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全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河湖管理中心,751300,同心)
宁夏同心县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与农业灌溉、 植被绿化用水之间存在矛盾,有水难用现象明显。 近年,县委和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盘棋,充分发挥河长湖长职能作用,采取新的形式和措施进行河湖保洁,加大工程治理力度,以清水河治理保护和罗山林草修复保护为重点, 集河道治理、造林绿化、流域恢复为一体,推动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县建设,探索出一条具有旱塬特色的“同心水生态治理模式”。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年均降雨量约275 mm,蒸发量高达1 510 mm,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全县重点河湖沟道共有23 条, 其中黄河在宁夏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清水河流经同心县122 km,辐射人口约 24 万。 清水河等河湖沟道保护和治理成为全县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自2017 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 同心县23 条重点河湖沟道纳入河湖管理名录,设立了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和县、 乡两级河长办,逐步完善了“河湖长+检察长+警长”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 共设县级总河湖长1 名,副总河湖长 2 名,县级河湖长4 名,乡镇级河湖长12 名,村级河湖长104 名; 县级河道总警长1 名,县级警长1 名, 乡镇级警长9 名;县级河道总检察长1 名, 县级检察长1名,乡镇级检察长15 名。 通过健全完善组织体系,抓实抓细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分解细化部署河湖长制各项任务,创新探索新举措、完善建立新机制、谋求尽责新思路、拓宽执法新路径, 扎实推动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河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县电视台开通 “河长之窗”访谈栏目,年初各级河湖长和责任部门负责人结合河湖长职责与部门职责,就年度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向全县人民进行公开承诺,并接受社会监督,县河长办和电视台就承诺内容跟踪督办落实。
结合全县河湖沟道管护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了“河道保洁+城乡保洁”一体化保洁管护长效机制,将全县河湖沟道保洁纳入城乡保洁范围,形成“企业管护+政府监督”的河道保洁管理新模式。 仅2021 年上半年就出动保洁人员5 400 人次, 出动机械和清运车辆2 160 台次, 清运河道偷倒垃圾3.24 万m3, 河湖沟道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通过建立保洁新机制,各乡镇由责任单位转变为监督单位,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制度优势,全县河湖沟道生态治理和管护走上企业化、规范化和成效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打通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
河湖管理工作涉及点多、 线长、面广,为提升管理水平,建设完成了“互联网+河湖” 监控调度信息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智能技术优势。 通过在重点入河口、 重点垃圾频发地段、重点水库附近、示范河湖地段等布设视频监控点,实现视频监控和保洁员调度管理新模式,落细落实水资源管理、水灾害预防、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及河湖执法监督等工作任务,实现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能”转变。
全县积极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矿产资源“飓风行动”、排污口治理等专项行动, 强力整治清除典型“四乱”问题。通过整治推进水域岸线划界确权和美丽河湖建设等工作,河湖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得到较好落实。构建了“党政责任链”“部门共治圈”和“公众齐参与”的格局,初步实现了河湖管理保护由“分治”走向“共治”;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的历史转变;水生态环境由“局部”向“整体”优化。
当前农村河湖管护主体落实、机制建立等方面依然需要强化和完善,农村河湖管理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在:河湖水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多部门联合治水局面尚未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有效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自治区空间战略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发布后,全县重点河湖水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划定基本完成,但水域空间岸线管控基础和全社会参与管护局面尚未形成;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生态补偿标准、补偿模式、监督机制尚不明晰。
按照打造宁夏中部干旱带及清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示范点和示范河湖要求,以点带面推进全县生态治理修复,助力先行区示范县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是推进罗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清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宁夏中南部重要生态节点。在实施清水河综合治理工程中, 统筹清水河流域沿线堤坝、道路、绿化、美化一体建设,沿线镇区污水达标排放,建设生态长廊。在实施罗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综合治理工程中,以罗山东麓为核心,统筹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水源涵养、砂石禁采、防沙治沙等综合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给罗山自然保护区穿上 “防护服”。二是完善清水河流域防洪综合体系。以清水河县城段为核心,延伸治理16 条分支流,实施河道治理、堤防建设、生态治理、污水处理四大工程,使河道更通畅、 道路更通达、 堤坝更坚固。 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等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小流域工程, 各支沟进行水库及淤地坝工程建设, 坡面实施林草项目, 利用清水河沿线弯道滩地建设人工湿地,有效提升防洪能力。
同心县属旱塬地区, 实践表明,水生态系统治理必须坚持综合治理,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结合起来,实行上下游共治、左右岸联治、点和面同治, 以水资源保护带动整个生态不断好转。 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把经济活动限定在资源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