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沈阳市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检验科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目的:对比血糖全自动生化仪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选取240例糖尿病样本,均进行血糖检验、尿糖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评价诊断准确率。结果:经血糖检验、尿糖检验发现,血糖、尿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若尿糖浓度提高,血糖浓度也会随之升高,尿糖检验中有36例检验结果呈阴性(-)患者,其中,在血糖检验中空腹血糖<6.1mmol/L的有9例,空腹血糖≥7.8mmol/L有12例,餐后2h血糖≥11.1mmol/L有15例;血糖诊断准确率高于尿糖诊断准确率(92.0%与85%),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尿糖检验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早期筛查,血糖检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尿糖检验,为获得更加理想的诊断结果,应结合血糖检验,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不仅发病率高、病程长,而且需终身治疗,通常患病后会出现明显的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等症状,甚至在疾病不断进展过程中,引起诸多病变,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但是就目前医学技术而言,尚无法特效根治糖尿病,常规治疗多从控制人体血糖水平和改善糖代谢功能出发,故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血糖检验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方式,可获得准确诊断结果,亦是临床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尿糖检验也是诊断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无创、快速等优势,在当前临床中备受关注[2]。本文选择纳入240例糖尿病病例样本,分析血糖检验、尿糖检验的实际价值。
于2019年2月~2020年2月时间段内,选择纳入240例糖尿病病例样本,Ⅰ型22例,Ⅱ型218例,男136例、女104例,病程0.6~5年,平均(3.8±1.1)年,年龄34~83岁,平均(60.5±11.7)岁。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②血糖和尿糖检验的耐受性良好;③不存在检验禁忌症;④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⑤患者知情并同意参加本次研究,配合度与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严重脏器损伤患者;④恶性肿瘤疾病患者。
血糖检验:分别采集患者空腹、餐后2h静脉血1.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IEMENS ADVIA Chemistry,XPT)及配套试剂进行血糖检验,若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尿糖检验:于清晨采集患者3mL尿液,采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优利特URIT-500B)及配套试纸条进行尿糖检验,若阳性提示±、+、++、+++、++++,可诊断为尿糖。
①观察分析检验结果。②观察分析诊断准确率。
用SPSS24.0软件计算处理研究中所涉及数据信息,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n,%)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经血糖检验、尿糖检验发现,血糖、尿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若尿糖浓度提高,血糖浓度也会随之升高,尿糖检验中有23例检验结果呈阴性(-)患者,其中,在血糖检验中空腹血糖<6.1mmol/L的有9例,空腹血糖≥7.8mmol/L有12例,餐后2h血糖≥11.1mmol/L有15例,具体数据如下。
尿糖检验240例:(-)36例、(±)18例、(+)45例、(++)43例、(+++)44例、(++++)54例。
血糖检验240例:空腹血糖<6.1mmol/L的有19例、空腹血糖在(6.2~7.7)mmol/L有30例、空腹血糖≥7.8有191例;餐后2h血糖<7.8mmol/L的有19例、餐后2h血糖在(7.8~11.0)mmol/L有125例、餐后2h血糖≥11.1有96例。空腹血糖诊断率为(30+191)/240×100%=92.08%,餐后2h血糖诊断率为(125+96)/240×100%=92.08%。
血糖诊断准确率高于尿糖诊断准确率(92.08%,85.00%,χ2=9.2190,P=0.0024),差异显著。具体数据如下:尿糖检验240例,检出204例,诊断准确率为85.00%(204/240)(尿糖±算诊断率);血糖检验240例,检出221例,诊断准确率为92.08%(221/240)。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胰岛素分泌、或者利用障碍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疾病,其发病病因、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准确阐述,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如人体代谢、内分泌失调、胰岛素抵抗等[3]。近年来,受不良饮食习惯、生活行为等的影响,糖尿病发病率呈现逐年进行性上升趋势,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上升至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4]。因此病治疗过程较复杂,病情易反复发作,若控制不良,可能会损伤患者肝肾功能,特别是疾病发展后期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相互叠加,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基于此,临床一直关注糖尿病的病情控制和预后改善问题,只有积极诊断、尽早干预,才是保证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的重中之重。血糖检验、尿糖检验均是临床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方式与依据,但是,两种检验方式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诊断结果也不尽相同。
早期糖尿病患者并不存在典型症状,不科学检测会导致临床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目前,血糖检验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全面评价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该检验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用时少、检查费用低、以及检验准确性高等诸多优势,通过检验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可准确诊断糖尿病,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人体血糖水平一般会保持稳定,多在遭受激素或者神经系统干扰时出现失衡。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浓度3.9~6.1mmol/L,餐后血糖浓度有所上升,直至餐后3h逐渐恢复正常,血糖检验便是根据这一原理实施血糖不同时间点的检测,以此尽早判断出患者有无糖尿病症状。但是生化仪血糖检验的方式虽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操作相对复杂,出具报告时间长,可能会延误治疗,不适合急诊或危重急症患者。
一般人体尿液中含有极低的葡萄糖含量,阴性结果居多,但对于血糖水平超过160~180mg/dL患者,尿糖水平明显增加,这是因人体肾小球滤液中的糖分含量等同于血浆葡萄糖含量,当滤液经人体肾小管至曲小管,滤液中的糖分被吸收至血,滤液浓度较肾小球最大重吸收量高时,其余无法重吸收的糖分便会转移至人体尿液中,此时尿液糖分含量较高,尿糖检验便是依据此原理实施检验。通常尿糖检验中,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通常情况下,健康人体中尿糖非常少,甚至无,当患有糖尿病后,尿液中会含有糖类,经尿糖检验,可为糖尿病筛查诊断提供参考,且该种检验方式具有无创特点,但是,尿糖检验存在一定局限性,容易漏诊。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尿糖检验可以用于糖尿病的早期筛查,血糖检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尿糖检验,为获得更加理想的诊断结果,应结合血糖检验,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有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