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
96所
东城区96所学校获得“国家级体育特色校”称号。
46个 近500门
东城区青少年教育学院专业学院增至8个,课程基地46个,学院课程近500门,覆盖率达到100%。
近19万名 185门
东城区“高参小”项目实施以来,11个高校、社会团体先后与东城区22所小学签约,累计近19万名学生受益,开设了185门课程。
116个
疫情期间,全系统116个基层党组织网上组织报到,23个党总支、17个党建示范点引领带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区域特色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教育经过“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实践,通过“盟贯带团”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健康·成长2020”“文化·传承2030”“心手·相连2035”等重点工程的落地发展了素质教育,党建引领,深化改革持续提升了“五育”并举水平。五年来,东城区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形成三全育人新样态;学前教育完成学位扩增硬指标,共增加学位1万余个,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向全面优质发展转化,每个学区增设党建工作组,配备法律顾问、心理顾问、卫生监督巡视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分中心等专业服务机构,7个教育集团各有特色,集团内龙头带动持续领跑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学区制”“集团化”实践逐渐成为运行常态;“学院制”供给创新实现课程全覆盖;队伍建设持续夯实“强教之本”;信息化建设量质齐升,启动了“1+7+N”的智慧教育建设总体框架,智慧教育效果初显端倪;“健康·成长2020”“文化·传承2030”两大专项工程切实落地;交流合作良好互鉴拓展开放格局;督导保障和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1月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东城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快速反映、精准施策,多次召开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守牢校园安全阵地。
4月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到北京市第二中学调研检查北京市2020年春季学期高三年级开学工作。
6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到北京汇文中学、光明小学和第五幼儿园检查疫情防控工作,看望復学复课学生,并向孩子们致以儿童节祝贺。
7月
“心手·相连2035”工程启动,“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成立,东城区成为首个北京市“家校社”协同育人示范性实践研究区。
9月
在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东城区委教育工委荣获“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1月
东城区组织“高参小”项目六年教育成果总结与展示活动。
东城区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动开展推动基础教育思政课改革创新主题实践活动。
召开“聚焦质量,创新发展”东城区教育工作会,总结“十三五”教育成果,谋划“十四五”教育布局,为区域未来教育发展制定蓝图。
西城区
2602节 1059节
挖掘整合资源,集中专业力量,为不同学段、年级的学生设计“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2月至7月,区级平台共提供中学线上课程2602节,小学线上课程1059节,为市级平台提供中学线上课程461节,小学线上课程311节。
6个 8所
西城区不仅满足本区师生需求,同时向提出需要帮助的北京市6个区8所学校近万名师生提供了“西城区线上学习平台”使用权限,与其他区域学校共享西城教育资源。
7位 9节
针对疫情期间家长最为焦虑的问题,共邀请区内7位特级校长和优秀校长代表,为家长提供了连续三周的“西城校长讲家教”网上指导课程,共计9节。
区域特色
线上线下课程,注重整体部署,扎实有序推进。西城区立足“供给保基本、课程全覆盖、学习促自主”,建设“西城区中小学线上学习平台”,通过“1320”区级平台运行机制建设,保障了平台运行的流畅。“1”即“一个平台”,全区所有师生只通过一个平台就可完成线上学习;“3”即“三家网络支持单位”,西城区挑选三家网络支持单位分别承担“西城区中小学线上学习平台”的一个子系统,并严格要求“不收费、不植入广告、不收集学生信息”;“2”即“两次分流”,为避免因登陆师生过于集中而出现资源下载、视频播放等不流畅的现象,西城区将师生进行了两次分流,分别登陆由三家网络支持单位支持的分系统,互不干扰,错时学习;“0”即“0信息泄露”,师生仅通过随机下发的登录账号和密码就可以自主登录进行学习,不留下任何个人信息。
4月
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西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赵蓬欣对西城区初高三开学工作准备情况,以及线上学科教学情况进行了通报。西城区教委编制印发“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各校“一校一案”,制定校级教育教学工作方案。
8月
针对小一、初一、高一三个起始年级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设计形成起始年级家校共育课程大纲,并于8月开始针对不同起始年级的家长推送课程。截止至9月底,共推送课程6节。
9月
全区各年级课程在空中课堂同步上线,为实现线上线下课程随时切换,无缝衔接,学生停课不停学提供保障。
11月
以“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从价值共识到实践创新”为主题,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科研月开幕。“教育科研月”活动由西城区于2001年创办,20年来,“科研兴教”以“紧跟时代脉搏、抓住关键问题,服务生命成长”为行动纲领,实现了挖掘西城教育优秀文化基因、转变科研管理理念、搭建展示舞台、传播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先进经验四大突破。
朝阳区
8800个 近2万个
新增学前学位8800个;新认定普惠性幼儿园54址,增加普惠学位近2万个。
3800个 100%
转型升级12所中小学,新建、改扩建4所,中小学增加3800个学位,全区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
4700余节 4.3万条
组织上千名骨干教师录制完成三个阶段、八大部类的线上课程资源4700余节,区级平台共加工、上传资源4.3万条。
37人 54.46%
37人通过新一届北京市特级教师评选,全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54.46%。
区域特色
