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统刺绣技艺在高校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1-03-31 10:36冯云玲王晓娟秦怡张佩思田甜程宵琼
西部皮革 2021年7期
关键词:刺绣河北技艺

冯云玲,王晓娟,秦怡,张佩思,田甜,程宵琼

(1.河北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700;2.河北美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河北石家庄 05070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高度重视,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在保护非遗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也积累一定经验。在党的第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又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指出“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重点;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2],而在以上3条任务中,都与高校密切相连。基于此,笔者挖掘与专业相关的刺绣非遗,并将河北地区刺绣非遗引入高校,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传承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1 河北传统刺绣技艺在高校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研究的河北传统刺绣技艺,主要指河北地区的刺绣,包括河北省内的京绣以及河北民间传统刺绣,虽然两者风格各异,但是其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其可持续发展的“手工性”是一致的,它们承载了河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甚至反映了河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兴衰,具有较高的价值,将其传承融入高校,会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也给高校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1.1 河北传统刺绣技艺的价值

1.1.1 实用价值

河北传统刺绣能够存在的理由最重要的是因为它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旧时佛堂的账幕、叩头垫、供桌围子,室内的陈设品,戏剧服装,姑娘结婚用的嫁妆,小孩穿的肚兜、围咀、虎头靴、虎头帽,服装上的襟边缘饰、罗裙、手帕、鞋、鞋垫以及仿古衣等,都是河北传统刺绣的品种。这些品种中既有装饰性的工艺品,也有实用性的生活用品。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兴京绣,生产的龙袍、凤袍、仿古衣,唐卡、各种绣片早在80年代就销往全国各地,有的还远销海外,其中许多精美刺绣艺术品被故宫博物馆收藏[3]。时至今日,定兴京绣与市场结合,制作生活化的服饰,并为许多晚会主持人、演员制作演出服,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与认可。

1.1.2 文化价值

河北传统刺绣技艺是河北人民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活体,它一方面反映了河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民俗风貌、宗教信仰、审美趣味、情感理想等意识形态的精神思想;另一方面,它对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也同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旧时过年,人们穿的绣花新衣、绣花鞋,吊在门前的绣花门帘,不仅满足了河北人民民俗心理的审美需求,同时对营造节日环境、烘托节日气氛也起了重要重要作用[4]。

除此,河北传统刺绣还是人民情感寄托,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河北民间刺绣,在题材选择上,有一定的文化寓意,象征吉祥、幸福、喜庆、丰收等,有的绣品也有祛灾免祸、祈求平安的民俗价值。而河北省内京绣,作为宫廷绣发展的分支,在色彩、图案上更具文化内涵的装饰效果。如河北易县清宫传刺绣在配色中,以深蓝、明黄、大红、月白为主色,这种配色观,与封建等级制度密不可分;在图案上,追求“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5]。

1.1.3 技术价值

河北传统刺绣技艺制作繁琐且严格规范,以河北易县清宫传刺绣为例,其刺绣过程包括绘制图样、扎眼、漏粉、上绷、配线、刺绣等程序,每一道程序都有其规范及要求。其刺绣针法多样,常用针法多至几十种,主要及特色针法有平绣、锁绣、打籽绣、盘金绣等。另外,广泛流传于河北民间的编绣针法、插针绣,技艺独特,色彩变化丰富,质感充分[6]。

在针技方面上,要根据刺绣物象的特征来选择针法,如绣制鳞片一般采用刻鳞针,表现立体花蕊采用打籽绣,刺绣葡萄等小型的果实善用雕眼平绣等。除此,还要按照物象的生长规律刺绣排线,将针法与丝理巧妙处理,才能把物象绣活,如在绣花卉的花瓣时,每个花瓣刺绣排线要向着花心的方向起落针,不要逆着花心排线,这样才能做到瓣瓣归心,绣出以后生动逼真。

1.1.4 艺术价值

河北传统刺绣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色彩、材质及纹样上。如河北民间传统刺绣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在纹样上取材广泛,除了象征性的纹样外,还多运用北方生活中常见的石榴、仙桃、柿子等,地域特色浓厚,在纹样造型上,多运用简化概括的形态,这与刺绣的方式有直接的联系,人们在鞋面、枕头、荷包、衣襟和袖口处刺绣时,会用纸剪出(刻出)“花样”,从而使得刺绣纹样简练、概括。而河北省内的“京绣”,用料考究,现多运用金银线进行施绣,绣品雍容华贵,极具艺术装饰效果,纹样亦是以吉祥纹样为主,此外还有专供皇家使用的龙、凤、江崖海水、十二章纹等。在构图上追求平、满、稳的艺术风格,形成高度的概括性,并极富装饰性[7]。

1.2 河北传统刺绣技艺在高校传承的意义

河北省内的传统刺绣技艺大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定兴京绣于2014年以传统美术类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易县清宫传刺绣于2013年以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入选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家庄徐氏刺绣于2018年被列入石家庄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岌岌可危,每个家庭都在从事刺绣的盛况已成历史,民间刺绣的发展面临着考验。更甚者,河北地区人民知道本地刺绣非遗的寥寥无几,此种现状让人堪忧!因此,传承与保护河北传统刺绣技艺势在必行。将河北传统刺绣技艺融入高校教育中,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忱,增强大学生对祖先及劳动人民的崇敬感,使其意识到弃本逐夷的思想是不科学的。其次,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大学生的美好情操,使其重新认识民俗文化的根,转变传统文化就是“土”的观念。再次,有利于拓宽河北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改变传统师徒制、家族制的传承方式,有助于改善传承人知识文化层次及年龄结构。另外,新鲜血液的注入,会使河北刺绣非遗在原生态保留的基础上得以创新,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或淹没的危险。除此,河北传统刺绣技艺与专业课程的结合,一方面会丰富课程体系,增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强化高校师资队伍,提升学术科研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促进高校特色办学,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2 河北传统刺绣技艺在高校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2.1 确定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

