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杰
【摘 要】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预算管理工作来讲,是现如今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的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全方位以及全过程和全成员的全面管理,也是企业在开展相应活动过程中最终的价值体现,是企业在进行控制与管理工作中的内部重要工作机制。在企业内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主要采用叙述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实现对企业内部所拥有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目的,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基于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控制水平的提升,将企业的价值实现最大化程度的发挥。
【Abstract】For the budget management work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s, it is a very modern management mode when enterprises carry out management work, which can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all aspects,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 whole members. It is also the final value embodiment of the enterprise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corresponding activities, and is an important internal working mechanism in th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When carrying out the budget management work in the enterprise, it mainly uses the narration and comparison research method,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all the resources in the enterprise. It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rnal control based on budget management and maximize the value of the enterprise.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控制;预算管理
【Keywords】enterprise group; internal control; budge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2-0013-02
1 引言
因为对于企业来讲,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内部控制工作重点就集中于企业与资金预算有关的内容当中,所以预算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集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中的最核心内容。因此,对于当前企业内部开展的预算管理工作来讲,需要对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开展高质量的预算管理工作,全面推动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提升。
2 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研究进展
对于企业集团来讲,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由企业组成结构当中的董事会及经理层和基层员工进行内部控制,主要目的就是将企业在开展相应经营活动时的效率及效果以及出具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行提升,为使企业在遵循相应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企业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来讲,主要的框架构成包括控制环境以及活动和风险评估,以及信息沟通和监督机制。对于现如今的企业集团来讲,我国已经在21世纪初就出台了关于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并且在该文件当中指出预算管理是通过预算对现如今企业集团各部门以及单位所开展的财务工作以及非财务工作所涉及的相关资源进行分配和考核,然后加强控制,从而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制定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目标,能够得到更好的组织与协调发展。同时对于预算管理来讲,其本身并不是单独作业的,而是需要和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以及资本预算和投资预算等共同组成企业的预算工作体制。
3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预算管理的作用
对于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来讲,预算管理本身是属于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所以对预算管理工作水平进行提升以及加强是对当前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实施进行保障的主要手段。对于预算管理工作来讲,进行全面健全能够使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实施得以真正实现,而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施水平的提升,又会反馈到预算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当中,所以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来讲,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并且相互促进的。而且对于预算管理工作来讲,会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与企业的各方面目标体系进行联系,将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動时涉及的资金以及实物和信息以及人力资源等主要要素构建整合经营机制,然后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进行完善。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活动来讲,最主要的就是依靠信息流对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实物流以及资金流和人力资源流进行过程控制,所以企业的相关经理以及领导和基层员工等从业人员需要从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当中提取重要的各类信息,包括反馈以及前沿信息和公司整体以及子公司信息等,这样才能够使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更好地为企业进行各项经营决策制定提供服务。
4 预算管理加强推动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水平提升
预算管理加强推动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水平提升主要需要从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准确定位预算目标、加强事前预算编制控制、预算的执行与监控以及预算修订及考评入手。
4.1 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对于预算管理工作来讲,需要在企业集团内部建设预算管理委员会,这样才能够保证在内部控制工作中,依托预算管理这一控制手段,对内部控制工作水平进行提升,建设预算管理委员会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监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在企业发展及进步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实际需要,能够使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方便,而且保证预算编制目标实现一致。所以在预算管理委员会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包括各重要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而且将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吸收到预算管理委员会当中,同时还需要涵盖监事会成员以及董事会成员共同组成主席团,最终由主席团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战略目标进行制定以及确定,并同时对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预算进行确定。
4.2 准确定位预算目标
对于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来讲,预算目标的确定是企业战略的外在体现,也是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的重要指标,所以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讲,因为自身的价值取向不同,所以预算目标也具有差异。在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每个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地图。一般情况下,战略地图当中共分为四个层面,会涵盖在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所以在企业进行预算管理目标制定时,需要就这些多种层面的目标以及指标进行考虑,然后在保证各战略目标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制定预算管理目标,从而使预算管理目标更加科学而且合理。
4.3 加强事前预算编制控制
对于预算编制工作来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预算工作目标进行落实,所以也需要将预算目标下达给各子公司,保证各目标都能够得到真正落实。在进行预算目标编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预算目标为基础,然后尽可能覆盖更加全面,而且系统和完整,只要是与企业经营目标有关的相关经济活动以及事项内容都可以通过预算进行反映,而且还需要就各预算之间的协调以及平衡进行控制,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所开展的各项业务,都可以按照预算目標进行顺利实施,能够最终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
4.4 预算的执行与监控
首先,通过预算指标能够对企业集团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的各项指标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各项活动开展,都严格按照预算指标以及目标去进行执行。
其次,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变化,会导致所制定的预算目标以及指标失去存在的基础,这时候就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所以当预算编制好之后,在企业内部就拥有了法律效力,在开展相应经营活动时,都应当根据预算去进行,重点需要强调的就是在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重视人力资源潜能的开发与使用,并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在开展预算执行工作时,还需要加强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记录,并对有关预算的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和反馈,从而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拥有可靠的基础与实时的监督。
4.5 预算修订及考评
能够增强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适用性,需要就当前所开展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调解机制的设置,预算调整工作必须要保证规范,而且要保障灵活性,不能够在出现任何变化时都进行调整,否则就可能会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的整体进度受到影响。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员工所处层次以及提出的要求来进行多元化的考核与评价,并且在实际工作情况下进行适当调整。
5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企业集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来讲,预算管理工作是重要的控制手段,能够提升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工作水平,所以应当就当前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联系进行探讨,并就在内部控制工作中预算管理工作发挥作用的途径进行研究,全面推动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施俭.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运用浅析[J].财会通讯,2010(04):96-97.
【2】曹瑞.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9(19):78-79.
【3】樊玮.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运用[J].环球市场,2018(10):30.
【4】施俭.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运用浅析[J].财会通讯,2010(11):96-97.
【5】陈宝进.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商业,2012(36):147.
【6】李晓红.浅析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中的预算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0(1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