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供图 本刊记者 张 勇
1978年建厂时,长炼工人们在二垅罐区肩扛手推搞建设。
“催裂化喷油成功了!装置全部联运成功了!”1971年5月7日,无比激动的呼喊声响彻湘北山区。一座炼油厂建成投产,让数千建设者为之兴奋不已!
50年来,一代代长岭人艰苦奋斗、争创一流,将一个产品单一的燃油型炼厂发展成千万吨级的炼化一体化先进企业,迄今累计加工原油1.97亿吨,实现销售收入5800亿元,上缴税收1100亿元。长岭炼化用不断提质升级的清洁油品、日益丰富的绿色化工产品,支撑湖南乃至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965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批准建设大同、岳阳两个炼油厂的通知》,建设湖南岳阳地区战备油库。列为石油工业部当年第一号工程的6501工程,打造而成长岭炼化的前身。
在那个“备战备荒”的年代,为防止可能的外敌袭击,一开始计划掏山打洞、把它隐藏在山肚子里。然而,这一决策最终没有经受住防火防爆等现实问题的考验,在经历大小10余次安全事故后,一场火灾彻底焚毁了炼厂“钻山进洞”的梦想。1969年初,长炼搬迁至临湘县文桥镇长岭村(今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路口铺一带)异地重建。
受原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委派,老红军古德勤来到这片荒山指挥建厂。“当时他住的是两间‘干打垒’,夏天到处漏雨,冬天被子会积雪,得盖一层塑料膜。”长炼档案馆工作人员说。
艰苦的环境,越发激起长炼人战天斗地的豪情。“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长岭炼化首届青年突击队队长徐宪平(曾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带领队员打响了一场大会战。没有大型运输起重设施,长炼人用绳子拉、木块垫、撬杠撬,就这样把好几十吨重的设备、炼塔搬进现场,安装到位。
短短16个月,一座现代化炼油厂拔地而起。1971年5月7日,常减压、催裂化、重整、焦化“四朵金花”正式整体联运,一次开车成功并相继生产出合格产品。项目施工周期等创造了一个令人鼓舞的纪录。
建厂初期,急需技术骨干。古德勤顶住多方压力,派人前往北京石油学院等院校,动员了200多名大学生来到长炼。人才汇聚,为长岭炼化插上腾飞的翅膀。短短几年间,企业出现“爆发式”进步,原油加工能力扩大到350万吨/年,产品品种由12种增加到27种,取得革新成果468项,其中1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7项经济技术指标全国领先。
长岭人没有满足,更没有停下奋进的脚步。
长岭炼化坚持“岗位责任制大检查”等传统,以“沟见底、轴见光”的标准狠抓管理。有一台槽车漏油脏污了路面,他们组织全厂员工清扫;有一批油品出厂质量有瑕疵,他们追到深圳收回,留下了“千人扫马路”“千里追油车”的佳话,树立了企业良好风气和形象。
199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视察湖南,参观了长岭炼化重整装置“铁梅”泵房,赞许道:“想不到中国石化在山沟沟里还有这么好的企业。”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长岭炼化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行“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比照市场算,一切依据市场断”,10个二级厂和直属单位的2300多名员工先后剥离。
“放鸟出笼”“分灶吃饭”,孵育出一批具有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岳阳兴长在母体护翼下逐浪市场、稳步发展,1997年6月25日在深圳挂牌上市,成为长炼人骄傲的记忆。
2008年10月18日,总投资60多亿元的长炼油品质量升级项目开工奠基。
欲成大事,必克难关。千万吨大炼油项目建设,工程浩大,工程队伍多达数百个,因为材料、技术准备不足,影响了工程进度,物供管理人员三天两头往外地跑。
时任施工部主管、全国劳模吴全胜清楚地记得渣油加氢反应器陆路运输进厂的场景。设备是整体成型制造的,超高超大超重,沿路有100多处障碍难以解决。设备运行压力高达每平方厘米160多公斤,一旦出现丝毫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吴全胜带领20多名员工奋战一个多月,按时打通了道路。大型平板车每小时只能走3公里,设备从长江某货运港口运到长岭炼化厂区,他们一路步行护送18公里,好多人的脚上都磨出了血泡。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11月26日,新建800万吨炼油项目主体装置开车一次成功,项目刷新建设时间最短等多项纪录。项目投产后,长岭炼化加工总量、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实现“三翻番”。
