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利益诉求下的建设项目资源规划要素保障探索与创新

2021-04-01 00:43胡文涓
中华建设 2021年1期

胡文涓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落实完善资源规划要素保障,从而加速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但是如何发挥部门重组后资源规划部门的重要抓手作用,还需要积极地探索实践,以充分释放出本轮机构改革的红利。本文结合资源规划部门工作现状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在多元利益诉求下推进资源规划要素保障。

一、引言

最新一轮的国家机构改革,对自然资源部门进行了重组,目的就在于扫除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中政出多门、标准不一、权责不清、空间重叠打架的体制机制障碍,消除部门内耗,提高管理效率,持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然而由于上位法律法规仍在修订完善当中,在目前工程建设领域,地方政府的部分审批事权仍旧归上级政府,以土地供应为例,从用地申请到取得土地使用权,需要经历从选址及用地预审开始,到土地征收、农转用、林转用、用海审批等多个审批环节,涉及多层机关组织进行报批审核,审批链条长,花费时间快则几个月,慢则一、二年,这不仅影响了工程建设的工期,还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违法违规用地的出现。

为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发挥好重大重点建设项目支撑经济向上向好的“压舱石”作用,资源规划部门应当加快建立并完善权责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增强资源规划要素核心保障能力,实现从规划编制到项目落地全链条统筹管理目标,加快推动规划蓝图转变为项目施工图,提升城市资源规划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二、多方利益诉求

1.政府自我改革创新诉求

国家机构改革赋予了自然资源部门“两统一”职责,即: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管理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因此,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是资源规划部门最重要的使命,而加快政府自身革新是精准发力、效能提升的必然要求。

新形势背景下的资源规划部门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空间规划融合,重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用地用林用海报批融合,将原国土部门的土地报批、原市政园林部门的用林报批和原海洋部门的用海报批整合至同一个部门,由资源规划部门统筹各类资源要素保障和报批工作,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用地、用林、用海的报批由跑多个部门变为只跑一个部门;三是审批程序融合,再造审批流程,全面推进审批提速增效,推行“两书合一”“三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等一系列改革,缩减审批时限。

2.企业经济利益诉求

对于企业而言,质量、成本、时间是单个工程建设项目最关键的经济评价指标,三者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质量和时间影响着成本,成本又约束着质量和时间,时间影响着质量的提高。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里,由于涉及工程建设审批事项多、链条长、不定因素难以预测,能否按计划获得土地、能否按时开工面临着各类风险,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资源规划部门作为城市的土地主管部门,若能在土地供应之前提前开展用地空间梳理,摸清企业涉及资源规划要素的各种“节点、堵点、焦点”,提前细化分解项目要素保障问题并着手解决,为城市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项目落地提供强有力的资源规划要素保障和服务,既为企业争取了前期时间,压缩了拿地时间成本,又能保障建设项目快速落地实施。

3.社会公众民生诉求

在服务民生方面,资源规划要素保障工作也应当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权力清单”转变为“服务清单”,善于知民情、纳民言,真诚帮民困、解民忧。一是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项目落地,增加优质民生服务资源供给,提升民生“补短扩容”工作效率;二是简化不动产抵押登记手续,支持商品房和二手房转移登记网上办理,实现水、电、气、广电过户可与存量房转移登记联动办理等,实现“一次办好”,增强群众办事便利度、快捷度和满意度;三是重点解决机构改革前长期未能推动的疑难问题,主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力量化解群众反映强烈、沉淀多年的产权办理历史积案,充分保障老百姓的权益。

三、资源规划要素保障实践路径

1.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

(1)组织保障

组建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资源规划要素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设立工作目标,编制任务清单,落实责任部门,明确任务时限,依托信息化平台,持续提高资源要素保障效率。在摸清全年资源规划要素需求的基础上,加强谋划、统筹、调度,从理清项目落地各个环节入手,着手研究招商谈判、用地报批、征地拆迁、土地供应、审批服务等环节存在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提升资源规划要素统筹保障能力,实现从机构改革前的等待收件、程序审批,转变为机构改革后的主动服务、同步审批,再进一步深化到提前调度、快速审批。

