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忝列于老师的行列,最怕听到的是诸如“某某同学因为学业成绩自伤”“某某同学杀害父母”之类的消息。限于客观條件,我很难弄清事情背后的真相,但有一点,我觉得无法回避:我们的某些教育方式,有时真的太硬!
教育有软硬。硬教育是用言语或行动直接表达教育者意图的教育,通常有表扬鼓励、批评处罚等等手段;软教育是暗示教育,即老师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如何为人处事。
不可否定,硬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学业提升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孩子就像瓦坯,老师必须通过教育将其“形状”捏制好,否则,这瓦坯也可能成为废品。而要捏制好瓦坯,必须有一定的规范。何况,青少年心智未健全,容易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时这错误还可能很严重,此种时候,老师施以硬教育,该批评批评,该惩罚惩罚,也能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
然而,光有硬教育,孩子跟老师心理上容易产生隔阂,教育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这时候,软教育也就有了广阔的市场。
最近去外地一所学校做了个文学讲座,我发现这所学校每个教室外的走廊上都栽满了绿色植物,有三角梅、兰草,也有小白菜、小辣椒。问陪同的老师,才知道这是学校大力提倡和鼓励的,学生们参与的很踊跃。这就是软教育的一种。鼓励孩子们在走廊上种花草、蔬菜,至少有三种意义:一是生态教育,让学生珍爱大自然的一切;二是生命教育,使学生看到植物成长的不容易;三是劳动教育,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劳动创造的辛苦与快乐。
为了配合讲座,学校从网上买了些我的书,我正埋首在扉页上签名时,团委书记也拿了一本书给我,请我在签上自己名字之后再写上一个孩子的姓名。我后来才知道,这个学生非常热爱文学,在校时就在作业本上写长篇小说,现在已经考上大学,母校的老师还依然牵挂她。我们不难设想,得到这本书之后,那个孩子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激?
在我看来,软教育的意义永远不可估量。它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老师实施这样的教育,孩子不会觉得你是在上课说教,而只是认为这样很好、有意思。但人是理性的,待孩子回过神来,明白师者的苦心,他就会高高兴兴去配合。
人活在世上,都希望有面子。孩子出现品德或学业上的问题,老师当众指出来,自然也不能说不是善意,但如果选择委婉一些的方式,效果肯定更好。呵护孩子自尊,他们改起错来就会变得格外痛快。一个人“情商”高不高,其实不是谁比谁的感情丰富,而是情商高的人更愿意或更擅长用富有人情味的方式解决问题。孔子是公认的古代教育家,我们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对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明确要求,比如他希望学生勤奋、忠诚、善良、包容,期待学生在学习上举一反三、懂得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知识点的联系。但孔子同时是柔软的。马厩起火,他说的一句话是“伤人乎”?问学生各有什么理想,无论说的合不合他口味,他都予以包容。跟随这样的老师学习,你会不成长吗?你会不快乐吗?
教育者不是高高在上的裁判者,不是希腊神庙里的石头雕像,真正的老师应该兼具长者的理性和朋友的温婉。当教育愿意放软自己的身段,才可能长久占据孩子的心灵。
刘志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