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大棚芦笋夜蛾类害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1-04-01 07:07毛晓梅柏超杨健宁国云刘成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发生量斜纹芦笋

毛晓梅,柏超,杨健,宁国云,刘成成

(长兴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浙江 长兴 313100)

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属温带植物,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以嫩茎供食用,芳香鲜美,柔软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价值高,具有抗肿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欢,被誉为“蔬菜之王”[1-2]。近年来我国芦笋产业迅速发展,栽培面积、产业链不断扩大[3]。长兴县作为浙江省芦笋的重要产区,2019年大棚芦笋种植面积已达到800 hm2。随着芦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芦笋产业的重要因子[4]。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iibner)是长兴大棚芦笋的主要夜蛾类害虫,虫口密度大时可将芦笋嫩茎咬食干净,嫩头被蛀空,危害程度严重[5-6]。其昼伏夜出、寄主范围广及世代重叠,加上农户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致使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对很多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明确大棚芦笋上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将有助于制定夜蛾类害虫的科学防治策略,对有效防治芦笋虫害,提升芦笋产品安全与品质指标,促进芦笋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性性诱剂诱芯及诱捕器购自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方法

本试验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专用性诱剂诱捕成虫的方法监测其发生动态。在长兴县南部乡镇和平镇长城村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芦笋基地性诱剂诱控区和非诱控区各选择1户种植户建立2个监测点,在北部乡镇水口乡后坟村炳其家庭农场芦笋基地建立1个监测点,共设置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定点2个大棚(其中1个大棚不使用夜蛾类药剂防治,另1个大棚用药防治夜蛾类害虫),棚内分别安装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性诱剂各1套和温湿度计1个,诱芯45 d更换1次,于2019年4月初至10月底,每日监测、记录棚内温湿度和诱虫量。依据每日虫量监测数据,以旬为计量时段,累计每旬成虫诱捕数量,分析发生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斜纹夜蛾的发生动态

如图1~3所示,3个监测点中斜纹夜蛾发生量以监测点1最大,不施药区和施药区诱虫量分别为623头和702头,监测点3发生量相对偏小,诱虫量分别为75和50头。监测点1不施药区斜纹夜蛾成虫表现出3个高峰,施药区斜纹夜蛾成虫表现出2个高峰。监测点2受台风影响,8月10日大棚刮倒后未监测,但上半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峰在不施药区和施药区均表现明显,施药区蛾峰高于不施药区,这可能与大棚内虫源基数不同有关;施药区6月防治后蛾量下降,而不施药区斜纹夜蛾在7月下旬又开始上升。监测点3表现出2个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下半年发生高峰应为主峰,施药区虫量明显降低。发生量大时蛾峰较多,且世代重叠严重,峰期延长,自5月中旬开始为害,至9月达到为害高峰,8—10月为主害期。

图1 监测点1处斜纹夜蛾诱虫量曲线

图2 监测点2处斜纹夜蛾诱虫量曲线

图3 监测点3处斜纹夜蛾诱虫量曲线

2.2 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

从图4~6所示,3个监测点中甜菜夜蛾发生量以监测点1最大,不施药区和施药区诱虫量分别为1 036头和961头;监测点3发生量相对偏小,诱虫量分别为139和96头。监测点1不施药区甜菜夜蛾成虫表现出3个高峰,6月中旬至7月中旬有1个高峰,9月上旬有1个高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有1个主高峰,该峰为发生量最大的一个峰,诱蛾量占65%;施药区甜菜夜蛾成虫表现出2个高峰,在用药防治的情况下,9月上旬的高峰未出现。监测点2受台风影响,8月10日大棚刮倒后未监测,但6月上旬至7月上旬峰在不施药区和施药区均表现明显,不施药区甜菜夜蛾在7月下旬又开始上升。监测点3表现出2个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下半年发生高峰应为主峰,施药区虫量明显降低。发生量大时峰次较多,且世代重叠严重,峰期延长。自5月下旬开始为害,至9月达到为害高峰,8—10月为主害期。

