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危机过后,笃定前行

2021-04-01 07:15
出版人 2021年2期
关键词:库房

记者|雷 茜

在经历了2019 年库房拆迁风波后,又遇上2020 年新冠疫情的考验,这几年读库都在跟“死神”赛跑。读库创始人老六张立宪坦言,自己经历过很多次心灰意冷的时刻,但2020 年稳下了心神。这一年,对读库而言是转变之年:南通阅读基地顺利投入运营,并举办多场线下活动;北京办公室搬了新家;招募了一批新的小伙伴加入队伍;公司不仅是出品和销售数据好看,更主要的是内在的变化。

这一年,读库在努力摆脱电商大潮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大家的销售节奏都被“618”、“双11”、“双12”等网络购物节带着跑,而读库逐渐做到了在这些购物热潮中不再靠促销、广告来拉动销售,不靠低价来扩大销售额。去年的“双12”期间,读库甚至取消了2019 年因库房搬迁而降下来的销售折扣,产品逐渐恢复原价。这种自己可以掌握的出品节奏和销售节奏,使得读库的出版工作更有章法可循,也对未来更有信心。

读库15年

2020 年4 月,《读库》第一百期《读库2001》出版。一百期,按每期30 万字计,已经有了3000 万字。听起来很庞大,事实上每期《读库》是由十篇左右文章组成、彼此保持完整独立的迷你系列剧,体量轻巧,可以随手拿起,随时放下。“当年决定做《读库》,是因为看到了这种几万字篇幅的文章没有出口——出版单行本显得不够、报刊上又容纳不下,但人们有切切实实的需求——读一本厚厚的书负担太重,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又显得单薄不解渴。”老六回忆说。后来证明,这个初衷得逞了,十几年来,它成为许多人床头、沙发上和卫生间里的常备战略物资,成为通勤路上可以沉浸一时的伴侣,也被很多人塞进出门远行的行囊中。

这些年《读库》所做的,就是通过好看的故事记录和记忆,呈现一个个面孔和表情,行动和路途,命运和归属,国王和农夫,以及由此构建的世情图景。《读库》的文章,不追求极广大,而试图尽精微。那种以小见大,或直接以大见大,以探讨人生终极问题和家国大计为己任的文章,基本不会出现在《读库》里。“我们要的不是高度的概括性,而是极度的铺陈和细部展示。”老六如是说。

2020 年11 月,读库历年来出品的大小与薄厚不一的小开本,正式定名为“读库本”。 读库本主要是指精巧适手,纸质相对轻软的小书,目前已出品一百多个种类,如“建筑史诗”系列、“医学大神”系列、MUJI“人与物”、哲学系系列、头目战、十四岁懂社会……读者盈手可握,随处可读;不觉累赘,不添负担。《坠入爱情》属于读库·哲学系新书,算是整个读库本中个子最高的,但依然很轻巧。老六介绍说:“我特别希望一个人拿到一本书之后,不仅仅是书里的内容引人入胜,当然了这是最主要的,但除了内容之外,也希望这本书带来整体的触感和手感,甚至是闻起来的味道,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除了开本小而轻巧之外,值得一提的还有读库本的柔顺度。读者翻起来会非常舒服,不跟手较劲。新鲜出炉的读库本新成员《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和《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合在一起,被命名为“青春中国史三部曲”,讲述的是华夏几千年文明史中的早期历史。“特别喜欢它能够非常柔顺地摊开来的感觉”,老六说:“其实这本书比传统意义上的文库本要大一些,是非常规范的正度32 开,185×130 毫米。如果说放在二十年前的出版市场上,或者再往前追溯,这几十年间的出版市场上,一点都不少见,并且应该是最主流的开本。非常遗憾,由于我们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导致这种很常见的32 开正度的小书,现在越来越少见。它其实是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书。”

重新出发,不再想他

2019 年11 月4 日早8 点,读库发出的“来自读库的求助”引起广泛关注。那一刻迄今已过去一年多。老六回忆说:“下决心搬离,是2019 年十月份做出的决定,把身家押在一次前途未卜又不得不做的重大冒险上,如履薄冰。当时如果咬牙熬下去,后面的时局发展出人意表,居然不拆,也就不搬了。但面对一年后读库的现状,只能说,即使时光倒流,也为做出这个决定感到值得。”