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长岭炼化迅速转变炼化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向内涵式的绿色发展。
长岭炼化加紧攻关,一批先进绿色技术先后突破。2015年,国内首创的航煤管式液相加氢技术在这里应用成功,生产能耗大幅降低。2018年,HPPO环氧丙烷技术成功研发,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同时,长岭炼化清洁生产水平大幅提升,油品质量从国4到国6标准“三级跳”。2018年10月,成功生产出首批优于欧洲的国6标准汽油,提前3个月达到国家升级要求。
不仅如此,长岭炼化出台了“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绿色企业创建,落实岗位责任,开展大规模的安全环保技能培训,着力建设“湖南省环境诚信企业”。2020年,公司顺利通过总部评审,被授予中国石化“绿色企业”称号。
环保治理成为优先选项。催裂化、重整等老装置完成改造脱胎换骨,尾气硫含量等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最新标准。长岭炼化投入6亿多元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场改造等一批环保项目建设,并将排水口水质监测仪表主动与地方环保部门和中国石化总部连接,接受24小时在线监督。
污水处理场班长储昌平在监测池里放养了几十尾观赏鱼。每次巡检,他都要在这里停留、观察几分钟,检查水质。“明年,这里要建设一个智能化生态污水处理项目,水质将接近饮用水标准,这里养的鱼可以放心地吃。”储昌平说。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经济带,保护长江生态成为长岭炼化的头等大事,领导班子一直表示:“要建设走在前列的优秀企业,要争当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2020年4月,已运行40多年的油港码头燃煤锅炉被拆除。当时正值产销旺季,拆除锅炉意味着停产停销,损失巨大。这让员工再次感受到公司保护长江的坚定决心。一天,当班操作员在清洁油轮之后,把一块抹布落在甲板上。班长扣了他两分绩效,还严厉地批评:“抹布掉江里咋办?要确保没有一滴油污进长江!”
2020年,长岭炼化外排废水、废气污染物总量分别下降25.8%、42.6%,全面达到湖南省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如今,保护长江岸线志愿行动在长炼蔚然成风,志愿者在码头捡拾垃圾、植树造林,用心保护一江碧水。目前,长岭炼化所辖2000余米长江岸线绿树成林,无烟无尘,美不胜收。
50年风云变幻,50年气象万千。
伴随着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壮大,长岭炼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自强之路。长岭炼化的员工,成了湖南经济腾飞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为中国石化的发展壮大贡献了重要力量。今天,长岭炼化带着厚重的历史,勃发出愈加旺盛的生命力,将在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由大到强、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企业的征程中接续奋斗、再创佳绩!
本期话题:
近期,集团公司向全系统进行《HSE管理体系手册》宣传贯彻培训,推动HSE管理体系落实落地,培育遵循体系、遵循制度的安全环保文化,自觉将HSE管理要求融入业务、融入制度,打通体系运行最后一公里。基层单位、基层员工面对不同环境、不同岗位、不同业务,都怎样推进环保工作?让我们看一看来至基层的报道。
废物利用提升一线环保水平
“想不到,安全帽做成的盆景,引来这么多顾客拍照!”刚送走一波顾客,加油员小李赞叹地对站长说。
巧用安全帽是石化海宁交投工匠工作室的环保小创新。石化行业使用的安全帽有保质期,一旦过期就不能再使用。但安全帽到期时往往看起来仍是崭新的,丢了可惜。在工匠工作室的一次交流活动中,员工提出一个建议:每一年,过期安全帽有几十个,不妨统一回收、改造,用来种绿植。成员一致同意,纷纷动手。改造,给了安全帽第二次生命,不同颜色的帽子栽上不同品种的花草,别有一番情调,成了加油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工匠工作室成立以来,员工不仅美化环境,而且从技术层面着力,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发明创造层出不穷。
一座柴油加油站位于高速公路出口处,进站货车多,价格实惠的散装尾气处理液很受司机青睐,两天可以销售1吨。然而,尾气处理液配套的加注机容器容量仅1吨,时常供不应求。工匠工作室的员工得知,专门到加油站实地考察,发现站内有多个废弃的方形矿泉水地堆底架。很快,员工实现底架废物利用,利用旧塑料桶制成一个临时尾气液替补装置。这款装置可以随时补充尾气液,且一个人可以完成操作,投用后有效解决了容器容量不足的问题。5月,油站尾气处理液销售环比增长112%。
