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李树经
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简称双控体系)是基于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进而实现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顶层设计。自2016 年山东省启动双控体系建设以来,在体系建设、评估验收和体系运行过程中,无论从政府监管角度还是企业层面,均发现诸多的不足。针对目前情况,要做好双控体系建设的持续推进,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我们首先必须要梳理出当前制约双控体系有效运行的症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地改善工作。本文尝试从基层安全管理的角度帮助生产经营单位理清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地建设双控体系,欢迎广大安全生产同行批评指正。
安全生产双控体系建设依托的是企业建立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双控体系建设反过来又能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通过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实现防范重大事故的目标,可以说是双赢之举。
如上所言,开展双控体系建设必须依托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制度规程、教育培训、监督考核机制等管理资源,即需要企业建立有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如果一个企业连配备基本的安全管理人员都做不到,在此基础上开展双控体系建设则属“缘木求鱼”,难有作为。这一点在较多中小企业层面表现最为突出。笔者认为,我们仍要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真正做实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做好双控体系建设。鉴于以上认识,目前双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较多企业对双控体系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主要负责人重视不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但迫于监管压力,委托第三方被动而为。因此很难将双控体系建设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落实到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中,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落实上存在被动应付、走过场现象。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严格执法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较多的企业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如果不能实实在在的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如何落实?安全管理体系如何能够完善?没有了安全管理基础,安全生产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凭什么来保证双控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2)企业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尤其是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专业人员积极引领,大家对风险理念、隐患排查都不理解的情况下,无法有效辨识风险点并进行控制,也就奢谈双控体系建设了。
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做。安全生产必须要有人管,而且这个人要会管,会管的前提是要掌握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掌握正确的安全技术方法。通过近几年的隐患排查实践了解,很多企业要么无人管,要么只安排专门的人管资料。为什么要专人管资料?其实就是为了迎接各类检查,把安全生产的档案资料摆弄的整齐,是不会真正防范事故发生的。如果这些企业配齐了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认真记录了企业日常生产进行管理的档案并为工作所用,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自然也就提升了企业的安全等级。但残酷的现实是很多企业的资料文件是由第三方提供的,弄虚作假的比例较大,在这个现实中,完善双控体系建设是否就成了奢谈?
(3)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安全生产管理的氛围,一线员工层面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不精,而双控体系建设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专业性相对偏高,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又需要生产全过程的全员参与,故而双控体系难以在企业生根发芽。
安全生产需要全员参与不是空话,双控体系建设更需要全员参与,只有一线员工更好的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事故防范才有保证。但目前一线员工层面受企业用工方式、薪酬待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安全意识不强、操作技能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双控体系建设需要基础,这个基础离不开员工的积极参与。
(4)双控体系标准的顶层设计存在瑕疵,有些标准人为化简为繁,过于注重形式化的方案、制度等基础管理文件构建,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水平及现状,而且隐患排查治理标准等检查项目列表过于模糊或复杂,都对企业产生一定的误导,导致企业认为该项工作不接地气或无所适从。
笔者作为基层管理者这个问题不宜多谈,但作为顶层设计者似乎应该仔细听听底层的声音。“忠言逆耳”,闲暇反思总不是坏事。
(5)部分不负责任的第三方急功近利,目标只有“盈利”,套用千篇一律的模版批发式经营,缺少对企业有效的帮扶培训,结果是企业花了钱,买的是负担,增加的是困惑。
似乎从2016 年山东省推行双控体系建设以来,作为安全生产咨询服务的第三方如“雨后春笋”遍地都是,而且业务范围从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文件的包办编制,再到双控体系的大包大揽,忙得不亦乐乎,钱包鼓鼓,且行情一直看涨。但这种“替代性保姆式服务”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多少作用笔者认为是个问题。
(6)企业缺少对不确定风险的管控意识。这里所谓的不确定风险是指企业常规作业活动之外的、伴随检维修作业活动或外包等工作而带来的风险。
生产活动是动态的,风险又是伴随动态的生产而不断变化的,事故往往伴随着非正常作业活动而发生。以检维修作业活动为例,动火作业、登高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诸多危险性作业都发生在检维修过程中,而检维修又属于企业非正常作业活动,外包社会力量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被企业忽略其风险,故而管控不到位。