朝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改革发展,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圆满完成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任务目标,精准施策解决“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不断完善板块式布局、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的发展机制,新开办4所合作办学学校,实现了全区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100%全覆盖。高中教育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和高中多样化发展,学生走班选课、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关键环节改革衔接有序,学习水平主要指标保持高位攀升。民办教育持续规范管理,在全市率先探索民办培训机构预付费第三方资金监管工作。职业教育优化专业布局,新增8个专业(方向)与相关高职院校开展“3+2”中高职衔接办学。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台《朝阳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细则》,指导服务各类国际化学校平稳运转。
1月
成立朝阳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组,建立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响应,部署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2月
2月17日起,实行中小学延期开学教育教学管理。正式启用朝阳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心理咨询热线。
4月
开展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线上教学工作。组建“一校一专班”,部门合力指导初高三试开学工作。4月27日起,高三试开学。
5月
启动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首次启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线上咨询系统。
8月
朝阳区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名单。
9月
召开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暨庆祝第36个教师节座谈会,审议出台《朝阳区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意见》。
10月
朝阳区委教育工委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2月
朝阳区被教育部评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海淀区
18万人次
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覆盖小学至高中12个年级、111个学科。目前,共计注册309022人,访问人数最多时突破每日18万人次。
3000多节
“空中课堂”已经研发12个年级、全学科的3000多节微视频。
100% 99.8%
2020年,海淀區初中就近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就近入学率达到99.8%。
区域特色
“停课不停学”期间,建设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搭建海淀区教育系统云课堂直播平台、构建海淀区高中教学管理平台。从4月13日起,线上教学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阶段进入学科教学阶段。海淀区做好学期整体规划,研发全新“空中课堂”资源;设立线上教学研究项目,开展“专题引导式自主学习”;探索“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模式,“空中课堂”和“多元发展”模块资源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发挥了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各环节,注重育德与育心、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劳动小能手”评选活动;全区各中小学校完成“五个一”活动:上好一节线上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召开一次线上“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进行一次全面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底排查、普遍开展一次全面的谈心谈话、召开一次线上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
4月
海淀区52所中学的一万多名高三学生迎来开学的第一天。海淀区举行2020年春季学期高三开学首日工作调度会。
5月
海淀全区74个有初三年级的校区、近1.7万名初三学生返校复课。试开学前,对所有学校开展了全覆盖评估验收,排查校内外安全隐患。
6月
中学非毕业年级和小学六年级返校复课。海淀区召开中小学返校复课指挥调度工作视频会。
7月
全国高考举行,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试点地区,通过“一网、三库、五系统”,建设“区-考点-考场”三级共享的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云平台,实现考情数据全入库、高清视频全覆盖、指挥指令实时达、考务管理电子化。
海淀区被教育部批复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人大附中、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成为国家级示范校。
9月
海淀区召开庆祝第36个教师节座谈会,对全区145名优秀“四有”教师标兵、729名优秀“四有”教师、284名育人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并奖励。
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在人大附中举行。
丰台区
990个 46所
新增990个普惠性学前学位;分三批共认定46所(53址)幼儿园为丰台区2020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4支
组建4支区域疫情防控心育团队,包括设计制作团队、网络心理辅导团队、初高三心理支持团队、资源分享团队。
407节 727节
初高三教研员和近300位市、区骨干教师录制区级“空中课堂”系列课程407节,录制市级“空中课堂”课程727节。
78个 15000余人次
组织开展线上体育、艺术、科技夏令营活动,开展线上活动78个,参与学生15000余人次。
