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铱格 屈鹏举
本文从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当中研究其兴衰的原因,并就当前西安在全国、区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地位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各种资源条件因素,分析论证西安再次兴旺发达的可行与必然性。提出了在大西安发展建设的新机遇中关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中凸显地方特色等的策略和创建全国领先的文化西安设想。
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西安无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因而被列入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与罗马、雅典、开罗齐名。
抛开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城垣雏形不说,从周文王、武王建沣、滈两京双子城至今已3600多年。建都历经十三朝(亦有十四、十五至十七朝之说)1100多年。然而,从李唐衰亡,大梁太祖定都开封(公元907年)五代开始,作为大一统帝都长安,从此失去了1100多年的地位与繁华。期间虽然也做过一些割据政权的首府都城,但也风光不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人的因素固然重要,不可抗拒的是东部地区航运的兴起,港口城市的迅猛发展。以农耕文明为主的西北地区优势地位逐步被交通发达、工商繁荣的东部所取代,交通条件的优劣是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九大后,国家对西安日益重视,这是西安再次兴盛的又一绝好机遇。现就此从历史、现状多方面分析,并提出一些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周秦汉唐,长安辉煌了1100多年。从李唐灭亡时的长安,中经明太祖改为西安至今也是1100多年。期间沉默了千年,直到1936年的“双十二事变”,唤醒了西安,震惊了世界。这个城市地位的重要性,再次进入世人的视野。从汉高祖始称长安,到明太祖改名西安;从长治久安到安定西北。虽然将大一统的核心改变为区域中心,但这座古城对江山社稷“安定”的地位意义没有改变。“长安自古帝王都”,虽然周秦汉唐辉煌不再,其仍壮志不已,雄心勃勃引领西北。从新中国诞生之初的“一五”期间,西安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与兰州等城市率先进行了第一批城市规划。成为中央西北局驻地、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地位日显重要。
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要在内地、在西部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这是历史的趋势、时代的需要、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事实上,陕甘宁青新,另加近邻蒙晋七省区,西安依旧是实力雄厚的唯一副省级城市。建国后的科教文化、军工产业布局对“安定西北”和新中国的长治久安仍然有着十分重要、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意义。
就城市资源来说,西安土地平坦丰足,工农兼宜。引汉济渭,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饮水问题。南依秦岭绿屏,北跨泾渭两河,素有八水绕城之说。西水电,北油气煤,更有日益完善健全的交通体系。被列为国家“十三五”建设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密布强大的航空、铁路(高铁)、公路网络弥补了西安作为内地城市千百年来的交通短板,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今天,陆上交通恢复优势后,这些区域位置、自然环境、资源配置、人文要素等综合条件无疑在七省区城市中最为优越。更不用说,充满神奇色彩的古都魅力吸引着世界。西安对西北的影响带动毋庸置疑,西安城市的发展壮大占尽先机。
一个城市的特色,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是经过千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产生形成,并以文化的形式提升彰显,以独特的外形和内涵给人以视觉感受与切身体会。西安从史前文明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近现代社会,一脉相传。几千年来遗存地下的陵寝墓葬就是古代文明的宝库。地上的宫城楼台、历史街区就是这种特色文化的空间表现。成百霸主君王、上千贤臣良将,有说不完的前朝故事;诸子百家、文人骚客,数不尽的纵横学派、诗词书画。多民族聚集,形成的民风语言习俗,加之西安的自然气候、山川地理、环境氛围,共同构成了西安的地域特色。如果没有这些特色,西安就不成其为西安。特色是不可以无中生有的去“创造”,只能是对原有的“元素”去“塑造”提升、突出彰显。这些特色的恰当应用就应成为规划未来大西安不可缺少的要素。继承不等于复制,彰显并非虚构。这样的继承、提高、彰显,才能给古城注以强劲的元气和新鲜的血液,在新的时代再现辉煌。
中国的城市规划应该从汉长安城算起,到隋唐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规划突出了皇权至上的地位,设置城市核心、中轴,对称布局。街坊正交,构成棋盘式方格路网,以及对河湖水系的利用。这种理性的规划对后来汴梁、大都等城市规划有着很大的影响,也形成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手法特点。明、清直至新中国成立相当一段时间,西安的规划都基本遵循这一原则,保持了城市的传统风格。08版(2008—2020)规划实施时,钟鼓楼广场、城墙内外、西大街改造、雁塔南广场、唐城墙遗址公园、汉城遗址保护等的建设,突出了继承创新的规划思想。使这些区域的空间景观、环境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充实了古城文化的内涵。当然,多年的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进行大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中,首先应该把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编制和执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良好、环境宜居、科技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金市银市。目前,人们对城市的选择,考虑的不仅仅是收入水准。一个城市的好次虽然不能离开经济,但也不能单纯的以“GDP”而定。“风物长宜放眼量”,发展经济,不以环境为代价,不争一时之短长。
实施规划,城市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城市设计并非仅从三维空间去设计城市,而是从城市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人文习俗等去梳理、提取精华。从空间形体到平面布局;从环境景观到文化内涵;从给人的视觉体会去表现这个城市的精神灵魂和与众不同,也是对城市特色的具体彰显。抓住了城市的特色就等于抓住了城市的发展优势。
西安的科技文化和古城同样久负盛名。如再赋予西安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和谐安祥、便利宜居的城市氛围,配套以相应的政策,相信定有众多的高端科技人才到来;大量的知名工商企业、金融团体入驻;大批的各行业建设精英投入建设的洪流。
目前,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八路军”,打造万亿级高新技术产业,将以铁的事实证明科技的巨大力量。
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当人们走进半坡、陕博、兵马俑,大小雁塔,再到碑林、书院门,尽情欣赏古人开疆扩土,文治武功,书法技艺,诗词歌赋的豪壮与优美。瞻仰七处世界文化遗产,让人振奋,让人倾倒。如再将西安的古今文学、戏曲艺术、书画皮影、镌刻雕塑等整理博览,更是锦上添花,增加西安的文化氛围。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到来,使这个本来文化底蕴就深厚的城市更加文风浓郁、神采飞扬。生机勃勃开创文化西安、经济强市的新局面、新辉煌。相信西安将以另一种全新的姿态走入全国城市的前列。
诚然,机会千载一遇,前景壮丽美好,但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宁让发展等规划,不让规划等发展”,大西安的城市建设与发展,首先是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对于城市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等与民生密切相关和影响城市发展的用地性质应坚持;新的建筑不能再成为城市今后改造提升的包袱,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城市绝非仅仅是高楼大厦所能证明的;重视城市管理,维护市容秩序,规范行为,从细微入手引导市民良好习惯的形成和素质的提升。期待西安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大都市,成为世界的“文化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