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诸多会议的开展以及旅游活动增加,对于俄语口译员的需求日益增多。在口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既是亮点,也是難点。本文以目的论指导探究概念译法、语音译法、深层含义译法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文化负载词;口译;语言文字;民族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2-123-03
【本文著录格式】王丹.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2):123-125.
引言
随着名言警句和中国诗词在演讲稿中出现的频率日渐增多,这些优美词句本身的文化负载意义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负载词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如何处理这些文化负载词,关乎翻译的质量,遵循目的论的原则有助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
一、目的论翻译原则
目的论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由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目的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在目的论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们为目的论总结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等三个原则。
目的原则:“目的论大胆地摆脱等效论的束缚,以目的为总原则,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因此,在目的论中,翻译活动在进行时首先要遵循目的原则。为什么要把目的原则放在第一位呢?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身就带有目的,而翻译的初衷也是为了目的而服务,人们交流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才会去说话交流,在交流中,就一定会遇到语言不通的情况,这时候翻译的意义就彰显出来。其实,最开始的时候人们最最单纯的目的就是为了彼此认识,相互了解,然后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但是由于语言地域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彼此之间很难达成一致,从而衍生出翻译这个行业。就翻译而言,翻译单词也好,句子也好,都会带着目的去完成这项任务,其实在我看来翻译和目的是相互依存的,翻译依靠目的展开工作,而目的依靠翻译去发表自己的初衷,无论何时,翻译都需要目的作为一个契机,从而展开翻译的过程,而目的利用翻译,表达自己本质的想法。简单来说,翻译最开始的初衷就是因为带着简单的目的去接近人物、事物。最开始从事的时候,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翻译是为了什么。有人说是为了交流,为了沟通,也有人说是为了深层次地理解人物、事物,而我觉得翻译就是为了一个字“懂”,文字翻译是为了让人们看懂,口头翻译则是为了让人听懂,翻译不是简简单单的字词翻译,它需要构思和理解,需要了解作者或者发言人的目的,然后进行交换工作。每一次翻译都是一个目的的阐释,因此我们在学习翻译时,总是会把目的原则放在第一位去理解,原因就在于翻译就是目的,我们所希望的就是能让听众听懂和接受发言者的目的。如今,一场翻译活动的开始往往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有了相应的目的,才能决定整场翻译的走向和结果。近年来,翻译工作者需求量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名著通过翻译将内容传达出来。译员在翻译时困难重重,但也带着自己的目的,希望通过对文学名著的翻译带给读者一些启迪或者让他们体会人生的真谛,翻译目的的交际性从而体现出来。有时单纯直译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这时就会用到一些其他方法。这种目的多用于翻译文化负载词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单靠直译并不能表达出它的引申含义,会给读者或者听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连贯原则:首先,我们需要明晰什么是连贯。连指连接,贯指贯穿。小到一个句子,大到一篇文章,每个词、每个句子都应在自己正确的位置上,这样才能使语段具有可读性。译员在译入语的语境中将语句梳理通顺,让人明晰。在目的论中,连贯原则是从属于目的原则的,在我看来,连贯是为了对目的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一段话,如果单纯按照字对字、词对词翻译,或者只是按部就班地翻译,不去构思,不去排序,那么很有可能最后翻译出来的话都不能被称为一句话了,这样的翻译就是在做无用功,没有任何意义,翻译出来的东西也毫无意义和价值。翻译初衷是想让人了解发言人意图和目的,其中连贯原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利用连贯原则调整自己的语序,这样才能把发言者的中心论点表达清楚。语句翻译出来以后,我们要把零散的字词串成一段完整的话,字词就好比是一颗颗零散的珠子,而连贯原则就像细线,虽不显眼,但却最为有用,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串联出漂亮的珠链,也就是最终呈现给听者的生动语言。翻译不是机械单一的,利用好连贯原则,我们可以把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让讲稿变得内涵深刻,最终给听众呈现的是通俗易懂,抑或是发人深省的内容。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仅仅是翻译日常对话,足以保持连贯,毕竟日常用语无须过多组织语言便可脱口而出,但是在关于文化负载词方面,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则需先组织语言再进行后续翻译,因为文化负载词涵盖了很多信息,多数情况下具有引申含义,这在翻译中就造成一定影响。翻译最忌讳语序颠倒,如果是单纯笔译,到时候还有修改的机会,但是口译须得一次成型,不能语序错乱,不然别人会觉得你的基本功不扎实,翻译得文不达意。
忠实原则:何为忠实?忠为忠诚,实为老实。我们可以试着理解这个词汇如何被应用到翻译中,在翻译时,我们需要忠诚老实地将发言者的内容转达出来,忠实原文,是对原文作者最大的尊重。但是,在翻译时,尤其是遇到文化负载词的时候,忠实原则似乎并不能完全应用其中,这是因为在目的论中,忠实原则也是从属于目的原则的,因此,这时候的忠实原则不再是完全忠于原文,而是在翻译时,要随着发言者的说话目的随之改变,努力去达成发言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因为在很多时候,由于文化差异,语言不通,很多词用译入语无法解释,此时,就不可完全依赖忠实,而是需要换一种思路和方法进行解释。当然,在翻译时,我们还是要最大化地还原讲稿的意思,不能随心所欲自由发挥,一定是要紧紧围绕发言者的讲话中心,加以思考和变通。在翻译中,想要做到忠实,其实有时候是很难的,因为既想实事求是地把作者思想表达清晰,又需要考虑译入语带入的情况,想两全其美,是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原文作者的讲话意图,在翻译时尽可能地将发言者所说的如实表述。在日常翻译过程中,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要把一种语言带入到另一种语言中,难度很大,加之还要将作者意图如实呈现,这就难上加难。在翻译相关文化负载词时,想要做到忠实原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文化负载词包含意义太过宽泛,因此在翻译时也增加了难度。
