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整改 提高审计成效

2021-03-31 14:19:38
中国石化 2021年7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证据界面

□ 陈 平

推动审计整改,督促审计发现问题解决,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加强审计整改,怎样提高整改成效,是审计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理清督办工作界面

被审计单位是整改审计发现问题的直接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整改的第一责任人;审计实施及管理部门是整改的督促、督导主体;当审计发现的问题与专业职能部门或上级主管单位有关、而被审计单位自身难以解决时,相关职能部门、主管单位是该问题的整改协调、指导、管理责任主体;当审计发现问题涉及系统内业务协作单位、而被审计单位单方不能完成整改的,相关业务协作单位是整改配合责任主体。

按照审计流程时段,可分三个阶段划分整改督办工作界面。第一阶段是审计组发现问题后,在现场审计期间及审计决定、审计报告、提醒函签发前,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由审计组作为督办主体,督促被审计单位立即整改。第二阶段是在审计决定、审计报告、提醒函签发后30日内(或规定的整改方案、整改报告上报期限内),由审计组督促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方案、组织整改,审计实施单位负责督办。第三阶段是在审计决定、审计报告、提醒函送达后30日(或规定的整改方案、整改报告上报期限)后,由审计实施单位、审计管理部门督促整改(可设整改督办专岗)。这样明确界面后,可使问题整改督办有效衔接,不出现空档。

规范整改质量标准

要根据问题实际状况,区分哪些问题能够整改、哪些问题无法整改、哪些事项只是存在风险,分别明确不同的整改标准。一是对于能够整改的问题,必须进行整改。二是对于客观上已无法整改的问题,只有在被审计单位已开展了“举一反三”,进行制度完善,加强内部控制,在体制机制等方面采取了防范类似问题再发生的相应措施且切实得到执行,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责任追究后,才能认定为已整改。三是对于风险提示类事项,要结合被审计单位风险管理策略,在被审计单位有效执行风险管控措施,且风险总体可控时,才可以认定已整改。认定审计问题的整改,要有相关证据支撑

建立沟通督导机制

负责整改管理工作的专岗人员在审计决定、审计报告、提醒函签发后,建立审计问题整改和审计项目价值贡献台账,进行日常跟踪,动态了解问题整改进展情况和被审计单位在整改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并通过加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协调相关关联单位协助整改等方式,指导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要求。

要建立问题整改复审机制,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即整改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具体不放过、整改效果未显现不放过),逐项审核整改证据,必要时整改督办专岗可提议组织实施后续审计,现场核实整改效果和整改的真实性。审计实施和管理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实行销号管理制度,对被审计单位拒不整改或推诿扯皮、提供虚假整改证据的,建议审计部门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管理层推送相关情况或予以通报批评。要建立整改督促联动机制,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纳入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整改督办格局。

在整改督办过程中,对于问题整改的认定,既要坚持原则、坚持标准,又要考虑客观因素、法理依据,根据实践情况分别处理。审计决定、审计报告、提醒函反映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应做到既严谨、有证据可依,又合规、合理,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证据界面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 08:22:02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基于FANUC PICTURE的虚拟轴坐标显示界面开发方法研究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22
人机交互界面发展趋势研究
手上的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我国民间审计报告改进研究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