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晨
上海市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200199
近年来,电力工业面临供应宽松常态化、电源结构清洁化、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发展国际化、体制机制市场化等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进入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电网公司一方面需适应电力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还需满足依法治企、提质增效的要求,符合公司推行分部结算的规定,解决现有工程概算管理的问题。
电力工程项目通常体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耗费的成本高,涉及的部门专业人员比较多。在开展电力工程项目地过程中,往往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体项目的运营以及建设进度,导致电力工程项成本不合理的提升,不利于电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针对这种问题,必须要合理有序地开展电力工程项目概算控制活动,明确电力工程建设主要的成本来源,并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成本干预。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相关负责人需要做好工程整体的概算控制以及统筹安排,将参与建设的相关单位,例如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有机联系到一起进行全过程概算控制,加强对施工设计建设以及监理过程的管理,防止资源浪费,充分利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开展电力工程项目规划以及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后续可能存在的影响成本波动的因素的分析,有效控制各个环节以及阶段的建设费用,尽可能将电力工程项目概算成本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预算编制过程中,编制人员因缺乏对工程施工情况的深入了解,常会导致工程预算总价存在漏算和缺项的问题。而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也会给造价概算的设定带来一定的偏差,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为保证工程的质量只能选择改变原设计,如此一来,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问题也得到了突显。实际上,预算的编制工作应全面且细致地反映并预测出电力工程施工中实际需要支出的费用情况,然而在没有对施工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前提下展开预算编制只会让预算在实际的施工中表现得不够合理,使其无法在电力施工中发挥指导性的作用,从而失去对工程造价的相关控制。这样的情况越到工程的后期越发明显,造价超概算看似只是前期工程设计或预算编制有所遗漏,实则却会令工程的开展面临未知的质量隐患和经济风险,对投资单位和电力单位都会有所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设计单位的发展前景。
电力工程施工环节中,在施工前期、中期、后期等存在相应问题,以下将逐一进行介绍,这里主要阐述施工环节前期。一方面,预算管理不到位。其一,上文提到电力工程的成本预算大多由企业财务部门编制,而部门信息的闭塞让其不能准确把控详细成本支出;其二,预算编制预留的可调整空间较小,而电力工程施工环节受到外界影响因素较大,如地势、环境、人员流动等,这些都会带来很多意外成本支出,既定的成本预算无法满足。另一方面,成本预测主观意识过于强烈。诸多人员依靠过往经验、参照历史数据,缺乏对信息的二次加工,缺少对该工程不确定因素的考虑。且对于电力这类较为传统、复杂的工程,已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固态,对于现代信息化的应用不深,缺少利用现代系统分析的能力。
最佳的全面预算目标应该是结合企业发展和经营实际进行确认的积极预算。但是,每年通过“二下二上”编制出来的年度预算,总是会有些指标偏离实际,分析原因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是预算编制大多是参考以往的历史数据进行主观判断为主。近几年,电力行业改革发展迅速,预算编制人员未能全面收集和分析最新发展数据,或因收集难度致使数据主观性较强,导致报告不全面,也不详细。二是基层企业对预算编制工作统筹安排不足。个别部门重视不够,同上级单位的沟通不充分,仅停留在赶紧完成工作任务层面上,导致预算基础数据有偏差。三是业财融合不够。财务和业务人员的跨专业交流较少且各专业间存在知识壁垒,使得财务和业务知识无法充分融合,相关预算编制人员的业财融合综合素质提升存在困难。
合理选择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经济成本,可以保证线路的安全和稳定性。在路径选择之前,必须进行全面仔细的路线勘测工作。在勘测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进入具体的工程区域内进行实地勘查,确定合理的路径。并且要制定出最佳的电力工程建设方案。在路线勘测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重视勘测作业的重要意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保证线路勘测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及全面性,还要对线路沿线的地面电力、地下电力以及正在建设和未来建设的工程进行全面调查,要对各个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选择线路比较短、转角相对较少、交叉跨越比较少的地段完成电力工程施工作业。