区域特色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通过调整结构、资源重组、集团化办学等方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在人员密集、户籍人口多、优质资源少、学位紧张的区域,以示范高中校建设为龙头,强化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全区社会经济和教育实际,构建区域一体化德育目标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积极推进理念创新、工作创新和载体创新,深化育人途径与手段。依托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居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积极开展“常运动,保健康”“品经典,塑修养”“看身边,发现美”等专题实践活动。暑假期间,开展学生器乐、舞蹈、朗诵等“云”展演、家长“云”讲座、教师“云”家访、学校“云”班会等系列活动。
1月
召开丰台区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视频会。
2月
部署落实2020年中小学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居家学习与生活、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4月
启动丰台区“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5月
开展“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你我同行”主题教育活动。
6月
新发地市场疫情暴发,周围学校分三批暂停返校复课。6月17日起,全区各中小学各年级一律停止到校上课,幼儿园一律停止来园。
7月
积极防控疫情,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多措并举提升高中教学质量、加强高三备考管理。
8月
完成支援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新疆和田第三中学、新疆洛浦第一小学干部选派工作。选派对口支援内蒙古、河北干部教师10人。
9月
丰台区入选教育部“2019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名单,是北京市唯一一个、全国34个优秀区域之一。举办教师节线上庆祝活动。
10月
以“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为主题,推进新队员分批入队工作;丰台学生刘云获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一等奖;9名学生获第34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一等奖。
石景山区
8所 10所
建设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8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10所。
15所 1所
15所学校被评为首都文明校园,1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
100% 100%
100%完成義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建设,全区中小学、幼儿园100%达到平安校园建设标准。
区域特色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协调发展。一是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坚持把师生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形成1+4+N制度方案体系,建立区级领导联系学校、区委教育工委和区教委领导包片负责、定点联络员值守、学校专班保障四级防控工作体系,有效实现校园“零疫情”、师生“零感染”。二是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定期研究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教育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全面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精心打造“1+8+3”校园文明、家校协同两大文明风景线。
坚持“五育”并举,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全面育人工作。一是坚持停课不停学。指导学校制定“一校一策”,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机制。二是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完善市区校三级课程资源体系和全覆盖资源供给网络,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三是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四是加强冰雪运动特色建设。
强化重点任务落实,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二是深入推进集团化改革和教师队伍改革。三是高标准推进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四是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
1月
召开石景山区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压实责任,守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月
召开石景山区派驻交通副校长工作启动仪式,交通副校长进驻学校后,协助学校开展交通综合治理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为石景山区学生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7月
举办“在党旗下的宣讲”主题云宣讲活动,展现全区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区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学的责任与担当。
9月
召开“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 奋力谱写新时代石景山教育新篇章”第36个教师节表彰庆祝大会。
10月
石景山区教育系统4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举办的“国庆冰雪乐”大众活动。
开展“四有”好老师的评选工作,在全区教育系统营造“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的浓厚氛围。
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与中国滑冰协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创新“体教融合”模式,共同建设青少年冰雪运动先行区和示范区。
12月
召开石景山区第二届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
门头沟区
460个 100%
新增幼儿学位460个,市级示范园和一级园占比达到65%,优质普惠率达到100%,排名位居北京市第一。
