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海
山东省莱阳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 山东 莱阳 265200
在当前的环卫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环境逐渐复杂,工程规模也在不断增长,所涉及的施工工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上提出严格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做施工质量监管工作十分必要,能够保证环卫基础设施施工工艺更加规范,同时也能够在具体的工程流程上进行规范设置,从而保证环卫基础设施工程作业更加规范、合理[1]。在负责具体的环卫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期间,施工单位不仅要明确自身在施工建设方面的工作职能,同时也要切实做好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管工作,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控,从而保证环卫基础设施工程整体作业品质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设计是环卫基础设施项目领域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重点要素。在针对环卫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施工建设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积极引进先进的设计理念。组织技术人员先针对环卫基础设施现场环境进行全面调研,了解具体的环境参数。之后,针对环卫基础设施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建模、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在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根据国家所提出的质量控制标准,科学改进和调整具体的设计参数,从而保证最终所获得的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执行性。同时,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需要组织多个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加强方案审计与综合评估,在发现风险之后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在方案优化的前提下提高环卫基础设施工程的综合质量。
施工单位需要正确看待管理机制对支撑工程管理工作规范开展所具有的促进作用。首先,在具体的管理理念上进行有效革新,要重点加强全方位管理理念的有效贯彻,本着精细化的管理原则,全面分析在环卫基础设施工程管理中所涉及的具体要素,从而保证工程的管理内容更加全面,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有效规避因为监管工作落实不全面而诱发各种不良的质量风险。在对环卫基础设施进行质量监管时,需要完善工作机制,确定具体的工作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能,在此基础上科学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将工程管理所具有的效能有效发挥出来。不仅如此,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成立独立的管理部门,从而为质量监管工作提供良好的执行平台,针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流程进行规范设置,这样管理人员能够严格遵循环卫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标准,科学开展相关质量监管工作。
此外,在环卫基础设施工程中,构建完善性的监督体制,能够支撑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同时也能够为实现质量管控工作深化落实提供重要的载体支撑[2]。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当前国家在环卫基础设施工程方面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就具体的监督体制进行完善和优化,重点加强质量管控工作。成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引进高素质的监督人员,并对具体的工作职能范围进行明确,促使其规范参与到环卫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督当中,从而保证工程各个阶段的建设与实施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同时,在进行质量管控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建筑行业持续性的发展规律,在具体的管控理念以及工作形式上进行有效革新。引进信息技术载体,打造智能监控中心,为监督人员规范开展环卫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管控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
在环卫基础设施施工建设期间,材料是工程施工建设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监理人员加强对材料的规范化管理,有效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完善施工材料管理方案,确保进入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现场的材料符合合同文件要求,切勿出现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以便为环卫基础设施施工水平的提升及质量控制目标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
施工单位需要重点把控材料质量,分别从采购、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干预和管理。在采购初期,需要组织采购人员全面了解工程信息,明确具体的采购标准与目标。之后,组织采购人员深入到原材料市场中,通过性价比综合分析,选择出比较符合工程规范标准的原材料。在采购进行期间,需要先进行抽样检测,在确定材料品质达标之后,方可进行大规模采购,这样才能够保证所开展的材料采购工作更符合规范。同时,在具体应用原材料的过程中,需要组织技术人员先进行测试,确定材料的性能和品质是否符合标准,然后再投入使用,从而有效避免材料质量问题而给工程进度以及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也就是说,在材料进入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现场之前,监理人员要加强与采购人员的沟通交流,共同参与到材料监督检查环节当中,要求供应商出具提供材料合格的资质证明,并且符合国家认证。如果供应商无法出具材料证明,则坚决不可使用其提供的各种施工材料,并且要及时做好退场处理工作,切勿将不符合材料的材料抵达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现场当中。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监理人员要做好施工现场材料抽查取样工作,选取一定的样本。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样本选取切勿处于随意的状态,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充分代表所选择批次材料的整体质量,以此来最大限度发挥材料检测工作的真正作用,确保材料检测结果的精准客观,以便为监理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依据。同时,监理人员要加强与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密切交流,建立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就施工现场材料进行交流讨论,制定与之相关的材料管理计划,做好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现场材料的保管、存放、维护等一系列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材料,要明确其保管防护的相关事项,做好防潮防晒工作,可在特殊材料的下方铺设防水层,以便保障保管材料的整体质量。如果进入现场的施工材料因保管问题而出现质量不良的现象,监理人员则需要协同督促工方对其进行及时的清理,切勿将其出现在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现场当中。
技术是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控制的必然条件,这就需要监理人员在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环节期间从技术方面入手,做好技术指导工作,以便不断提高环卫基础设施的施工质量,顺利达成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对环卫基础设施的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相关部门要做好技术交接工作。
