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河湖长办第一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 李拥军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境内地势平坦,江河纵横,共有大小江河300余条、湖泊70余处,因域内扎龙湿地栖息着世界珍禽丹顶鹤而得名“鹤城”。近年,齐齐哈尔市委和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治标与治本统筹谋划、岸上与岸下齐抓共管、上游与下游一体推进、河道与湖库共同治理,有力推动全市水环境持续向好、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发展。
河湖长制的核心是责任制,河湖长制要落实落靠、发挥实效,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是关键。齐齐哈尔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设置河湖长4 683人,实现域内江河湖泊全覆盖。市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市总河湖长,并包抓问题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3条重点河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强化河湖长制机制运行的意见》,为各级河湖长制定职责清单,让每位河湖长职责清、范围清。实施河湖长制以来,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20万次,及时发现问题并推进扎实整改。
建立全覆盖的督查考核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连续4年每年年中开展督查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年底开展考核排序,对排名末两位的地区进行警诫约谈,对履职不力的河湖长和相关部门严肃问责。
通过压实落靠责任,各级河湖长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巡查监督到位、发现问题到位、信息处理到位、问题解决到位,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有力开展。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面对河湖长履职缺少抓手、责任部门工作碎片化、日常监督薄弱等困难和瓶颈,齐齐哈尔市创新思路,探索有效机制。
一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以河流为单位设立专职巡查管护机构,对“一江十河”分别设巡查管护总站,县级设分站,村级设巡查保洁队伍,形成河湖专人专管、专群结合的系统工作体系。强化天地一体化管控,设立地表水质监测点位346个,对所有江河湖泊从国控、省界、市控、县控4个层次全面开展监测,做到“有水必测”。
二是建立“河湖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设置市、县、乡三级河湖警长,配备警用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专业设备,协助河湖长巡河,对涉水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和有力打击;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履行涉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诉讼职能,共同为河湖长履职保驾护航。
三是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与相邻的省内黑河市、吉林省白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分别建立市级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市推广跨县域联防联控机制,主要江河全部实现上下游、左右岸联动,有效推动跨区域问题协同解决。
四是建立跨区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污染、谁补偿,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在嫩江、乌裕尔河、双阳河实施生态补偿,压实县(市)区主体责任,推动水环境质量提升,累计核算补偿金7 190万元。
通过创新实践,河湖长制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显著增强,河湖管护水平明显提升。2020年,全市江河巡护机构开展巡查4 068次,发现问题577个;水利、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执法,查处违法案件112起。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生态强市”目标,坚持标本兼治,从长远谋划上,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近期治理上,紧紧围绕河湖长制六项任务,针对河湖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开展集中整治。
一是整治河湖“四乱”。把河湖“清四乱”与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结合,集中整治河湖“四乱”问题6 737个。
二是整治取用水乱象。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对取用水行为全面摸排,核查登记取水口49 496个,整治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监测计量不规范、不按规定条件取水等问题48 487个,有效促进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三是整治水污染水环境问题。在全省先行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所有直接向江河排放废水的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提升到一级A标准。加大农业“三减”力度,启动建设嫩江流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创新实施河道内禁牧禁养,严禁散放牧,全面清退养殖小区。
通过持续努力,全市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向好。2020年,全市无劣Ⅴ类水体,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3.3%,超出国家考核目标16.7%;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9%,6处黑臭水体整治全部完成,化肥、农药等施用量比2015年减少22.7%;河湖面貌焕然一新,群众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幸福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