破坏性较大,传播能力较强,需要植保人员引起重视,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植物病虫害的防护。事实上,植物的病虫害是可以进行预防的,在植保人员利用植保技术对病虫害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依据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植物的生长特点,合理选择不同的植保技术对其病虫害进行预防与治理,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需要优先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当前,种植人员会通过喷洒各类化学药剂的方式,对植物的病虫害进行防治,虽然该方法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是其会对植物的生长环境造成污染,除了此种方法,还可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耕作防治等多种方式,种植人员可以依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及环境,适当选择适合的预防方法,以此来实现植物病虫害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目标[6]。

5.2 注重对症下药

植保技术的应用以及病虫害治理方式的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植保人员应该遵循“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治理原则,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类型,选择不同的植保技术以及病虫害治理方式。植物的种类不同,其患有的病虫害类型也会有所不同,植保人员若想高效、快捷的完成植物病虫害的治理工作,便需要在了解植物病虫害类型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植保技术,对症下药开展治理工作,有助于避免错误应用植保技术而给植物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运用植保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以此减小植物遭受病虫害影响或者是生理性病害的影响。此外,技术人员还需要注意植物生长环境的控制,要确保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条件符合植物的生长需求,便于植物本身形成对抗病虫害的抗体[7]。

5.3 创建治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植保技术的应用以及植物病虫害的治理需要相关机制作为参考依据,建立健全植物保护与治理机制,有助于为植保人员技术应用的规范化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为病虫害综合治理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无论是植保技术的应用,还是植物病虫害的治理,都需要相应法律与治理机制的支持,一方面,针对于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需要环保部门制定环境污染惩罚机制,加大对工业“三废”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力度,防止工业“三废”排入环境导致环境污染。与此同时,植保技术部门应该制定规范化的技术应用制度,在技术研发与病虫害治理过程中,为植保技术创新与应用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环保部门还需要定期举办各种植物保护的宣传活动及环境保护知识讲座,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植物保护与病虫害防治的意识[8]。治理机制的创建,有助于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制度保障。

5.4 经济作物病害

经济作物的种类有很多,例如茶叶、花生以及中药材等,该作物的经济收益主要是通过后期加工而获取。经济作物的种植,经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针对于经济作物的病虫治理,需要植保人员优先从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病虫害发展的特征开始,受自然环境以及地理条件的影响,同一种经济作物在不同地区其生产习性会有所不同,相应的,病虫害产生的原因也会不同,而针对于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其生长习性与病虫害发展特征会有相同之处,也会有不同之处,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良好的病虫害治理效果,保证植保技术应用作用的充分发挥。例如,对于中药材的病虫害治理,其主要的病虫害包括根腐病、白绢病以及黑斑病等,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蛀虫等,植保人员可以依据不同的病症,合理选择不同的植保治理技术,又或者是可使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防治措施,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9]。

5.5 粮食作物病害

粮食作物主要是指一些生活上的农产品,例如玉米,小麦,水稻等,病虫害是粮食作物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灾害之一,虫害成灾的阶段,不仅会影响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使得粮食作物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影响农民的粮食丰收。粮食作物的病虫害若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可能会对粮食作物的生产质量以及生产量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作物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影响我国的粮食出口以国民粮食的正常采购。首先,植保人员应该以预防为主,合理分析病虫害类型并对症下药;其次,因粮食作物的特殊性,种植人员在使用化学药剂治理病虫害时,应优先选择起效快、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最后,对粮食作物的保护需要注重植保技术的应用,以此提高病虫害的治理效果[10]。

5.6 果树作物病害

果树作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如苹果、橘子、梨、桃等,果树作物成熟结果之后,十分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许多果树因种植人员未采取任何防病虫害措施,使得病虫害有机可趁,对果实进行破坏,严重降低了果树作物的果实品质及产量。针对于果树作物的病虫害治理,普遍使用的方式是喷洒农药,此种方式成本偏低、见效较快,市场上针对于不同的病虫害有其相对应的农药产品。此外,种植人员需要在日常的治理过程中开展人工除虫工作,以确保能够将病虫害进行根治,果树作物病虫害的治理时间十分重要,其最佳治理时机一般是在果树结果的前后。科技的发展,为果树作物的病虫害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如绿色防控技术,可在确保果树生产安全的同时,对其病虫害进行防控[11]。种植人员应尽可能选用生态、物理等绿色植保技术,既可以保障果树的正常生长,又可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

6 结束语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植物保护是人类尊重与爱护自然的一种表现,病虫害治理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前,病虫害是植保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危害之一,对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大,需要植保人员注重植保技术的应用。在植物病虫害治理过程中,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植保技术落后以及技术种类单一等问题,需要植保部门提出做好预防工作、注重对症下药以及创建植物病虫害治理机制等措施给予解决。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植保果树
种果树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中国三峡(2022年6期)2022-11-30 06:15:20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广西植保(2021年4期)2022-01-06 07:55:00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世界农药(2019年3期)2019-09-10 07:04:04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新农业(2017年2期)2017-11-06 01:02:23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农业(2016年22期)2016-08-16 03: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