将河北传统刺绣技艺引进高校,必须确定其培养目标,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树立传承与保护此技艺的意识,激发广大师生对其技艺的热爱之情,掌握与此技艺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技艺制作的核心技法及创新能力,能运用此技艺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形成自主保护与传承此项技艺的积极态度,获得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人文素质。正如古语道“技进乎艺,艺进乎道”,会通以求超胜[8]。

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学年目标,将学年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融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依据“技”、“艺”、“道”三个层次细化,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群,然后根据课程群性质进行教学实施,教学中应有的放失,其中“技”为课程教学的基础,亦是教学中的重点,以其为核心的课程群,在教学组织中应加强刺绣理论及基本功的训练。“艺”为课程教学的中间目标,在此类课程群中,应将刺绣技艺融入面料再造处理或服装的常规制作中去,目的在于掌握刺绣工艺的方法与流程。“道”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推陈出新阶段,与其目标结合的课程应为专题类课程,且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帮扶,以学生热爱刺绣之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秉承严格规范、精益求精的品质去开发文创产品,使河北刺绣非遗在高校中扎根,并传承下去。

2.2 培养师资队伍

将河北刺绣传统技艺融入高校教育,还要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非遗”课程教师,既需要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对本技能所蕴含的历史风情信手拈来。高校需要有计划地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培养一批科研、教学、技能为一体的专业教师队伍[9]。一方面,可以邀请河北刺绣非遗传承人或相关专家、教授来校定期给研培教师开展学术沙龙及教学研讨。另一方面,研培教师也应利用假期到河北刺绣非遗传承基地进行刺绣技能训练,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参加研培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坚持钻研此项技能,以确保师资队伍的持久性。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开展与河北刺绣非遗相关的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梳理出河北传统刺绣的历史与现状、特征与价值,研究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政策、文献及方法,以为河北传统刺绣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提供理论性指导。另外,还应积极研究河北传统刺绣技艺融入课程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条件的保障等问题,总结其技艺融入高校的优势及路径。如此,既能打造一支高素质且稳固持久的师资队伍,也能促进专业学科的特色发展。

2.3 建立刺绣工作室

在高校建立刺绣工作室是传承与发展河北传统刺绣技艺的有效途径之一,该平台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刺绣的场所,也可以作为创新、研发刺绣产品的中心。刺绣工作室由刺绣非遗传承人、校内教师、学生组成,其中刺绣非遗传承人为企业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工作室的教学及创作。校内教师辅助刺绣传承人教学的同时,也应记录、整理刺绣传承人教学过程,将其以图片、音频、视频或文字化的形式建档,方便后期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室中的学生,应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选拔一批专业水平较高且刺绣学习意愿较强的学生,进一步深造其刺绣技艺。

工作室中的师生,除了学习与研究河北传统刺绣技艺外,还应该进行刺绣产品设计与开发,在保持其技艺核心技术的前提下,应顺应时代与主流文化,研发出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感的绣品。工作室教育与传承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认可并推广开来。如清华美院、北京服装学院、江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等。这种形式充分发挥了高校学生资源广阔的优势,给高校文化教育带来活力,对优秀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这种形式也必将推动对非遗的保护、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0]。

2.4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传播

高校中人才济济,从教师到学生总体文化水平较高,掌握及拥有现代化的技术及设备,在其环境下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文化,无疑是推动河北刺绣非遗文化发展的最佳平台。高校中的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搭建河北传统刺绣技艺的网络学习平台,利用微课、慕课等技术进行教学实践传播,例如,可以将河北刺绣非遗的制作流程及基础针法做成不超过10 min的小视频,并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反复观看、学习,可根据自身吸纳知识的程度调整学习进度,还可在平台上同步学习刺绣理论、参与技术探讨、观摩工艺过程、与老师互动[11],最终实现河北刺绣非遗在高校的共享与宣传。

另外,高校的动漫专业,可将河北刺绣技艺为基本素材进行影像短片制作,通过网络、流媒体、手机、出租车互动传媒等各种播放平台进行传播[18],使受众者在娱乐中感受刺绣非遗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专门开发集历史文化、技艺介绍、论坛交流与商品交易为一体的河北刺绣非遗手机APP进行文化推广与传承。甚至还可以开发一些与河北刺绣非遗相关的小游戏挂在网页、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使人置身其中,不知不觉的增强对此技艺的认识,达到宣传目的。

3 总结

河北传统刺绣技艺作为河北区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极高的实用价值、文化价值、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将其纳入高校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强化师资队伍以及建立刺绣工作室、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传播,有助于高校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及学术能力的提高,甚至对高校特色学科及特色专业建设也有一定的成效。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河北刺绣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这既是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认可与尊重,也是延续民族记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刺绣河北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清新唯美的刺绣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