检维修作业等非常规作业流程复杂,风险因素较多,但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各行各业又千差万别,仅仅靠第三方千篇一律的管理模版是无法涵盖的,这是我们要关注、重点管控的风险因素。
(7)在企业没有充分理解、消化标准和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大跃进、运动式的双控体系建设似乎有拔苗助长之嫌,由于没有采取在高危行业进行经验积累、有序在各行业推进的策略,看似双控体系在全省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实则上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分散了监管部门的精力,在得不到企业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导致企业负面、不和谐声音较高,也一定程度影响双控体系的实效。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急切希望用有效的双控机制解决所有问题,客观上大家也能够理解政府监管层面对安全事故频发心急如焚的态度,急切想控制事故发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安全生产是个系统工程,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保证可靠、受控,片面的关注一点,能保证局部可靠或风险可控,但不能保证整个系统可靠,也不能从根本上防范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系统工程是为了最好地实现系统的目的,对系统的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因此,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应该有一套最优运行方案,体系不合理或过于复杂就会产生混乱。安全生产双控体系的提法本身就值得商榷,好在大家也都理解双控体系的含义,在此不再纠结名称是否妥当,仅对如何发挥双重预防机制对事故风险防范谈几点建议。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对重点监管企业负责人定期安全生产述职考评,基层应急管理部门(比如乡镇、街道层面)则定期组织辖区企业负责人召开安全生产述职会议,由企业负责人亲自汇报双控体系建设情况,督促企业负责人把双控体系建设入心入脑。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是风向标、领头羊。一个组织,只要领头人重视安全生产,其他人肯定也会唯领导马首是瞻。建立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述职制度是对企业主要负责人施加安全生产压力的一种方式,督促他们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这如同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培训,抓关键少数,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组就像细胞一样,是企业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企业的管理基础,班组长是兵头将尾的重要角色。企业所有和生产经营有关的事项都需要在基层班组得到落实,安全生产的管理基础应该也必须在班组一线。
一线班组如果不能定期开展安全活动,就谈不上开展班组安全检查、进行现场应急处置以及提高人员安全素质培训等系列工作的开展,基层岗位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更无从谈起,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培育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土壤和氛围,实现的是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局面。
借着全省安全生产“大警示、大培训、大考核”活动的开展,要求为企业提供辅导、帮扶服务的第三方机构,要做好企业内部的双控体系宣贯培训工作,要“动之以风险理论,晓之以安全标准”,尽可能做到全员参加培训、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安全教育培训,帮助企业培养安全管理骨干力量。
一般来讲,政府监督部门只是监管企业哪些做的不对,并不教给企业防范的方法和措施。而第三方机构恰恰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防范措施和方法,防患于未然。希望第三方机构从“家庭保姆”变成支援主力部队作战的“总后勤部”。
从安全生产监管的角度,要集中监管力量,整合专家资源,强化高危行业、高风险点的监管,防止频繁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具体措施可以结合双控体系建设工作,要求企业全面排查、梳理本企业可能存在的危险性作业种类,要求企业必须强化危险作业审批管控意识,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企业的风险辨识必须要对检维修等非常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识别风险,明确管控措施,突出重点的把安全工作做好。
对广大中小企业,建议减少双控体系评估验收标准中对企业体系建设方案、建设领导机构、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等基础管理文件关注度,重点要求企业开展风险辨识、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等实际技术性工作,同时不间断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并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是个老话题,很多优秀的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多年来形成了符合自己实际和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表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山东省开展双控体系建设以来,在如何编制检查表方面给企业带来困惑,也对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带来冲击,如何整合、吸收双控体系的新要求需要企业慎重思考。
仅就目前使用混乱的安全检查表而言,要求企业重新梳理、完善各类安全检查表,以简单实用、便于操作为原则,针对各企业风险实际,建立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安全检查表和岗位点检表。
必须杜绝第三方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对企业双控体系建设的包办服务,企业要求第三方提供技术辅导、业务培训的同时,重要的风险辨识和管控策划等实际工作应由企业参与或独自完成,即使企业第一次做得不专业、不够好,但毕竟是企业“亲自动手、亲力而为”,能够促进企业加深对双控体系的理解,强化企业的风险管控意识。
就双控体系建设而言,要求企业完全靠自身力量完成困难重重,双控体系建设靠得是企业实实在在的行动,而非搭便车、走近路的套用模板。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必有差异。关于双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之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之言乃笔者工作感悟,如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更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