具体来说,监理人员可与施工人员、设计人员就施工方案、设计理念等进行交流讨论,对环卫基础设施的施工内容进行一个大体了解,并且明确其中的各个环节,牢固树立施工设计图纸第一的思想观念,切勿对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随意改动,从根本上确保环卫基础设施的施工质量。需要说明的是,在环卫基础设施施工期间,极易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在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之下,极易导致环卫基础设施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如果没有做好事先的预防控制工作,不仅会延缓环卫基础设施的交付时间,还会降低环卫基础设施的整体质量。因此,监理人员必须要正视这一现象,深入到环卫基础设施施工现场当中,做好现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问题。监理人员要加强对自身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注重对监理学相关内容的系统学习,增强责任心,认真监理环卫基础设施项目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于其中的疑点、难点问题,更是需要认真对待,简化复杂施工环节,科学划分环卫基础设施中的重点工程和难点工程,建立健全监理制度,强化监理实施效果和执行力度,使得其施工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增强。
此外,在环卫基础设施施工处理时,施工单位和监理人员需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就具体的管理体系加以完善。首先,要根据新时期国家在环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确定工程建设的目标。之后,将多种技术工艺进行有效结合,并科学分类,在信息化载体的支撑下,构建分模块的管理体系。这样,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借助现代载体对施工工艺进行规范管理,科学管控工程进度。同时,也能够在智能监督以及综合管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不良隐患,并以此为依据科学设置具体的管理和实践方案,从而将施工工艺的效果发挥到最优状态。此外,科学构建环卫基础设施工程档案体系也十分必要,记录环卫基础设施项目的具体参数信息,从而为后期的维护与跟踪服务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环卫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很容易诱发多种风险隐患。因此,在进行施工建设期间,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需要遵循预防为先的战略原则,针对现场环境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有效分析,并科学制定合理的预防机制,加强风险防范与有效监管,从而保证所创设的工程作业环境更加安全、稳定,也能够全面提高工程作业的综合效能。首先,在现场环境中,施工单位需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有效清理,避免在工程建设中存在不良障碍。同时,还需要针对现场环境中的基础物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调度进行规范管理,从而支撑工程作业进度高效推进。此外,在负责具体的环卫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时,施工单位还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构建智能监控中心,以便管理人员可以从中及时发现不良风险诱因,并积极探寻有效的管理实践举措。
对于环卫基础设施工程而言,监理在其工程项目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环节的质量,首先需要的就是明确目标,以此来引导环卫基础设施工程的工程管理朝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在环卫基础设施工程管理期间,需要签订与之相关的监理合同,这是我国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也是环卫基础设施工程监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可以保证环卫基础设施工程监理行业市场处于规范化的状态,符合我国环卫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的内在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管水平。
现阶段,我国环卫基础设施工程监理施工合同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合同意识淡薄、合同管理规范性不足等方面[4]。因此,对于相关人员而言,要加强对环卫基础设施工程监理合同的全方位、系统化管理,重视合同的法律性质,注重对监理合同的审查,避免后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与发生。相关人员在签订监理合同时,不仅要由相关负责人参与,其中也需要增加第三人这一主体,通过缴纳保证金的方式提高环卫基础设施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做好监理合同文本分析工作,以国际普遍推行的范例合同为依据,严格按照其相关内容书写规范监理合同。相关人员也需要对监理合同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认真审查。一旦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则需要及时对监理合同进行修正,必要时可在合同的条款里说明索赔信息及相关要素,获得理想的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管效果。
施工队伍是支撑环卫基础设施项目高效建设的重要载体,其素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综合施工水平。为了达到质量管控的发展目标,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国家针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所提出的全新战略要求,科学制定完善性、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将先进的施工理念,以及多元化的技术手段有效地渗透给技术人员,从而培育其形成良好的施工态度,杜绝以往经验施工所诱发的风险。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章体制进行环卫基础设施施工作业,从而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工程进度有效进行,也能够切实保证工程的综合质量更符合规范。不仅如此,科学构建完善性的考核与监督机制也十分必要,落实责任制,并细化合同要素,从而有效督促施工人员严格规范自身在环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的行为表现,提升整体的专业素养,进而为环卫基础设施实现高品质建设而提供基础助力。定期根据工程建设情况组织反思工作,引导广大技术人员分享经验,探讨在施工中遇到的难题,探寻有效地解决方法。
在全面落实建筑项目工程管控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从内部工作人员队伍层面加强管控的重视程度。首先,需要明确环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分析工程建设的质量管控要求,以及在环卫基础设施工程管理方面所提出的具体工作标准,确定培训的目标和方向。科学合理地开展培训活动,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考核体系,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职责表现进行有效监督,落实激励管理体制,以便管理人员能够实际出发就管理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同时,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具体的监督体制上进行完善和更新,制定奖惩机制,针对工作人员的不合理表现进行严肃处理,促使其能够认真对待环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工作人员自我管控意识有效建设,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在环卫基础设施工程作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的经验,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探索科学的环卫基础设施施工与管理方案。
综上所述,在负责具体的环卫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期间,施工单位在注重施工工艺规范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从管理层面形成端正的思想态度,加强质量监管工作的思想重视,构建完善性的质量监管管理体制,并对具体的管理工作目标进行合理规范,借助科学设计图纸完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把控质量源头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加强技术指导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做好合同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环境风险监管、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施工队伍素质培训监督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提高环卫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