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含灵 钱炎非 吕亚蓓 康释丹
摘 要: 庙会文化是我国民族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充分反映了农民群众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庙会文化在历史变革的过程中正面临着遗失的危险。“庙会”曾在千数百年间的商品交换和人民精神生活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庙会文化 前童元宵行会 乡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要讨论传统庙会的当代意义,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庙会。庙会一般有这样几个构成要素:以某一个神明或者人物的庙宇建筑作为核心的依托,在特定的一天或者一段时期,拥有相当数量的参与民众,有特定的流程仪式或者庆祝风俗,以上几点综合,形成了一种周期性的群体活动。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人民群众缺乏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认识,也缺乏改变自身条件的许多要素,所以会将自身的期望寄托到某个神明偶像的身上,再通过上香,跪拜,祭祀,歌舞等形式“娱神”,并幻想神明替自己完成愿望,进行心理安慰。据《魏书》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将神像佛像搬运出寺庙游街的风俗,行人前往跟随观赏,具备了庙会的雏形。
庙会遍布全国各地,分布广泛,比如河南以关帝庙的分布最为广泛,浙江绍兴的大禹祭,缙云黄帝祭、德清防风祭。祀奉地方保护神的最多, 其中永康方岩庙会、上虞曹娥庙会、道惠夫人会、陈十四夫人会、富阳孙钟诞辰庙会,等等。山东庙会还根据庙会职能不同详细划分为“香火会”和“骡马会”。行业神中, 茶业的, 有磐安赶茶场;蚕桑业的, 有含山轧蚕花;菇业的, 有庆元菇神庙会;制笔业的, 有善琏蒙公祠庙会等。
传统庙会由来已久,规模庞大,分布广泛,并且发挥着巨大作用,那么,传统庙会都具备哪些功能呢?我们以前童元宵行会为例,进行分析。
一、庙会发挥的作用
前童元宵行会是宁海前童塔山童氏族人每年元宵节期间举行的迎神祭祖、欢庆佳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活动的宗旨是纪念祖先童濠带领族人开渠凿砩、灌溉农田的功德,并祈愿年景丰收,是较为典型的一个庙会形式。庙会一般分为堂会、祭祖、巡游、拜岁、灯会等部分,由童氏后人领头,集结多方力量举行的综合性盛会。
政治方面:增强地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维护地区和谐稳定。活动由童家后人领头,正月初十中午,各房房长在童氏总宗祠召开堂会,商量行会活动。吩咐值砩田户(当年维护水利设施的农户) 张贴催丁票 (行会活动通知),敲锣告知族人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早做准备。
在庙会活动中,人们因为同一种期望和信仰,被当地具有地位名望的家族聚集起来,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的凝聚力,各行各业相互协作,进行有效的沟通。而这种领头的家族成为庙会的核心,承载着该地区人民的信任与关注,从而形成的社会凝聚力和乡土意识,是保证庙会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而接下来的祭祖活动中,十四日凌晨,值砩田户在童氏总宗祠和塔山庙、秧田头摆放三牲五谷、果品糕点等祭祀祖先。行会队伍经过的各家也在巷弄角和门前祭祖。按照特定仪式进行的祭祀活动,代表了民众对于一种规则和秩序的承认,这种对于规则和秩序的敬畏,是保证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许多庙会活动虽然人员往来复杂,集市热闹嘈杂,但乱中有序,井然有序,是人民对于服从秩序的认可。
经济方面:促进商贸往来,有利于各地区的商品交换,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成为“物资交流大会”的载体。
宁海位于浙江客东部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北连奉化区,有山有海有平原,为宁海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美和丰富物资。庙会活动所带来的大量往来人员是滋生集市的绝佳场所。而因为一个庙会的名声吸引,除了本地商户之外,也会有大量的外来商户到达此地进行贸易往来。一来刺激了商业发展,二来不同货物的跨地区交流也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庙会的会期较长,交易时间集中,商品数量大,种类和档次齐全,而交易的规模也较大,因此在地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方面:庙会是许多民俗文化的载体。庙会是民族民间艺术的滋生地和孵化器,比如在前童元宵行会中,办灯会时十四日晚上,各家各户及鼓亭、抬阁、秋千都点亮灯笼,施放镜花,巡游至深夜。十五日晚上继续巡游,达到高潮。此外,还有舞狮闹房、送镜花筒等习俗。行会期间,童氏族人制作汤包、麦饺筒、麦饼等传统美食款待来客。其中鼓亭,抬阁,秋千灯笼的制作工艺就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汤包、麦饺筒、麦饼等传统美食,则是承载了当地特色饮食文化。更不用说在庙会期间集市上戏台,杂耍,魔术等民间艺术,通过庙会这一舞台大放异彩。如果失去了庙会这个依托,虽然这些艺术和文化也能继续存在,却得不到庙会这样大规模的集中展示和发展。
情感方面:抚慰乡愁,代表家乡。庙会是无数人民的心灵寄托。它作为一种文化地标,代表了很多人心中家乡的形象。庙会中的祭祖活動也加深了人们对于家族,亲情,故土的依恋和敬畏。家乡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难用某些词汇具体的形容出来,可能是口音腔调,可能是某种特色的菜品,可能是某个建筑,某个习俗,而这些都能够在庙会中得到,综合的体现。对于家乡的情感势必会引领着人们投入到对家乡的建设中,帮助家乡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二、庙会对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意义
