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型”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研究

2021-04-02 13:10:08全海英郭子萌
关键词:卓越显著性体育教师

全海英, 郭子萌

(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近年来,体育在学科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也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是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开始了为期10 a的卓越教师培养工程.该意见所提出的“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实际上指明了卓越教师的基本方向和总体要求[1].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据此,到2035年,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为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并且明确指出要支持建设一批省级政府统筹,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2].

由于教师职业本身的复杂性,给卓越教师下标准定义是不可能的,也是非必要的,而明确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呈现出的特征是什么,应该达到的标准是什么,是十分必要的.综合相关研究,本文把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表述为:能够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合理的价值观、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创新、有序地开展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有追求、有能力更进一步的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3-4].可能包含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等多种类型,这些教师在道德素养、体育教学和学科研究等方面具有较深造诣或突出的成绩,起着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5].在培养体育教师的相关研究成果中,部分学者重视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需求的密切关系,并且对如何使两者高度匹配提出了见解;部分学者关注国外教师职前培养政策、过程与中国的差异及其优势,期望能够得到启示并结合国情应用[6-9].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本科阶段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教育实习、培养模式等方面[10-11].“需求导向”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术语,原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范围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根本[12].在本文中,将“需求导向”应用于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计划的各个环节中,是指以社会、学校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以及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导向,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行培养,为其成为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关于“需求导向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中对教师培养的关注点集中于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未涉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13-16].

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领域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最早、规模最大的主体专业,普遍出现在师范类高校,主要承担培养体育教师岗位人才的责任.体育教育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体育教师,但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进入小学体育教师行业从教的比率不高,且入职后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让体育教育专业在校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利用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后备人才将知识、能力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毕业后与社会自然接轨,达到体育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教师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是十分重要的问题.2014年12月5日,教育部确定了第一批全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体育教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校,如表1所示.在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但需要强健的体魄以及娴熟的运动技能,更需要懂得教学的方式方法.当前,很多高校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例如,为了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弥补现阶段北京市中小学足球教师缺口,首都体育学院于2015年成立了“优秀中小学体育(足球)教师英才实验班”,现称“优秀中小学足球教师英才班”(简称英才班),为北京市培养优秀的中小学足球教师后备人才[17].同样,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育人才,增强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也是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研究在“需求导向”的视角下,分析体育事业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有利于供需之间达到良好的状态.通过对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生涯的回顾与总结,得出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普遍特点及其从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培养计划、方案,以期为正在培养体育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提供借鉴思路,发挥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要职责,促使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才走向卓越的手段更加有效.

表1 全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体育教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需求导向型”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实验被试.在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中择优选取有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师意愿的20名本科生作为实验被试.在实验过程中有9名学生因缺席部分课程,因而将其确定为无效被试,数据予以剔除.最终确定有效被试11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4人.实验过程中对所有被试统一进行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比较参与培训前后学生理论成绩、无生上课成绩的变化.

(2)干预方案.培训课程(如表2)根据当前社会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从师技能的基本要求、各地区需求的人才类型、已有成果对官方认可的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具备的典型特质(包含教育教学和个人特征两大方面,涵盖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能力、教育情怀、道德素养等多个因素[19-21])进行设置.线上授课工具选用腾讯会议软件.实验材料包括理论测试试卷、无生上课评分标准、各类课程相关授课教师准备的教学材料.

表2 卓越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表

(3)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探索性教学实验尝试,实验周期短、环境稳定、被试的自然成熟对结果影响较小,故采用的是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自变量为卓越教师培训课程,因变量为学生理论测试和无生上课的成绩.

(4)实验程序.前测:2020年6月8日至2020年6月15日,对学生发放试卷进行测试并对其无生上课进行评分.评分人员4名,保证与参加培训的学生相互陌生,两项测试满分分别为100分.试卷包含3个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40分)、学校体育学(30分)、体育心理学(30分);无生上课评分标准包括7个部分(如表3).将得到的理论测试成绩、无生上课成绩、两项测试内的各部分成绩作为前测数据.实验干预:2020年6月16日至2020年7月25日,在不影响日常课程的前提下,另外安排时间,按照“卓越培养班”课程表对被试进行培训,每周的周二、周四各上一次课,每次2课时,每课时45 min,授课形式为线上授课.后测:2020年7月26日至2020年8月2日,在教学实验干预结束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标准前后一致.将获得数据与前测数据进行比较,考察被试各项成绩的变化.

表3 无生上课评分表及评分细则

1.2.2 访谈法

为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想法以及参加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后的心得体会,运用访谈法对谈话内容进行记录、整理、分析,从而及时完善课程设置,并对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树立的新目标进行指导与帮助.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26.0软件对被试参加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班前后的理论测试和无生上课成绩分别进行差异性检验,验证培训课程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从教能力所产生的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理论测试成绩变化及原因分析

培训结束后,将学生2次理论测试成绩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培训前后,学生成绩的平均值提升幅度较大,两次理论测试成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培训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好于培训前;学生理论测试中师德部分、体育心理学部分的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学校体育学部分成绩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说明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对学生理论测试成绩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培训前(如表4、表5所示).