图5 监测点2处甜菜夜蛾诱虫量曲线

图6 监测点3处甜菜夜蛾诱虫量曲线

2.3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由于受台风影响,采用台风前5月上旬至8月上旬同期诱虫监测情况分析,绿色防控区(监测点2)和非绿色防控区(监测点1)斜纹夜蛾总诱虫量分别为159头和324头,甜菜夜蛾总诱虫量分别为223头和337头,大棚芦笋绿色防控区连续5年集成应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杀、科学用药等技术,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诱虫量明显低于非绿色防控区,与田间实际的发生情况及为害程度一致,绿色防控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次,降低农药用量5.3 kg·hm-2。

2.3.1 农业防治技术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食性杂、寄主植物多,应减少田间插花种植,不连续种植寄主植物,以免人为延长寄主链。通过科学灌溉,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合理配置磷钾肥,改善芦笋生长营养条件,减轻病虫发生。清洁田园,清除杂草,结合田间夏冬两季割茎去叶,移走枝叶残体,以减少虫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夏天进行高温闷棚,杀死虫、卵和蛹。还可进行人工摘除卵块和捕捉高龄幼虫,集中销毁,降低来年的虫口基数。

2.3.2 生态调控技术

在路边、棚间种植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食源和繁殖场所,提高田园生态自控能力。在大棚芦笋管理、农事操作活动中,避免施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大的农药,做好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保护。

2.3.3 理化诱杀技术

大棚设施栽培芦笋,利用防虫网阻隔成虫进入。根据成虫趋光性,在芦笋种植园悬挂风吸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也可使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性诱剂诱杀成虫,一般每个大棚(300 m2左右)使用性诱剂诱捕器各1个。把诱捕器固定在大棚内,安置于芦笋茎叶上方10 cm处,在使用4~6周后及时更换诱芯,以提高防治效果。

2.3.4 科学用药技术

加强监测预警,当害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应掌握在卵孵高峰和低龄幼虫期,使用苦参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茚虫威等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在第1次施药后,隔5~7 d调查1次,对残留虫口密度高的,再防治1次。要注意农药的合理交替使用,延缓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并注意用药后的安全采收间隔期,防止芦笋农药残留超标。

3 讨论

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在浙江、江苏年发生5~6代,10—11月份危害最重,该虫世代重叠,越冬不明显,无滞育现象,各虫态的发育适宜温度为28~32 ℃,在33~40 ℃高温下生活也基本正常。卵的孵化适温是24 ℃左右,化蛹的适合土壤湿度是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蛹期为11~18 d,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抗寒力很弱,夏秋季的持续高温、干旱非常适合其生态发育要求[7-9]。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发生程度与温度、降雨日、雨量关系密切[10]。长兴县太湖沿岸露地蔬菜斜纹夜蛾在7月底至8月上旬蛾量开始上升,8月中旬为害逐渐加重,10月为成虫盛发期,为害期在8月中旬至11月上旬;甜菜夜蛾在9月下旬成虫突增,9月底达到成虫高峰,集中为害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11]。本试验监测表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大棚芦笋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成虫发生的主高峰,8—10月为主害期,与露地蔬菜上的发生规律基本一致;大棚芦笋棚内温度基本保持在26~38 ℃,湿度基本保持在23%~37%,为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冬后虫源。因此,大棚芦笋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表现出成虫高峰,应为大棚内越冬后虫源,也是大棚芦笋上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发生程度重于露地蔬菜的原因;7月40 ℃以上高温和12月封棚前10 ℃以下的低温影响了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是全年的低发期;大棚芦笋的封棚期在1月上旬至3月中下旬,其他时间卷腰膜通风,未用防虫网隔离,大棚内外相通,这可能是下半年未用药区与用药区发生量差异不明显的原因。斜纹夜蛾是杂食性、暴发性害虫,在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措施压低虫口基数,加强监测预警,实施达标化学防治。

猜你喜欢
发生量斜纹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新衣软又暖
基于眼高刻槽数预测松褐天牛发生量分析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六盘山地区落叶松红腹叶蜂发生量对温度与降水的响应研究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清新格纹
斜纹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蔗渣烧碱-蒽醌法蒸煮过程中甲醇的发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