庙会具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与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富足,庙会能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很多职能不再只有庙会能够完成,那么庙会对于现代社会,还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吗?
(一)缓解乡愁,留住城市记忆 乡愁一开始描述的是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时期,离乡的人们因为无法回到故乡所产生的漂泊感与惆怅。但在交通条件日益发达的今天,回家已经成了很容易的事情,父母亲人也不再遥远。但似乎回到了家乡却并没有有效地缓解乡愁,许许多多的人在物质生活逐渐富裕的时候,精神上却时常感到空洞和茫然。截至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千百年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故乡的面貌也日新月异,常年出去打拼的游子回乡,面对着变得陌生的故乡,乡愁自然无法得到缓解。
那么如果能将庙会文化进一步发展,将故乡的特有元素,将声音,气味,味道上的记忆,通过庙会继承,再重新展现,让人们对于家乡的期待得到回应和保留,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乡愁现象,抚慰人们心中的“漂泊感”。
(二)传承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各种民间艺术。庙会文化是我国民族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它充分反映了农民群众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而庙会这一形势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庙会本身就是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的集结体,许多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庙会环境中得以起源发展,所以在庙会活动中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位置来安置他们。比起单独的保护和发展,集中保护发展,互相協助相互合作或许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永康方岩胡公庙会“十八蝴蝶”的歌舞表演,就是发源于庙会的。
(三)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凝聚力 在对于庙会文化的研究过程中,应该通过发觉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我国传统文化时常存在着与普通人民群众距离太过遥远的问题,因为文化的晦涩所以人们很难接受和认可,更无法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庙会提供给了人们一个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机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名录里的文字表述,而是鲜活的,生动的触手可及的存在。比起书画展览,文艺会演,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庙会显然更为亲切,也更能得到认可。人们通过庙会这一载体,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加强文化认同,提升凝聚力。
庙会是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它绝不是落后和迷信的产物。庙会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比寺庙文化要更为复杂,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上层建筑,一种社会生活。庙会文化是一个群众性、风俗性和民族性很强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影响力大、面向广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地域的繁荣是离不开风俗文化的,研究庙会文化,掌握它的发展规律和变迁规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我们要加强对现时的庙会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并客观地评价庙会文化的变化。我们要承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研究庙会文化的当代意义不仅能够唤醒世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还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其背后少有人知的文化现象,有利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促进文艺事业的繁荣。
(指导教师:范志强、罗素平)
参考文献:
[1] 顾希佳.传统庙会的当代意义 :以浙江为例[J].浙江学刊,2010 (6).
[2] 张志磊,于振.论推动当代庙会发展的动因——以宁波鄞江桥“十月十”庙会为例[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0 (1).
[3] 高占祥,论庙会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4] 欧阳君山,金戈.农村集市庙会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5] 聂凤峻,刘俊杰.因势利导,发挥现代庙会的积极作用[J].民俗研究 ,1994 (29).
[6] 章亚萍,周益,褚子育.前童元宵行会[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9.
作 者: 耿含灵,钱炎非,吕亚蓓,康释丹,浙江万里学院本科生。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