目的论的三个原则都给口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目的原则确定了口译作用,根据不同目的,在口译时应当采取不同的译法让听者理解,使听者通过译入语的讲解了解发言者本身想表达的目的和意图。连贯原则要求在口译时,不能前言不搭后语,要有逻辑性,语句通顺完整,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和用心。使用连贯原则,将文本清晰明了地用译入语表达出来,让观众能够在轻松愉悦中倾听发言,并能接受译入语的解释,良好地理解说话人的目的,这样的翻译才会被认为是一场成功的口译;忠实原则要求译者一方面要充分解读原文作者的理解,另一方面要依照目的原则根据发言者的目的对翻译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及加入自己的思考,更要考虑国家间、地域间、民族文化间的不同,争取在翻译过程中将这些问题解决,这样才能让听者相信和最大程度上理解发言者的讲话意图,从而促进双方进一步地深化交往。
二、文化载负词概念及举例
众所周知,中俄两国是文化大国,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指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它被深深打上了某一语言社会的地域和时代烙印,是表示某一种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词。正如赫伯特.洛特曼(Herbert Lottman)所言:“任何文化都根植于其所在的文化系统内,也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不以其自然语言结构为核心之一。”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特有文化,因而我们可将文化负载词分为社会类文化负载词、物质类文化负载词、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等。
社会类文化负载词多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外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些词汇:中国功夫、舞狮等。再如节日名: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物质类的文化负载词,是指由人们创造出来并具体存在的,如:月饼、旗袍等。
语言类文化负载词一般指成语或谚语。比如:善有善报、鱼水情深等。也有谚语:“宁静致远、远亲不如近邻、百闻不如一见”等。
三、目的论指导下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的方法
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首先,从目的原则看,可使用语音译法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
(1)在口译过程中使用语音译法的词:功夫(кунг-фу),孔子(Конфуций),豆腐(тофу),秦始皇(циньшихуан),旗袍(Ципао)。可以看出这些词是俄语中没有的,因此我们采用了最简便的方式语音译法,让人从读音上接受这些文化负载词。
(2)在口译过程中,使用目的论的连贯原则,我们一般采用概念译法对文化负载词进行解析。如:舞狮(танецльвов)。再如节日名:端午节(Праздник драконьихлодок),因端午节时会划龙舟,因而又称龙舟节,因此直接译成龙舟节日。中秋节(Праздник середины осени),中秋节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季,因而翻译为秋天中旬的节日,提到八月十五会想到皎洁明月,因此也被译为月亮节(праздник луны)。物质类文化负载词:月饼(лунныйблин)。用连贯原则翻译成语:如鱼水情深(Буквально:как рыба не может расстаться с водой Образно,выражениедушевных,близ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 между людьми,тесныеотношения между мужчиной и женщиной),善有善报(Надобро отвечает добром)。亦可翻译谚语:远亲不如近邻(Доброе соседство крепче родственных уз)、百闻不如一见(Чем сотню понасышке знать отлично,не лучше ль одноголишь знать,но лично)。概念直译为听说过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
(3)在口译过程中,有些词语不可直接翻译,因为只能通过深层含义译法用译语解释和翻译原语。此处需采用目的论的第三大原则忠实原则,可以使用深层含义译法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深层含义译法一般需忠于原文意思来进行意思翻译,如谚语(тиши едешь дальше будешь)字面意為保持安静,您将继续,深层含义为宁静致远,(Кто в лес,ктопо брова)字面意为有人在伐木,有人在劈柴,深层含义为各做各的事。通过上述例证可见,目的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不同原则使用不同方法,最终合理地将文化负载词表达出来。
四、结语
通过对上述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可以深刻发现在口译过程中,目的论对于文化负载词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口译过程中居重要地位。在口译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负载词,我们一定要遵循目的论的三原则,翻译过程中使用对应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口译效果。由于文化负载词的复杂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口译过程中一定要灵活应对,切记不可一蹴而就,既要翻译快速,也要翻译准确,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避免发生不该犯的错误,从而造成不好影响。现如今,文化负载词被越来越多的人应用于各种会议场合的演讲稿当中,这些文化负载词代表着中华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中国文化变成一个个动听的故事传递给世界各地,这里需要口译员耐心地将它们一一讲出,把它们变成能被听众所普遍认同的译入语言,用语言这种独特的魅力影响千千万万的听众,由此文化负载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而在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上要多加注意,翻译虽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而翻译文化负载词在翻译中也是重要的一项,但是,正是由于口译员的不抛弃不放弃,才得以将这些文化负载词传递出去,赋予它们特有的中国色彩,向世界各地诉说别样的历史,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多积累、多了解,这样才能更好、更出色地完成本职任务。
参考文献:
[1]邓跃平.英汉功能翻译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郭镇.目的论视角下《甄嬛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3]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47.
[4]周弘扬,孝红波.目的论三原则视角下会议口译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英语广场,2019(10).
[5]奥利亚EFRIM OLGA.汉俄成语对比及翻译难点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6]王艳君.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俄语谚语及俗语的汉译方法[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7]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11.
作者简介:王丹(1995-),女,吉林省通化市人,俄语口译硕士在读,吉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俄语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