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潭赟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科技局 甘肃 甘南 747000
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贫困地区的发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组成部分,推进贫困地区的科技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必经之路。分析贫困地区的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其可以消除贫困落后和发展之后问题,缩小区域差距,通过科技发展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国家,推进国家整体发展,提高国家实力,为进入现代化社会提供保障。
从我国地理分布状况来看,贫困地区多位于山区、高原区域等地理条件不佳的区域,我国2011年召开的扶贫工作会议也将六盘山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等连片的山区标示为特困地区,而西藏、新疆南疆等地区也划分为连片特困山区,这些贫困地区多位于西部地区,且十分集中,经济社会发展落后,集中力多个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育十分缓慢[1]。贫困地区受制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限制,科技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贫困地区科技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根据调查发展,贫困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很少,有些贫困地区甚至没有高薪技术产业,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排名末位,相较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差距,其在科技经费投入、支出以及产值上都很低,各指标都处于最差位置,且各个指标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导致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后劲。贫困地区科技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科技转化能力差,对技术的贡献和经济发展的促进性较低,远低于劳动要素以及资本要素。就科技资源配置而言,贫困地区并未构建合理的科技推广系统,科技成果缺乏系统的转哈能力,资源配置以及产品效率也比较低,特别是技术产出效率更低,同时资源配置在科技成果使用以及推广上也并未发挥积极的作用。
地理条件的制约导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贫困地区之所以发展受限,主要原因是本身自然条件不佳。贫困地区地貌复杂,多位于山区和高原地区,交通和通讯发展都比较困难。近年来,国家尽管对贫困山区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这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修路、拉电线、铺设电缆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这些地区而异需要付出远超平常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尽管投入多但是效果却十分低微[2]。同时,由于更多资金倾向条件好的地区,使得贫困地区更是成为发展盲区,生产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有效改变导致科技发展也十分困难、落后。
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落后于其他地区,受到地理因素、资金因素等影响,贫困地区的公路、水电等基本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满足,不配套的公共设施、陈旧的卫生设施、不齐全的人员配备、落后的医疗水平等都无法满足当地需求,很多人生病之后只能远离家乡到大城市就医。同时,贫苦地区的教育设施差,缺乏良好的师资,教育方式也比较陈旧,内容与实际相脱离,学生入学率很低,大部分学生只能读到初中,极少数学生能够到县城上高中,辍学率很高。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活匮乏,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远离家乡外出打工,村子里基本都是空巢老人和儿童,生活十分枯燥。经济、文化的落后进一步导致社会事业落后,而社会事业落后也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缺乏人力、财力导致科技发展落后。
贫困地区提偶见复杂,有些地区位于生态保护区,例如秦巴山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都在贫困地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建立了很多保护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工程的监理也导致当地人民经济收入受到影响,尽管国家予以了生态补偿,但是补偿标准低、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农民、牧民收入受到影响,甚至远远低于人民的收入,无法保证正常生活。
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积累落后,这些地方缺乏基本设施,经济落后,无法留住人才更甚至于吸引人才,但是这些地区人口却处于不断增长中,人口压力大,但是难以转换成丰富的人力资源,导致地区发展落后。同时,贫苦地区人口素质普遍比较低,文盲率高于其他地区,15岁以上文盲率达到9.58%,云贵地区、清早地区文盲率甚至高达13%、39%,人口素质低、技能培训少导致区域人力资源无法充分挖掘出来,进而形成人口压力。区域缺乏各种人才,人才培养和流失现象并存,教育发展落后,无法引进留住人才,导致其科技发展落后[3]。
首先,明确科技进步整体建设。贫困地区科研能力落后,但是其可以凭借科技来发展本地区,其重点要集中在科技转化上,意识到科技进步转化成现实生产的重要,利用现有资源推动本区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换代知识技术,发挥科技贡献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本地区的科技进步提供动力。其次,推动科技进步整体建设。贫困地区在建设科技进步整体能力时,需要注意培养科技吸收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环境,追求科技知识、尊重科技人才,具有强烈的科技需求欲望。贫困地区生产力低,生活困难,人们十分希望能够通过科技改变落后状态,对于新科技、新工艺的需求也有更大的空间[4]。对此,贫困地区需要将这种需求变为现实驱动力,加强培养建设科技吸收能力,提高区域人民科技水平,培养期科技应用能力,优化科技应用环境,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改变经济体制,加大力度宣传科技,通过强大的科技吸收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科技进步整体建设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科技发展水平。
首先,贫困地区需要加大科技宣传力度。由于区域人民问候素养较低,不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科技常识普及差,导致科技难以在落后地区传播应用。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需要做好科技宣传,向人们宣传一些生产生活小常识、小技巧,让人们能够直观了解科技,感受科技的便利,提高其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自觉性。
其次,贫困地区需要加大力度推广科技在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贫困地区一般实行的都是小农经济,日常耕作仍然为人力、畜生耕作,生产方式落后,相对的农业也成为其主要产业,在农业上推广科技不仅潜力巨大,也更容易让民众接受,真实直观的感受到科技的便利,通过应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工具、推广新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和产品质量,带领村民走向农业专业化和市场化之路,使区域农产品能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最终实现脱贫[5]。
最后,贫困地区需要加大力度普及日常科技应用。在农村地区,可以开发沼气能源,用秸秆、家畜粪便等为原料开发沼气烧水做饭,满足日常生活的燃料需求,将科技与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人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主动与科技接触,共同发展科技。
首先,贫困地区需要具有发展人力资源的理念,用人力优势弥补资金、自然资源以及地理区域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人口压力可以转变为人口优势。同时,该地区还需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率能够趋于合理水平,保持良性再生产,为人力资源建设奠定基础。
其次,加强教育投入,创新教育理念。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明显,其可以将教育资金从大专院校、重点初高中转化到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上。同时创新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流水线式的教育培训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将二者结合起来,将知识和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尤其是技能培训,提高人们的实际生产能力,为贫困地区社会生产转型发展培养人才[6]。
最后,建设师资队伍。教师是贫困地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对此,其需要为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并加大力度培养本地师资,为其提供进修机会和更多的福利,打造属于本地区的教育教师队伍,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此外,积极引进人才。贫困地区需要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引进所需人才,并建立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引进人才的同时更能够留住人才。
首先,贫困地区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其能够推动地区人力资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转型、致富增收。其次,需要将职业教育和脱贫、发展结合起来,利用青壮年职业培训改变其就业方向和层次,为地区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并积极推进成人职业教育,降低当地文盲率,培养能够懂技术和懂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为本地发展培养所需人才,通过这些知识技能型人才来改变本地区发展,使贫困地区能够依靠科技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贫困地区科技发展任务艰巨,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兼顾经济、社会,还需要兼顾、物质、文化、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培养当地人民的自力更生精神,树立科技发展理念,将科技发展与社会、自然、人融合起来,全面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