3万名 2万余人次
在疫情防控期间,门头沟区3万名师生齐抗疫,开办“好家长训练营”60期,受益家长达2万余人次。
380余节 456万次
建立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机制,开发线上课程380余节,点击量456万次。
区域特色
门头沟区以深综改带动教育发展。一是实施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强化与北京八中、人大附小、景山学校、清华附中的合作办学力度。大峪中学分校优质初中校延伸办附属小学,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带动新建幼儿园高标起步。八中京西校区、八中永定实验学校、八中京西附属小学、八中分校斋堂中学实现了集团化发展。清华附中建设潭柘寺学校顺利签约,与北师大合作的“京师”品牌成效显著。二是構建“红色+”党建品牌矩阵,推动“红色门头沟”党建创新在教育系统形成生动实践。高质量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斋堂基地建设教育系统党员学习实践基地,用红色传统教育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党员队伍。三是以“三全育人”为架构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了立德树人任务的特色实践,培养“靠得住”的京西少年。校园安全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实施,为学生创造了安全生动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1月
门头沟区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燃梦”青年教师工作室成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6月
开展教育对口帮扶合作交流活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105名教师参加门头沟教育对口帮扶教师培训。
9月
门头沟以文明校园为抓手,开学第一课突出“思政”“感恩”“爱国”“健康”和“文明”,开展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
10月
成立“山鹰工作坊”,工作坊由山区学校的29名青年教师和58名区级优秀导师组成,探索山区教师队伍建设新途径。
11月
区教委联合多部门开展传染病防控专项检查,对全区39所中小学、40所幼儿园进行全覆盖专项检查。
9~12月
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促进了山区教育均衡发展。实施“银龄计划”,9~12月共计返聘普通退休教师15人,返聘退休特级教师2人。
房山区
39人 70余名 282人
2020年,房山区教育系统派出支援新疆、河北、内蒙古教师39人,全区70余名教研员、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受援地区,开展讲座、指导、研讨、联合教研等各类活动70余次,累计接收河北、内蒙古地区挂职跟岗教师282人。
200余次
积极推动乡村教育联盟建设,针对学校整体改进、疫情下的学科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累计有近百名市级教科研专家为联盟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200余次。
61所 50.04%
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深化与高校、教科研机构的合作,共覆盖全区61所学校(幼儿园),惠及全区50.04%的学生。
区域特色
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2020年,房山区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逻辑,系统开发了一个终端指向学生、过程体现“全要素、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的“全课程”资源供应链,生成教学资源共计3002份。
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深入推进“一环两带三区”教育布局。借助北京师范大学中华文化教育研究院优质资源,推动重点学区建设;依托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科院优质资源,针对山区中小学校开展线上培训、研讨等活动,积极推动乡村教育联盟建设;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作用,加强教育集团内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开展各类学科教研、教师培训、心理培训等活动。二是持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名校办分校、城乡一体化学校、高校及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等途径,引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小学、北京四中、黄城根小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深化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等高校、教科研机构的合作。
2月
房山区总工会、房山区教育工会、房山区成人教育中心联合开通心理援助公益热线,为学生、家长、教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询,并解答疫情期间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
6月
房山区教委与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签订教育合作协议。
7月
房山区中学课程领导力提升工程专题推进会通过线上研讨和线上培训的形式顺利召开。
博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建签约仪式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学校举行。
8月
房山区教委与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房山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燕都文化特色课程研发项目启动暨签约仪式。
10月
房山区迎接北京市对区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综合督导检查。
12月
房山区第十六届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启动。
大兴区
9所 22人
组织9所结对学校22人赴新疆和田、224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6120个 1320个
2020年,完成大兴一中西校区、庞各庄棚户区改造配套中小学3所,解决中小学学位6120个;完成大兴四幼、三合庄幼儿园等5所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任务,解决幼儿园学位1320个。
100% 12所