表4 培训后学生的理论测试总成绩变化分析(n=11)

表5 培训后学生理论测试各部分成绩变化分析(n=11)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所进行的理论测试内容包含3大部分:师德(40分)、学校体育学(30分)、体育心理学(30分).师德部分的内容安排在第一周,主要授课内容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六条、慎独与传统文化、何为教育家.从师德课程安排的时间和授课内容上可以看出,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和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用传统文化的力量唤起学生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动力,为学生塑造“教育家型教师”的形象,为其指明行动方向.使学生将自己代入体育教师的角色中,尽早地树立角色意识,从而严格约束自己.总而言之,师德课程既具有知识性,又具有引导性和启迪性.学校体育学和体育心理学两门课程是所有参加培训的学生已修课程,出于避免重复授课的考虑,没有将其安排到卓越教师培训课程中,采用课下答疑的方式由学生自行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两次理论测试学生都是自行复习,考查知识点范围为必修课程中所有教授过的知识点,采用线上考试的形式,题量大、时间短,且试题经过一定程度的改编,以防止学生出现作弊的情况.

基于一系列的设计,可以得出学生师德成绩显著提升是由于培训课程的干预带来的积极影响.体育心理学成绩出现显著提升现象,推测是由于学生在师德课程、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经验分享课等过程中受到启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所提升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学校体育学成绩有所提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推测是由于参加培训的学生在参加培训前对于学校体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好,这一点从学生参加培训前的得分上也可以体现.还可能是由于学校体育学的知识点普遍容易理解,学生整体上把握得更好一些.

2.2 学生无生上课成绩变化及原因分析

培训结束后,将学生2次无生上课成绩进行检验分析发现:培训前后,学生无生上课测试成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学生各部分的成绩中,精神面貌、口令、互动、教学设计4项得分在培训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时间一项得分在培训前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服装、语言表达两项得分上,学生两次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对学生无生上课成绩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对无生上课的各个环节把控得更好,从师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如表6、表7所示).

表6 培训后学生的无生上课成绩变化分析(n=11)

表7 培训后学生的无生上课各部分成绩变化分析(n=11)

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结合了社会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需求,针对提高学生从师技能水平所设计的课程有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的技术理论与实践.授课教师均持有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证,并有过教授中小学生技术动作的经验,其中,部分教师为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授课内容包括专项基本技术动作的讲解、课堂的组织、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分享等.在1.5 h的授课时间中,教师会讲解4~6个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及纠正,过程中穿插着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内容.时间控制在50 min,答疑时间10 min,2~3名学生当堂抽取技术动作试讲环节30 min.该模式模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无生上课流程并适应在短时间内设计出一堂完整的体育课.2次无生上课的评分标准一致,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省级和国家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评分标准适当改编,评分人员4名,与参加培训人员均不熟悉.

由上述可知,学生2次无生上课成绩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是由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课程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在各小项的得分中,服装一项虽有提升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所要求的上课服装了然于心,部分同学由于第一次线上测试受环境影响服装上出现问题,在后期的课程中授课教师给予指导,学生加以改正,分数有所提升,所以产生2次分数都很高,后测高于前测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精神面貌一项2次得分出现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学生在培训课程前后两个时间点对待无生上课的心境状态不同,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无生上课的重要性,使其精神状态和重视程度有所提高;语言表达一项分数有所提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推测提升的分数可能主要由技术动作讲解贡献,其原因为语言表达一项包含技术讲解和语言组织是否顺畅、有逻辑性.技术动作讲解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提升,但语言组织想要有所提升,必须经过大量的练习,短期内想要实现突破比较困难,所以呈现出成绩有提升但无显著性差异的结果;口令一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有了第一次测试的基础,因紧张而忘记口令或口令不完整的情况减少,二是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多次强调这一点,学生有深刻印象;互动一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授课教师给出了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和示例,让学生有了清晰的概念;教学设计一项存在显著性差异是由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三部分内容是所有专项授课教师都会提及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完整的教学过程、重难点如何讲解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反复出现,学生对这方面内容掌握得较熟练;教学时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是由于第一次测试学生整体对时间的分配上把握不好,在掌握了丰富的上课技巧后,学生对无生上课各部分内容的设计得心应手,同时也学会如何分配教学时间,从而在第二次测试时得分有所提高.

2.3 学生产生的思想变化

在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结束后,有部分同学主动同项目负责人员沟通与交流,内容包含以下问题:现阶段,我应该为以后考虑些什么?如果我想考研,我需要怎样准备?如果我想考研,我该从什么时间开始准备?如果我想争取研究生推免,我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未来我想从事中小学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现在应该怎么做?我现在已经决定考研,复习资料该怎样选择?我准备开始学习教师资格证的相关知识,我选择中学的还是小学的?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问题主要围绕着研究生推免、考研、教师资格证考试、就业4个方面.

学生之所以产生问题并咨询,说明其在经过培训后,思想受到了启发,对自身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规划做出了思考,甚至有部分同学已经设立了明确的目标,开始寻求方法为之努力.由此也可以看出,培训结束后,学生思想上的提升和意识上的转变对其长期发展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3 结 论

(1)基于社会需求的“需求导向型”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方式是一种创新,有利于学生巩固必修课程、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从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早日进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能够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机会和指导.

(2)“需求导向型”卓越中小学体育教师人才培养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启发作用,促使学生开始为自己本科生活做出规划、制定目标,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

猜你喜欢
卓越显著性体育教师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14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26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26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知识产权(2016年8期)2016-12-01 07:01:32
卓越之梦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28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