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斐璐
数学概念的教学需要从整体视角着眼,关注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过程,从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经历建模、分类、类比、概括等思维过程,逐步递进,层层抽象,使学生学会数学地认识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用数学的思维解决生活的问题.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方程中的元和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是为了以后学习二次函数和不等式做铺垫,在初中的代数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1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是通过整体构建教学来实现的. 整体教学本身是一种整体存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学生认知的一元一次方程展开.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入手类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近而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和解,我们的教学设计应摆脱片段的、孤立的教学模式,关注各部分与知识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的教学必须注重整体性.
1案例简述
1.1创设情景,得出概念
总结:待定系数法是用来确定方程常用的方法,有几个系数去确定就需要几个方程.
1.4畅所欲言,课堂小结
师:请你们来聊聊这节课的收获?
生: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方法和类比的思想.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带大家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
2若干反思
2.1通过分类活动形成新概念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活动,在数学的研究中具有普遍的存在性,对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节课,笔者通过情景引入列出了四个方程,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进行分类,从而分出了一元一次方程和其他方程,然后通过类比学习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再通过学生自己所列的方程进行细分分类,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分类活动可以让学生突出重点,方程是用来刻画实际问题中有效果的数學模型,而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是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后的延伸,是初中数学中方程知识的进一步扩展,是对之前学习过的代数问题的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为以后去学习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打基础,做铺垫。
2.2通过类比驱动概念的深度学习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前,学生已经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对方程的研究的视角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方程之前的共性,本节课通过类比来建构整节课的整体框架来推动学生的概念教学,本节课先回顾了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来理解方程里什么是元、什么是次,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中都具有共同点是整式方程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不同点是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和命名。研究方程的方法是一样的,所以类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以后,再去类比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通过类比完成整节课的教学。
2.3输出性实践中实现概念的精细化理解
新概念的学习应该有输入和输出两部分,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以及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来写一元二次方程,写一般形式和判断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这节课是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学生是在已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认知上学习的,新概念的学习,一方面是形成这个新的概念,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认知类比出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去判断6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精准的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3点,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从而实现对新概念的这种更精细的这种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去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写的方程暴露的问题再去强调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一般形式的讲解中通过让学生填表格,展示台展示发现对一般形式的理解存在问题,然后去补充说明。
在数学的教学中注重整体性,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使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关联起来,形成整体的结构链。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去构建学生的整体结构,让学生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相关联,教学中的以点驱动面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去提高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林森.问题驱动促进对话,预设追问倡导——以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7(5).
(浙江省永康市永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