依据“北京市中小学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学年度学生健康体检监测数据,指导各学校开展肥胖、超重及营养不良分级管理工作,督导覆盖率达到100%。目前,已有12所学校顺利通过市级验收,被评为“北京市学校健康食堂”。
区域特色
一是疫情防控有成效。疫情期间,区委教育工委和区教委用时6天完成“大兴教育数字平台”网站、App客户端开发上线。目前,平台资源上传量约为16500余份,参与师生49500余人,累计学习资源148万余人次。从全区范围内遴选推荐优秀教师,编排、录制160节“大兴名优教师电视公开课”;邀请优秀校长、专家,推出《大兴教育,同心战“疫”》特别栏目25期;重磅推出4期《生命加油站》系列节目,关注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
二是教育教学有提升。组建大兴一中教育集团,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未来,大兴一中教育集团将打造成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段的教育综合体。大兴一中教育集团的成立,将进一步发挥大兴一中優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全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1月
大兴区教育两委连续四次召开教育系统防控工作会,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2月
开发“大兴教育数字平台”,录制160节“大兴名优教师电视公开课”,25期《大兴教育,同心战“疫”》特别节目。
3月
区委领导在大兴一中西校区召开项目协调会,督促工期。
4月
区委书记周立云、区长王有国等区领导带队,就大兴区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相关事宜进行详细商讨。
5月
大兴区教委与西城区教委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大兴区教委与北京八中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6月
区教委以视频会议形式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调。
7月
为庆祝建党99周年,区委教育工委打造“七个一”,联动庆“七一”。
8月
大兴区教育系统公开选拨35名优秀中层干部、青年教师。
9月
拍摄并上线大兴区首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反映教育系统师生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微电影《距离》,向教师节献礼。
10月
大兴一中教育集团成立。
11月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与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签约,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大兴分校揭牌。
通州区
69名
2020年秋季学期为全区各中小学配备69名专业人员担任卫生健康副校长。
900余名 1013节
延期开学期间,全区900余名教师参与录制线上课程1013节。
89所 137块
实施全区89所中小学、幼儿园的137块操场及活动场地改造。
2880个 5480个
扩增义务教育学位2880个、学前教育学位5480个。
区域特色
2020年,通州区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大局,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有效扩充各学段学位,优化办学环境,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一是持续深化改革,依托中小学校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区,探索学校治理体系变革。二是创新服务方式,设立全区首家“教育咨询社区服务站”,上线“通州区民办教育服务平台”和“北京通州教育咨询平台”,提高教育服务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三是实施惠民惠生工程,实施“营养配餐工程”“清凉工程”“护眼工程”“双线教育工程”“操场提升工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四是构筑疫情防控防线,延期开学及暑假期间,统筹全区骨干教师参与线上课程录制,为学生提供充分优质的课程供给,为全区中小学配备专业人员担任的“卫生健康副校长”,指导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守护师生健康安全。
5月
杨庄小学新建工程开工。
通州区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市级示范区,潞河中学、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校。
7月
通州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
通州区首家教育咨询社区服务站在通运街道成立。
9月
通运小学、北京第五幼儿园城市副中心园投入使用。
10月
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与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党校)签订《关于联合开展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优质发展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1月
“基于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首届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举行,11个区、260名教师参加活动。
顺义区
2位 2位 5名
2位教师参加全国教学说课活动,并成功入围现场展示环节。
2位名师入选北京“国培计划”专家库。
首师大顺义附小5名运动员参与混合大团体15岁及以下年龄组陆上赛艇滑雪测功仪挑战,并创造世界纪录。
2所 12所 5所
2所学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牛栏山一中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教育部拟认定1093所学校为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顺义区12所学校上榜。
顺义区5所学校获评北京市第三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2840个
增加学前学位2840个,普惠率及常住人口入园率均保持在90%以上。
区域特色
集团化办学有序推进。成立光明小学教育集团,牛栏山二小加入牛栏山一中教育集团。不断探索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
教学资源整合提升。借力首都名校师资、大学及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加快形成体系开放、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资源共享机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内涵发展。