从北京搬到南通,成本并没有降低,甚至还略有提高,特别是能够满足读库印制要求的印厂多在北京,又有三分之一的订单发生在北京,多往南方折腾一次,成本上扬势在必行,这笔账一开始就算得很清楚。这次延续半年多、兴师动众的大规模搬迁,读库用几乎相同、能够承受得起的成本,把一个近在北京、因为不合规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库房,变成了远在南通、合乎规定的高标准库房。“这一切只是为了给自己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好能专心致志编书。”老六说。

只要迈出去,格局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老六本来想要的只是一个库房,如今读库不仅搬进了新的库房,还收获了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和一套智能分拣系统。

“我们的库房智能化管理是出版业绝无仅有的,因为只有我们是直接面对读者提供服务的直销业务模块,而其他出版社都是对经销商的,他们也不需要这样功能强大的库房和物流。”老六说。

2020 年9 月19 日南通阅读基地举办了首场活动:冷冰川与老六对谈文与艺,同年11 月14 日这里又举办了读库十五周年读者年会。

读库是图书公司中的一个独特样本,他们在品牌塑造、产品质感和发行渠道方面的尝试都让书业眼前一亮。2020 年,读库物流基地安家江苏南通,童书品牌“读小库”的几个重磅套系也悉数出齐,继续着他们的传奇。

从读库到读小库

迄今为止,“读小库”用五年时间,出版了将近500种童书。这些书,大多不强调作者的身份以及书的获奖、畅销、再版情况,甚至有不少放在版权代理公司的书架上乏人问津落满灰尘,比如让人惊艳的《大自然》《绿老鼠大闹大饭店》,却让老六一见钟情,也与众多大小读者一见如故。谈到选书标准,老六告诉记者,理智上的考量是“这样的书应该被出版”,情感上的爆发点是“这样的书不让我来做就要出人命”。

看似有点任性,但是选入“读小库”的书,还有一个标准是:非迪士尼。老六认为,“并不是说迪士尼不好,并且我相信最主流的产品、最普适的‘教养之托付’,就是类迪士尼读物。但这类图书也不应该是儿童阅读的全部,一个孩子肯定还需要相较有些独特乃至另类的阅读体验,而我们的许多绘本,就是基于这种差异性而得以入选。”

和国内其他出版机构一样,“读小库”多是引进版权的图书,但接下来,他们的重点将放在原创和本土化。例如读小库联手我国台湾金牌童书出版人郝广才共同策划的“中国基因”系列,把国人衣食住行的生活细节,完美呈现在生动可感的故事绘本中。脱胎于文化典籍、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夫子说》《鱼儿水中游》《熊梦蝶·蝶梦熊》《鱼之乐》也成为小朋友理解传统文化和先人智慧的最佳桥梁,甚至对故事元素做出“乾坤大挪移”的《猜成语》让老六自己的女儿爱不释手。

“读小库”全线产品涵盖五个年龄段,其最大的优势不是学龄前的低龄绘本,而是针对九岁以上的小学高年级读者和青少年的读物。大部分家长都是在孩子刚刚出生时花钱买书不眨眼,一旦上学后就把与功课和考试成绩无关的所有读物列为影响学业的“课外书”,让课本与课外书成为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但老六相信读库的读者不是这样,也相信学龄儿童既有必要,也有胃口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这样的家长和这样的孩子的支持下,“十四岁懂社会”系列成为小读者们的成长基石,“恐龙再现三部曲”则让他们体会到了创作的奥秘以及智识上的快乐。

虽说读库整体向好,但图书市场大环境并不乐观。最近有一项调查刷屏——2020 年有196 万种图书单品销量低于1000 册,换句话说,市场容不下那么多书,读者也读不了那么书。老六表示,未来读库将在可读性与必读性间寻找平衡,并在原创领域加大发力,要做那些“非书不可”的书。■

猜你喜欢
库房
慈爱的妈妈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医院档案的综合管理系统及库房管理探讨
论档案库房工作的管理
试验器材库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
现代新技术助推档案库房安全体系建设——以南通市农业科技档案馆为例
库房与车间(讽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