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4-03 07:47:08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火灾事故古建筑文物

万 亮

上海市松江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二科 上海 201103

目前,我国文物古建筑数量较多,在全国范围内都有所分布,这些古建筑通常都是以砖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易燃性,再加上建筑本身缺少有效的防火设计,以及其他客观、人为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若是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就很容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不光是经济上的损失,更为主要的是文化损失,必须要引起相应重视。因此,联系实际分析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与对策建议,对于文化古建筑保护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1 文物古建筑概述

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可以了解到不可移动文物主要包括两种:(1)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2) 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著名人物有关且具有重要几年意义、教育意义、史料价值的及现代重要历史遗迹与代表性建筑,因此文物古建筑通常都是指,始建年代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兼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重要建筑物、构筑物等,如供电、寺庙、城址、民居等,都属于文物古建筑的范畴[1]。

目前我国常见的文物古建筑,主要是由柏木、楠木、松木和杉木等材料构成,拱、望板、梁和椽等结构中也用到不同类型的木材,经历成百上千年后,会出现输送、腐朽现象,火灾发生率明显提升。就现阶段文物古建筑火灾发生情况来看,大致具有几大特征:其一,耐火等级低,相较于混凝土,木石结构的耐火性更低,且1840年以前的文物古建筑,普遍为纯木、砖木结构,火灾发生后,燃烧速度极快;其二,防火间距不足,在使用性质上,文物古建筑有多种类别,而各个建筑物之间距离相对较小,火灾发生后,很难内攻救援,危险系数大;其三,车辆通道缺失,一般情况下,文物古建筑消防工作并未受到较大重视,且建筑历史悠久,在建设年代未考虑到火灾、车辆通道等的问题,而近现代城市建设、规划中,也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增加消防难度;其四,文物古建筑内,消防设施存在不合规、缺失等情况,或受建筑自身因素,很难增设消防设备,难以为火灾发生后的救援工作提供帮助。

2 文物古建筑火灾危险因素与成因

2.1 火灾危险因素

从现下文物古建筑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因素:(1) 结构设计因素,通常情况下,文物古建筑在设计上具有较大缺陷,建筑之间间距较大,且未设置防火通道、防火墙等重要设施,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设施、水源等,均无法较好满足施救要求,对防火工作造成较大影响;(2) 火灾负荷因素,现代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要求没立方米内,木材用量不能超过0.03m3,而受到古代技术、建造、材料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建筑每立方米的木材有1m3,其中包括了其他可燃物,并这个成木材用量进行计算,不难发现文物古建筑火灾负荷量,要远高于现代建筑,即使是小规模火情,也有可能造成大面积损失,是文物古建筑面临的一大主要火灾危险;(3) 燃烧速度快,温度集聚速度快,由于文物古建筑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且长时间处于干燥状态,年代悠久,在火情发生以后,必须在15-20分钟内及时扑救,否则火情会进一步扩大,最高温度达到800-1000℃,为消防人员救援工作展开带来较大难度;(4) 烟雾量大,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1000m2的大殿,若是燃烧20kg木材,数分钟之内,就会产生大量烟雾,文物古建筑大多都是由于木质材料构成,且通风较差,火灾发生后,烟雾会大量聚集,模糊消防人员视线,增加抢救扑火难度,甚至还会对消防员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2.2 火灾成因

现下,大多数文物古建筑都用于商业,或者是民用,即使被有效保护,也会应用到电器、明火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潜在安全问题,最终诱发火灾,具体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 生活用火,在生火做饭、采暖、照明等过程中,由于操作不慎,最终引起火灾,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占文物古建筑火灾发生总量的40%;(2) 电气火灾,约有20%的文物古建筑火灾,属于电气火灾,成因众多,如电气设备长时间使用温度过高,导致局部受热不均,烧断线路发生火灾,线路老化、绝缘层被破坏,随意增加用电负荷,照明灯长时间使用,且距离可燃物较近等,均会引起火灾事故;(3) 宗教用火火灾,如燃点蜡烛、灯节等,都会造成大量明火聚集在古建筑内,增加火灾风险,占比在10%;(4) 雷击起火,通常情况下古建筑会建设在较高的台基上,接触点较高,建筑木材干燥,容易遭受雷击,约有15%的火灾事故,是由于雷击引起;(5) 除了以上众多因素以外,孩童玩火、蓄意放火暴富、机会燃放烟花、危险品爆炸等,也会引起火灾事故,整体占比较小,但仍然需要加以防范。

3 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分析

文物古建筑能够帮助人们更为直观的了解历史,兼具了多重价值,有着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其自身结构、设计问题,在保护过程中若是保管不当,很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文物损失。因此,文化古建筑防火安全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根据现下文物古建筑防火的实际情况来看,尚且存在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责任人防火安全意识淡薄,在文物古建筑管理方面,我国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必须兼职谁管理谁负责的工作原则,也就是说文物与宝无关单位法定代表人、文物所有人、使用人等,是最为直接的负责人,这些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责任。然而,目前很多直接责任人在管理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漠视消防安全隐患的情况,在防火管理制度、职责、专业消防人员配备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增加了潜在的火灾隐患[2]。

第二,缺少完善应急方案,由于文物古建筑的结构通常都是砖木结构,其中木质结构占很大一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很难得到较好控制,再加上缺少较为完善的应急方案,平时也没有进行专门的应急演练,导致火灾发生以后,不管是在设施使用,还是在消防人员调配上,都存在不足,且部分文物古建筑周围的民房,存在私自改造、扩建等情况,占用消防通道,导致消防水车、人员进入不及时,无法及时进行灭火,这些都需在今后不断加强整改。