线上教学保障有力。保障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强化线上线下转化,强化心理健康辅导。录制“空中课堂”、优质课等共计801节;高标准完成网络阅卷6次和网络考试1次。
法治工作不断强化。完成“七五”普法收官工作,开展“疫情下学校的法律风险提示”普法公益直播,依托网络平台培训法治干部教师,录制并推送依法防控、复学复课等线上普法网络课程,开展“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
1月
顺义区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视频部署会召开。
3月
顺义区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召开。
4月
顺义区教育系统2020年春季学期教育工作视频会召开。
顺义区教育系统举行“悦读时光”对话作家面对面线上读书会活动。
5月
顺义区教育系统复学复课防疫工作视频培训会召开。
6月
顺义区教育系统举行悦读时光“和满京城,奋进九州”顺义区小作家协会手拉手端午视频读书会活动。
7月
顺义区教育系统开展“十大师德楷模”选树活动。
顺义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创城工作推进会召开。
8月
北京普通教育名师研究会党支部成立大会暨新时代学校党建学习与交流研讨会在顺义一中召开。
顺义区光明小学教育集团成立。
9月
顺义区2020年教师节庆祝大会召开,区委书记高朋作主题报告。
2020年北京市家庭教育与家风建设项目启动仪式暨项目咨询培训系列活动启动会在顺义区举行。
10月
顺义区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暨百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11月
顺义区中小学第一届“蝶砚杯”师生书画大赛表彰大会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意见》专题报告会举行。
昌平区
660余个 3.8万余个
线上教学期间,提供学前绘本等教育资源660余个,中小学各类学习资源3.8万余个,全区350余名教师提供的442个线上资源面向全市推广。
1.2万个 89%
完成51所普惠性幼儿园、社区办园点认定,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1.2万个,普惠率达到89%。
5436个 2182个
小学净增学位5436个,初中净增学位2182个。
100%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校园封闭化管理达标率、专职保安配备达标率、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均为100%。
区域特色
昌平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落实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昌平教育新高地。一是持续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做到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应上尽上”。二是显著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三是深化改革,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实现回天地区中小学全覆盖。四是主动对接城区21所优质校,带动区域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五是引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力量,加强骨干培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十四五”期间回天地区将扩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1.3万个,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入园和入学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4月
昌平区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5月
上苑中学团总支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
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推进会在昌平职业学校召开。
6月
昌平一中教育集团本部“分班授课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推广。
7月
昌平一中、昌平二中、回龙观第二小学3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
8月
调整回天地区、昌平城区、阳坊地区4所学校办学体制,为深化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改革奠定基础。
9月
北京十一未来城学校正式落地昌平。
昌平二中教育集团本部阎晓东老师获得“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0月
北京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京郊职成教联盟启动暨“五育”并举研究中心成立。
第三屆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活动举办。
11月
举办“全民智学在昌平——昌平区第十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
12月
昌平二中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市唯一)。
怀柔区
4900余名
怀柔区教育系统4900余名干部教师投身社区和学校防疫前线。
34所 34所 24个
怀柔区34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国家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各项指标的要求。
怀柔区教委聘请专家、学者为全区34所中小学科技副校长。
发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引领作用,深入开展24个“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加强怀柔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3237名
小学保障3237名适龄儿童顺利入学,免试就近入学率达100%。
区域特色
疫情防控和线上教学两手抓两不误。召开教育系统疫情防控相关会议(视频会议)100余次。落实“零报告”“日报告”“双报告”制度,实行台帐式管理。“停课不停学”期间,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建立2440个教学资源包,并开展线上读书节、主题班会、抗疫作品展示等活动。