工匠工作室的创新改造,还包括旧推车灭火器架改造成校验回罐车、轮胎改造成广告架、PVC管做成尾气液开盖器等。这些项目,让废弃物重获生命,创造了价值,规避了环保风险。
(石化海宁交投 陈小梅)
环保神器进厨房
为践行绿色发展,创建绿色企业,确保污水排放达标,5月以来江汉油田延安新区食堂安装了5个油水分离器,但效果并不好,下水道堵塞现象依然不时发生。新区食堂位于延安市区,当地环保排放标准严格,一旦排放超标会面临停业危机。
厨师长张清哲经过仔细研究,自己动手改造设备,在油水分离器前端加一层过滤网,提升滤渣效果。食堂员工一起行动,制作安装了过滤网。
试验表明,排放水倒进油水分离器时,新增加的两道滤网屏障稳稳发挥了作用,排放水不再有杂质和油污。“环保发力,不是空话,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要行动起来。”张清哲说。
(江汉油田 黄慧 赵红 陶贵萍)
DIY,油站更绿色更红火
“真没想到,汽车废旧轮胎刷上涂料后,成了五颜六色的盆景,这个加油站别有风味。”最近,经过浙江江山城北加油站的路人称赞。
江山城北加油站站长毛虹芳,平日里对DIY(自己动手做)很有研究。她带领13名员工,把加油站DIY成一座花园。
在加油站出入口处,她们用废旧轮胎设计造型,涂上五颜六色的涂料,在轮胎里种上各种绿植和鲜花。这道又环保又美观的风景,让街上来往的行人眼前一亮。她们还用废旧安全帽做造型,吊在油站围墙上,吸引行人和司机的眼球。
为了突出油站的绿色环保,她们精心打理小菜园,把不施用肥料种出的水果和蔬菜送给进站客户。土豆、辣椒、青菜、卷心菜、茄子等各种应季纯绿色菜品,让来往客户爱上了这座“绿色”加油站。毛虹芳和员工还把小菜园的菜烹饪成菜品,摆放在营业厅中,提供给客户做休息时段的点心,进一步提高客户满意度。
绿色的氛围,给该站燃油宝销售提供了良好氛围。在帮助客户加注时,员工也尽量体现环保操作:有些车油箱口小,加注燃油宝容易洒出来,她们有的利用油枪把燃油宝倒入油箱,有的制作简易小漏斗加注。
(浙江石油 周淑莲)
滩涂作业,班上班下都留心环保
胜利油田油气井下作业中心桩西作业区地处沿海滩涂,作业施工区域大多位于自然保护区周边。全区干部员工努力营造绿色生产氛围,为建设滩海油田美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贡献力量。
在施工井场,员工对生产和生活垃圾严格管理,各种固体废弃皮带、盘根、废棉纱、废手套、塑料袋等分别装进专用的回收袋并分类管理、分类回收,做到人走料净场地清洁。不单作业现场,内务管理也很严格。各基层单位在属地区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有效提高了内务环境质量。
捡拾海上垃圾是作业区特有的环保活动。最近,渤海涨潮,员工每天自觉捡拾被潮水冲上岸的垃圾。上下班路上,一旦发现潮头带来的海上垃圾,员工都会自发收集并集中处理。
用科技手段促环保也是一招。该作业区员工姜自华针对起下抽油杆时存在的环保风险隐患,研制新型单闸板抽油杆防喷器,减少了异常情况下的封井步骤,大幅降低了作业风险,封井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循环洗压井,满足目前直井、斜井所有杆柱下井工具通径要求。该成果获得胜利油田优秀QC成果一等奖、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在油水井冲砂、钻塞等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将大罐内沉淀的地层砂、灰浆清理出来,传统作业方式容易造成环境隐患。针对该问题,作业区“员工创新小组”在大罐内自主设计加工了一种分箱式新型液压自动清砂大罐,该装置兼有储备洗压井液、沉砂、沉淀灰浆等功能,同时利用自动清砂装置能够机械化清理沉淀在大罐内的固体物质,实现了环保作业,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效率,目前此装置已在基层队全面投入使用。
(胜利油田 尹希东)
多琢磨,燃煤改燃电又环保又增效
“与去年同期相比,在稳产的同时,先远洋所在班组6个月节约能源成本10多万元,这等于赚回了实打实的利润。”最近,在2021年上半年经营分析总结会上,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油气开发公司甘泉分公司的“电磁加热器取代燃煤锅炉”革新改造项目获得优秀奖。
甘泉分公司位于宁夏盐池县境内的宁东5采油站,管辖5口油井。这些油井产液后,经管道集中输送到站上1台40立方米的油罐内处理。按照传统处理办法,罐体一年四季都要加热。
有30年工龄、喜欢琢磨的先远洋刚调到这个站,身为一名采油工出身的电工,他盯上了罐体加热的事儿。他观察发现,站上原油脱水使用的燃煤锅炉没有自动加煤装置,每天需要固定专人定时手动添煤,费时费力费工。在添煤或清理灰烬时灰尘扬起,戴着口罩也多少会吸入,加之西北地区沙尘天气多,更不利于环保。
先远洋提出改用电磁加热器取代燃煤锅的供热方式。站里同事热烈响应:“这个办法好,我们对电改造不熟悉,你做项目组长,我们跟着你干!”
说干就干,先远洋在上级批准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带领大家搞革新。新设备投用后,在完全满足供热要求的前提下,用电量少,环保水平高,还节约了一些人工和资源成本。
(中原测控公司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