第三,安全管理不到位,在现阶段文物古建筑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比如私接电线、电气设备管理不合理、违规使用电热器具、内部存在大量易燃物等,这些都是引发火灾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说明了现下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收到较多重视,存在较为严重的疏失情况,很难完全保证文物古建筑的自身安全,必须在今后加以有效控制[3]。

4 文物古建筑防火对策与建议

基于此,可以了解到在文物古建筑防火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不光是体现在建筑本身,还体现在一系列的防火措施、办法等,必须要采取有效办法予以完善,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古建筑安全,减少火灾安全隐患。

4.1 健全消防责任安全体系

责任体系的建立,能够使责任主体更加清楚、明确自身责任,各级政府作为主要监管单位,应做好统筹规划与管理工作,编制消防规划,同时增加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经费投入,为古建筑防火安全提供充足保障。消防部、文物部门应该经常性的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所有责任人都应该严格按照要求,签署文物消防安全责任书,尤其是节假日、庙会等特殊时期,必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指导责任主体改善所有的隐患位置,形成多方面协作,共同解决消防隐患问题的良好局面[4]。与此同时,文物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必须作为直接责任主体,必须要明确自身责任,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格遵守文物安全底线。为了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也是比不可少的,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指派专门的消防管理人员,负责一系列工作,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直接追究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并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另外,责任单位还应当成立专门的监督监察小组,与消防部门、各级政府部门、文物保护部门共同进行定期监督、隐患排查,若是发现较为严重的潜在安全问题,应积极配合消防部门完成整改,并根据相关意见,进一步加强防火工作,创造一个严格、有序、标准化的防火安全管理体系,以更好的保护古建筑安全[5]。

4.2 重视应急演练

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一旦发生火灾,在建筑内部火灾将快速蔓延,若是不及时有效进行处理,文物古建筑将面临全面损毁。这也就需要文物古建筑的直接负责人,必须重视日常的应急演练,主要是针对如何及时有效处理火灾事故进行演练[6]。首先,应制定较为严格的灭火救援与应急疏散员方案,由于火灾扑救不光是一个单位、主体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调动各个岗位上的人员报警、疏散,同时还要与消防部门取得联系进行配合,才能较好完成工作,责任主体必须针对这一方面的相关内容做好明确规划,验证应急方案可行性,以保证火灾发生后采取有效措施。其次,应急演练,也就是说常规的消防演习,主要目的是要让各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在火灾发生以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办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文物古建筑遭受到的损失,以保证火灾扑救的及时性,更好的保护古建筑物。最后,加强安全教育与宣传,在文物古建筑周围,很有可能出现居住者私自改造、占用消防通道的情况,增加潜在安全隐患,因此主要责任人、责任单位应该肩负起宣传教育的工作,其目的就是要让周围居民清楚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文物古建筑保护、防火造成的威胁,以及可能会增加自身居住位置的安全隐患,提高单位内部人员与周围居住者的消防安全与防火意识,使其在今后能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防火演练、救援以及宣传工作当中,提高防火有效性[7]。

4.3 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内容较为复杂且详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建立专业的消防队伍,根据本单位防火灭火、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与能力,建立起一支专职,或者是由志愿者主动参与构成的消防队伍,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消防安全巡查、消防器材维护、宣传培训等各项工作,使得文物古建筑内部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为有效的进行,并朝着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其次,配备较为专业的消防、防雷器械,除了文物古建筑自身使用与管理问题,雷电天气也是导致火灾发生的一搭重要因素,因此还要设置壁垒装置,防止建筑因遭受雷击发生火灾事故。消防器材,则是应根据文物古建筑室内建设情况来配备,如感烟感温装置、吸气式火灾探测器等,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等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好要为这些灭火设备使用铺设专门的管网,设置消防水池,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有充足的水压支撑完成灭火救援过程[8]。

再次,加强文物古建筑内的电气火灾安全防控工作,要求不得使用大功率电气与电热水器,尽可能选择低压弱电以及冷光源来进行照明,所有电线都应当明显安装,并做好金属管保护,设备、电路应严格按照要求定期检查,避免出现超负荷使用电量引起火灾事故。

最后,严格控制明火,对于可能发生火灾的高危险区域,应采用防火漆作为主要涂料,同时严格禁止在文物古建筑内吸烟、燃起明火,若是必须使用明火,则应该由专职人员进行看管,比如宗教焚香点烛,应做到人走火灭,节假日、庆典时间段应着重加强管理,尤其是对外开放的文物古建筑,每2个小时就应当巡查一次,保证绝对安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物古建筑本身具有文化、科学、教育价值,是历史发展遗留下的重要文化代表,通过对文物古建筑进行研究,可以充分了解当时的文化风情、建筑特色。由于文物古建筑通常都是由砖木结构建造,加之年代久远,极为容易发生火灾安全事故,如何较好进行防火,成为有关部门、单位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就目前的文物古建筑防火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责任人防火安全意识淡薄、缺少完善应急方案、安全管理不到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文物古建筑的安全。因此,在今后必须通过健全消防责任安全体系、重视应急演练、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等方式改变这一现状,加强防火力度,保证建筑安全。

猜你喜欢
火灾事故古建筑文物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水上消防(2022年2期)2022-07-22 08:44:30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金桥(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水上消防(2020年1期)2020-07-24 09:26:08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学生天地(2020年31期)2020-06-01 02:32:16
文物的逝去
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莫名的火灾事故
儿童时代(2019年2期)2019-03-21 06:32:32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9:20
中国古建筑
视野(2018年18期)2018-09-26 02:47:52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文物季刊(2017年1期)2017-02-10 13: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