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科技教育不断加强。怀柔区中小学通过多种方式设立劳动基地,而且市级、区级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每年都在增加,各校100%配备劳动技术教育教师。体育、美育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家、市级、区级社会大课堂各项活动中都表现突出。科技教育改革也稳步推进,如分阶段在全区中小学校普及“STEAM+教育”工作。
教育系统“双培养”机制见成效。选取8个试点单位,将90名党员培养成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时代骨干教师,将70名骨干教师培养成思想进步、作风扎实、业务精湛的党员,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党员教师队伍。
1月
怀柔区委书记戴彬彬带队调研教育工作。
教育系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全面启动疫情防控工作。
2月
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带队调研检查怀柔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并给予了充分肯定。
5月
高三、初三年级试开学工作平安顺利。
7月
2020年高考、中考的组考工作圆满结束。
8月
通过线上研修方式开展暑期校级干部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促进基层单位181位校级干部和5000余名教师素质提升。
9月
召开怀柔区教师节庆祝大会暨新学年教育工作会。
在张凤勤、赵兰香2个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基础上,新增刘宇宏、刘良田等5个特级教师工作室,实现四个学段全覆盖。
10月
完成对怀柔区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综合督导实地检查的迎检工作。
“创新使童年精彩 科技让理想高飞”怀柔科学城第一届中小学生科技嘉年华暨怀柔中小学生走进科学城活动成功举办。
11月
启动教育系统绩效工资改革,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12月
召开“四爱一孝”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会,总结教育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经验成果。
平谷区
23个 300余名
平谷区制定了《平谷区学科教学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启动贯通幼小初高四个学段、覆盖23个学科、汇聚全区300余名教学能手的学科教学基地建设。
100名
启动“平谷区第二期百名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项目”,邀请知名专家、校长,分阶段为平谷区各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学科共100名中青年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
8948人次 2500余名
启动“妈妈讲堂”活动,2020年推出线上讲座4次,线上阅读量共计8948人次;深入10个学校、乡村开展现场讲座,2500余名师生、家长参加。
区域特色
2020年,平谷区教委启动“校医联动机制”,为各学段学生顺利开学保驾护航。制定《平谷区教育系统高三、初三年级试开学阶段校医管理规定》,组织所有校医进行前期防控知识培训,学习掌握学校疫情防控各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统筹初中校医参加高中试开学防疫工作;初中复学后,统筹小学校医参加初中复学防疫工作,由初中校医辅导小学校医,整体形成校医联动培养机制。其他各学段学生开学后,各校校医回到本校做好学生返校复课后的日常防疫工作。
建设妈妈讲堂,开启家校共育新模式。平谷区委教工委于2019年12月启动“妈妈讲堂”活动,邀请本区教育系统女科长、女校(园)长和优秀女教师深入校园和社区、乡村,为家长们提供免费的菜单式服务。
1月
完成平谷区第五届五年级学生滑雪体验课程,确保2815名小学生均掌握滑雪基本技能。
2月
平谷区教委分别组建96人的高考学科优秀教师团队和103人的中考学科优秀教师团队,并根据学科和学段特点进行线上备课。
3月
组织开启高三高端临界生线上提升课程,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22轮辅导,共计198节课,五所高中校共有学生919人次参加了每一轮次高端课程的学习。
8月
开展“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主题线上直播培训活动。
9月
举行平谷区2020年教师节表彰大会。
平谷区教委召开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試验区推进工作会。
组织各小学陆续开展“绿谷读书线上阅读季”系列展示活动。
11月
举行阳光体育2020年中小学跆拳道比赛、武术比赛、校园足球联赛、棒垒球比赛,全区各中小学共1825名学生参加。
延庆区
2万余名 3万余名 1.9万余名
共有2000余名干部教师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形式与2万余名学生进行谈心谈话;1800余名干部教师于线上“家访”3万余名学生;1800余名干部教师开展线下“一米家访”,走访学生1.9万余名。
10余个 10余项
开展“珍爱生命”“科技冬奥”“创城抗疫”等10余个夏令营活动,开设舞蹈等10余项线上活动项目。
99%以上 465人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率达99%以上。延庆区第一中学通过校额到校录取465人,比去年增加21人。
区域特色
率先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全区中小学校超编分流250余人,整体超编额度下降9个百分点;压减编外用工220余人,用工减少近30%;各单位教学岗位与其他岗位结构比例整体优化,基本消除后勤职员兼课现象;专任教师转岗近百人,竞争择优的岗位聘任机制初步建立。
冬奥知识普及全覆盖。将区委区政府配发的奥运知识宣传读本分配到全区各中小学校,冬奥知识普及覆盖率达100%。积极落实《延庆区校园冰雪特色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5年)》,大力加强中小学生上冰上雪,组织28所中小学校7000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滑冰滑雪技能培训。制作简易冬奥知识题库发到各学校,举办区级、学区、学校冬奥知识竞赛活动。配发地方教材《京奥冰雪》,适合小学一年级至高二年级使用。成立冬奥会三大赛区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联盟,共有10所学校参与到联盟当中。此外,举办各类冬奥相关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化推广等活动。国家级冰雪特色学校达6所,国家级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达11所。
1月
成立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2月
选调全区优秀教师录制初高三专题讲座93节、中学基础年级微课500节、小学复习课程263节。录制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指导视频83个、微课5节,指导学生居家锻炼。
