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联合中药热罨包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21-04-01 13:06:50陈立英古剑虹陈文苑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证候肾病针刺

陈立英,古剑虹,曹 玫,陈文苑

(1.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 内一科,广东 广州 510220;2.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220)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变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常见原因,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对于2型糖尿病,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于病史超过10 a的患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也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30 %~70 %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1],随着病程进展,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而糖尿病肾病肾衰患者因病程长、血糖控制欠佳、代谢紊乱、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等原因大多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其症状多表现为感觉异常,对称性疼痛(也可单侧不对称),神经传导减慢,渐进性自下而上发展,多见于下肢,严重者可出现下肢关节病、皮肤溃疡、肌力下降而致残。祖国医学认为,“消渴症”主要病机在于津伤气耗,阴阳不足则血脉不充,血行不畅,瘀血内生,四肢经脉为瘀血所阻,故见肢体麻木、疼痛,症状表现为手脚趾麻木、皮色见苍白、蚁行感。本次研究,对我院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针刺疗法联合中药热罨包治疗,观察其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血透中心治疗的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且伴有肢端感觉异常、痛觉过敏、疼痛者,共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21例。观察组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3岁~77岁,平均(62.6±7.4)岁;透析龄6个月~5 a,平均(3.1±0.7)a。对照组中,男9例,女12例;年龄44岁~73岁,平均(63.9±7.2)岁;透析龄5个月~6 a,平均(3.3±0.6)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2]评定。患者均有糖尿病史、体征、症状,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四肢感觉异常、麻木、疼痛、发凉、感觉减退、过敏、针刺感、肌肉无力、肌腱反射减弱,检查5项中存在2项以上则可确诊,即温度感觉异常、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震动感觉异常、踝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版)》[3],分型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合并存在严重造血系统、肝肾功能异常、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患有精神障碍者;哺乳或妊娠期女性;无法配合本研究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给予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对患者施行饮食控制指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透析日静脉注射甲钴胺针(500 g,每日1次)+非透析日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每日3次)治疗,治疗12周。

2.2 观察组

在以上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进行针刺疗法联合中药热罨包治疗。针刺疗法:于血液透析时进行,选择患者双侧足三里、梁丘、三阴交、血海、地机、太白、解溪穴,采用平补手法进行针刺,指捻法泄气治疗,在得气后留针20 min。针对肾虚筋骨萎软患者,可选用太溪、丰隆、阳陵泉、血海等穴位。每周3次,治疗12周。中药热罨包:选用川芎、莪术、三棱、没药、白芥子、黄芪、当归、何首乌,粉碎成小颗粒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药包中,妥善密封,使用前用少量清水喷湿热罨包,置于光波炉中加热3 min~5 min,使其均匀受热后温度达到40 ℃~45 ℃,外敷于关元、气海、委中、涌泉穴,每次治疗20 min,每天2次,治疗12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震动感觉阈值(VPT)[4]: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PT进行测定。对患者第一足趾趾腹使用感觉定量检查仪(英国亨特利R2型)进行VPT检测。当10 V≤VPT≤15 V时,提示患者存在轻度深感觉障碍,为发生神经溃疡低风险;15 V24 V时,提示患者存在重度深感觉障碍,为发生神经溃疡高风险。②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医证候临床症状包括四肢麻木、四肢发凉、四肢疼痛、肢软无力、感觉减退、面色晦暗、肌肤甲错、疲倦乏力,根据症状从无、轻、中、重分为4级,分别记0分、2分、4分、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震动感觉阈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左右两侧下肢VP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右两侧下肢VP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VPT水平比较

3.3.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4 讨 论

糖尿病肾病进展至终末期需要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其中大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患者四肢远端感觉异常,病情严重者会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

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是导致消渴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久病导致气血瘀滞、经络不畅,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应以调节阴阳平衡、补阴养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6]。针刺治疗能够缓解患者足麻、足痛症状,对周围神经细胞功能起到修复作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7]。针刺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可调气补血、濡养筋脉、活络化瘀。中药热罨包热敷疗法直接作用于病灶,直达肌理,辨证配以药物起到通利关节、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作用,并且便于临床操作,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以针刺疗法联合中药热罨包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降低VPT评分,改善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证候肾病针刺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58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中医怎样治肾病?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20
“重女轻男”的肾病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32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23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