(2)制度保障

①制定分类分级调度细则

建立“横纵结合”保障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明确的、操作性强的工作细则,为资源规划要素保障日常工作开展提供指导。明确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各角色职责:相关领导是推动重点建设项目的主要调度人员,是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提供决策支持的督促人员;调度处室负责跟踪项目进展,并及时推进问题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分管局领导调度统筹;责任处室是资源规划要素保障的具体执行者,根据项目所需保障的要素,分别开展项目选址、农转用、土地房屋征收、占林审批、用海审批、建设审批、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相关业务。各相关处室通力配合,形成合力,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难点问题,要加强研究,强化联合决策,共同推进解决。

②开展监督考核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既鼓励创新、表扬先进,也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郁氛围。由资源规划要素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联合效能部门开展针对性的督查督办,定期检查并通报各责任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对执行不到位、开展工作不力等突出问题,要限期整改,并纳入绩效管理体系内容。同时,探索建立试错免责机制,真正解除改革创新者的后顾之忧,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资源规划要素保障改革创新实践。

2.建立统一信息平台,推行精细化管理

(1)建设必要性

针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多、来源广泛、类型复杂、要素保障周期长等特点,采用传统的表格填报工作进度、领导口头调度上传下达的工作方式,费人费时且易出错,繁复的重点项目基础信息、投资推进信息等数据无法及时、准确、方便地梳理统计,同时,缺乏行之有效且简便易行的监督推进工具,导致项目计划缺失、跟踪预警缺乏、重点项目推进滞后、出现问题无法及时暴露。由此可见,传统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形式,难以为项目落地提供及时、有效的要素保障,导致耽误项目推进的宝贵时间。急须建立一个统一的项目汇集、任务分派、进度直观、可调度、可督办的信息平台,更好地辅助重点项目要素保障的调度管理工作。

(2)平台功能设计

①重点项目库管理

搭建重点项目库管理模块,实现建设项目的分类汇总管理。包括新建项目、项目信息管理、项目启动协调等。项目库用分类管理模式,区分需资源规划要素保障和无须资源规划要素保障的项目。对于无须要素保障的项目,可在库中进行标记,无须开展协调工作。需要要素保障的,则根据保障工作规则开展业务流程。同时,注重项目逻辑关联管理,充分考虑不同来源项目重复的问题,将已明确为同一项目的进行合并关联。对于包含多项目的项目包,则需进行子项目的关联管理。

②重点项目“一张图”

结合项目库项目的空间信息,结合项目分类信息和各要素的状态进行综合展示、分析及应用,实现重点项目“空间管理”和“带图调度”。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空间定位、空间量测、信息标注查询和多屏幕对比等地图基本操作,数据加载、组合条件查询、专题统计,提供资源目录、导入空间边界文件、打印输出、坐标信息输出、截屏输出、打开图例等功能。

③多业务信息关联

为充分发挥要素保障调度管理平台的调度角色,遵循“一体化”设计原则,打通调度管理平台与项目生成、一体化审批等信息平台的数据共享渠道,将项目办理进度、空间信息等进行充分关联,尽可能减少经办人员的重复录入,提供空间、国家统一代码、关键词等索引条件,经办人员完成关联标记后,实现跨平台项目关联。

④专项报表统计

为便于经办人员掌握要素保障工作最新进展情况,平台需提供专项报表统计功能。要素核实情况采用符号化样式,表达效果形象、直观,支持不同筛选字段的叠加统计,可按辖区范围、项目来源、项目类型、调度处室、责任处室、审批清单要素等实现自定义筛选,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统计需求。

四、结语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资源规划要素保障是关键一环。坚持资源保护和要素保障两手抓、两手硬,科学统筹空间布局,高效配置资源要素,高质量利用土地资源,改革创新赋能服务,实现规划引领有高度,保障发展有精度,盘存拓增有力度,惠民利企有温度,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