4月、5月
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学生率先返校复课。
6月
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小学四、五、六年级及青海玉树高中班和职业学校非毕业年级学生陆续返校复课。
7月
高考、中考顺利结束,各单位主动作为、密切配合、保障有力。
8月
中小幼分批次开学。
9月
建成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租址举办2所幼儿园分园,补充学前学位1080个。引进2个高端民办教育集团承办幼儿园。
引进市区优秀教师6人(含2名特级教师),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规范教师招聘,补充新教师90人。
10月
延庆一职新校区、刘斌堡中学、第九幼儿园开工建设,进一步推进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北京海淀外国语学校重点建设项目。
11月
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融通使用机关和基层干部。
与对口帮扶地区进行学校、干部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捐款捐物,购买对口帮扶村自产农产品。
密云区
9人
组建9人疫情防控专班,排查统计师生每日到校情况。
51所
为51所中小学配备交通副校长,开展交通安全教育。
66人
疫情期间,向全区各中小学派驻联络员66人,常驻各校开展工作。
56.4% 100%
向北京市体育教研网推送“居家体育锻炼自主课堂”,选用率56.4%,居全市第二位。
全区84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平安校园,建成率达100%。
区域特色
生态文明教育特色逐步凸显。密云区提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典范之区”的规划目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乡亲们的重要回信精神,以“三节”、垃圾分类教育为抓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了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体、课堂教学实践为主渠道、课题研究推进为辅助、志愿服务为拓展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每学年中小学开学第一课,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实现生态文明教育常态化。密云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授予“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20年最具影响力地区”称号。
2月
“直播课堂”开播。
3月
小学线上“读书节”开幕。
6月
区教委召开工作视频会,对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后的教学及暑期前后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7月
“同心抗疫情,健康过暑假”主题活动启动。
9月
成立首支小学生滑冰运动队,定期开展冰雪项目训练。
10月
“忆水库 爱密云 保生态 思未来”主题活动全面展开。全区各中小学通过开展主题班(队)会、诗词创作、书画、摄影、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形式的活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11月
各中小学全面建立学校少工委。
12月
评出区级10名最美中学生、10名最美少年并现场表彰。
燕山
30余个 50余场 1000余人次
燕山教研中心组织开展了全学段、全学科专项教研活动,共计30余个学科开展50余场专题教研活动,各个年级共计1000余人次教师参训,实现了全员全覆盖。
23名
燕山教委制定《“十四五”时期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幼儿园骨干班长)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并试行,评选出了第一批23名中小学、幼儿园骨干班主任(班长)。
200余人次
继续推进初高中教育联盟和星城教育联盟建设。北师大燕化附中组织了8个学科的初高中联合教研活动,参与教师达200余人次。
区域特色
燕山教委坚持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推进疫情下的劳动教育,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使学生成为家庭劳动的参与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燕山职业学校以实践课程为抓手,开展地区中小学“送课到校”服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助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确保劳动教育的连续贯通;燕山少年宫开启校外教育“云课堂”线上教育,为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学习指导;燕山教育系统师生积极创作抗疫作品,并进行“云展示”,表达了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与决心。
全面推进燕山教育系统“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为燕山教育发展明确目标和方向。制定《燕山教委初高中教育联盟实施方案(讨论稿)》《“五四”学制背景下衔接、贯通课程探索与实践实施方案》,继续推进初高中教育联盟和星城教育联盟建设,实现一体化的课程实施和中小学教师的有效流动,促进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5月
燕山教委召开《燕山教育》复刊工作会,筹备《燕山教育》复刊工作。首刊于7月正式印发。
7月
燕山地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项目调研会举行。本次调研主要了解信息技术能力提升2.0的规划思路、区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区域特色和试点校整校推进的思路。
9月
燕山教育两委录制了《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线上教育活动视频,通过“同上一堂师德课”,弘扬高尚师德,有力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燕山教研中心开展以“聚焦课堂教学基本功 促进新任教师执教水平提升”为主题的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的秋季教学综合视导工作。
10月
燕山教委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暨教学工作推进会,开展燕山初中教学质量分析、通报燕山教学视导总结报告和燕山地区“五四”学制背景下课程的衔接、贯通探索与实践。
11月
燕山教委青年業余党团校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