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规章制度是指引企业开展项目工程管理和经济活动管理的依据。因此,电力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招标制度、物资采购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竣工结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等,确保制度内容能够全面覆盖企业的人力控制、物力控制和资金控制[2]。例如,在采购环节,由采购部门联系工程责任部门依据工程项目设计方案编制采购计划,应交由工程管理部门和分管领导层进行审批,而不是一个部门单独完成全部采购计划。通过签字审核以后,由采购部门开展市场调研工作,针对合作供应商进行资质评价。在确定供货时间、供货质量以及供货价格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进行集中采购。通过这一规范流程,既能够实现“按需配给”,还能够确保采购活动的透明性;在工程分包环节,电力企业应当选择资质较好的分包商,通过签订分包合同,明确交易双方的权责关系,确定付款时间和付款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在竣工阶段运用BIM技术能够对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在BIM技术数据库当中能够将工程的所有信息进行存储,这样有助于工程各参与方来共享信息和调用信息。在竣工结算的过程中,审查人员可以直接访问该数据库的内容,并且能够调取其中的工程资料,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结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运用BIM技术来对工程量进行审核。BIM三维模型可以修改变更的设计图,还能自动关联其他结构构件工程量。在竣工阶段运用BIM技术可以对竣工结算费用进行审核。BIM技术与互联网进行连接,能够很快获取最新的政策与法规,比如,建安税税率、最新调整的人工费用系数等。BIM模型能够自动提取与政策法规相符的费用标准,这样来保证竣工结算费用审核的准确性[1]。
电力工程项目在规划和建设时,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建设质量。除此之外,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工程概算的控制以及管理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质量提升的关键依据。因此,这种形势下,必须要结合现实要求,对整个项目展开有针对性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保证成本核算等相关工作流程以及环节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在整个操作中,要结合现实要求,从设计环节着手,不断加强概算控制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等各部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最大限度保证电网企业内部各阶段工作人员的概算管理和控制意识可以得到强化[3]。除此之外,还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力设备在运行时的科学性、合理性。只有保证现有各类资源的充足性,实现科学合理的调配和高质量的应用,才能够在保证电力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2]。
加强预算中工程量的计算要按照以下四点对预算人员关于工程量的计算提出要求:①预算人员应提升自身的识图能力,通过识图能力的不断强化锻炼自身对电力物空间的印象,使其在图纸查找中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数据,并借助其所熟悉的施工结构图表示法对图纸中矛盾的部位展开转换与重新设计;②预算人员应对施工前的任何设计变更做到清晰掌握和心中有数,如此其在预算施编制和工程量计算过程中才不会出现漏计、重计的问题;③预算人员可以以统筹工程量的形式提高工程量计算的效率,如将外墙中心线的长度作为基数,则与之相关的分项工程也可以一起得到计算,省时省力;④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应根据具体的图纸和工程特点尽量做到统一,像是单层电力的终电力面积统一按照电力物外墙勒解以上的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而对没有勒角设计的情况,则按照外墙外围水平面积来计算。总之,提升预算人员工程量计算的精准度,主要需对工程量计算的要点进行层层把关。
工程财务管理可以实施全面的成本监督,通过借助财务信息系统,全面及时采集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所有成本数据,并通过设计成本控制程序进行监督,能够帮助财务人员及时了解电力工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并对存在成本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的调查分析。电力工程施工中,资金支出项目较多,依据工程财务监督目标,对所有的工程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对比电力工程实施进度等方面的情况,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哪些项目出现了成本超支现象,哪些项目的成本节约做得较好,这就为工程财务的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将这些数据结果作为监督管理的依据,能够较好地提高电力工程的成本控制能力。
①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以此约束成本核算规范。设置独立财务监管部门,由项目具体负责人和财务部门领导者共同管理,联合资金角度和工程角度,保证电力工程各环节施工有稳定成本支出供应。②完善相应风险预警制度。尤其是对电力施工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人为风险、意外风险等,确保项目建设进展在实际可控范围内,联合事前、事中、事后,给以警醒,有效化解。③实现成本流向双箭头监管。即财务部门按照自身工作流程以及项目工程的汇报,进行成本支出跟踪,电力工程具体施工时,也要对各环节成本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工期结束之后,二者之间进行汇总,发现成本控制问题,提出管控思路。
针对传统的工程概算偏差定级多采用基于阀值的简单逻辑,导致误差较大且分级数目较少,无法反映动态风险水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最劣指标的电力工程概算风险定级方法。根据模糊规则处理概算、预算、结算数据偏差指标严重程度,通过加权平均判决法对各审查指标的模糊集合进行处理,参考空气质量指数定义工程综合偏差无量纲指数,采用基于最恶劣指标的六层级定级方法进行工程整体概算偏差风险评估。所提方法可简单高效地实现工程结算阶段风险定级,优化概算评价逻辑,支撑信息化的结算审查和概算分析、校核、预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