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珈利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350)
用户体验[1]指的是不同的用户使用产品或某项服务、程序、系统时,产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反应。如果用户发现产品或服务中有问题,不是用户的错误,而是设计中出现了欠缺。用户体验最早记载于20 世纪40 年代的人机交互领域[2],体现出人、产品与环境系统的关系,包换使用者与环境(地点和时间)、使用者与使用者(个人的地位与角色)、使用者与产品(互动与感受)、产品与产品(相互竞争影响)等多重关系。以前的用户体验[3]多集中在实际可操纵性上,包含了表层的可用性和深层次的实用性。
对移动阅读目标用户的调研:人们希望移动阅读 App 产品能够让他们在碎片化的时间内,享受良好的阅读体验,提高自身的内涵。界面设计时,要考虑人们的使用情境、行为模式和需求。内容上,用户希望移动阅读 App 产品能提供质量优质的内容,并减少重复内容;功能上,希望产品拥有个性化设置、多设备的云同步、分享等等功能;在形式方面,希望产品的视觉风格舒适,密度适中。
笔者以微信阅读、网易蜗牛读书这两款手机阅读应用进行对比。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的核心功能列举如下:
书架:书架功能的设计采用了大部分阅读应用使用的陈列馆式设计,优点是直观地展现了每本书的内容,以及清楚地了解最近阅读了哪些书籍。微信读书的扁平化设计使得界面内容显得很干净整洁,不会杂乱。同时书架还支持书籍的分组,当读的书越来越多时便于管理和归类。书架同时支持将某一些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在读的书籍归类到私密阅读,缺点是私密阅读的区分只显示在书籍封面,其余公开阅读的书籍都放在书架页,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查找。
书城:相较于其他阅读应用将书城置于一级页面,微信阅读的书城反而放置于需要经过发现页或者书架页的添加,才能跳转的二级页面。这种做法可能跟微信读书的社交定位有关,它更希望引导用户在发现页面,查看好友在读的书籍,从而与好友产生互动。书城中除了根据用户经常阅读的书籍而划分的猜你喜欢和热门推荐,以及赠一得一的推广活动外,还将微信特有的公众号文章整合成文集进行推荐,满足了微信用户碎片化阅读的需求。
书桌:网易蜗牛读书的书桌采用的是非常干净流畅的单卡片滑动式交互,可以看到书籍的许多细节诸如用书签标志提示阅读进度,显示在读此书人数及书中读者的一些问答等,比起单纯的一个书籍封面信息更丰满。
不同于大部分阅读应用,将所有书籍置于一级页面的书桌或书架,网易蜗牛读书最多只能放三本书,其余书籍需要通过右上角我的书桌进入二级页面浏览。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设计,目的是引导用户更加专注地去深层阅读一本书,减少决策成本以及频繁地在不同书籍中进行阅读跳转。
分类:采用卡片式交互设计将书籍按照排行榜和分类进行展示,方便用户浏览及查找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书籍。其中,书籍分类除了传统类别以外还特别按照出版社进行分类,大概是和这些出版社有合作,但出版社分类和其他普通分类没有进行很好的区分,用户在初次浏览分类时,可能会不是很懂这些分类的图书内容。
分类板块还有一个特别的扫一扫功能,这里的扫一扫功能除了扫一扫PC 端二维码从而在PC 端进行书评创作,也可以扫一扫书籍二维码进入共读功能。这也是网易蜗牛读书对O2O 社交的尝试,可以与非社交软件好友分享共读同一本书,对于软件传播和读书社区的形成也很有帮助。
发现栏内容平均会有十几页内容,笔者自己在体验过程中不太能发现哪一页才是重点。具体如下:不可删除页有上周读书第一名、本周热榜、读书电台、关注微信好友、好书免费领、查看热门书籍、发现更多书城。可删除页有好友在读推荐,此处可能有很多页。这种一个功能一页的设计或许是考虑到活动推荐等效果。但无论从视觉、操作、情感角度都没有一个特别好的交互效果,有些显得整体繁杂无重心,且很多功能重复(如发现更多书籍就是书城入口等)。这里的操作完全没有涉及到向上滑动,但仍然要长按,再向上滑动才能删除。
在设计每个产品之前,设计师必须先向用户说明目标。所有的需求[4]都从五个层次进行分析:情感、互动、情感、社会和个人,然后用户需要一个质量分析和角色模型。视觉设计、交互设计、情感设计、功能设计和个性化设计都需要用户的参与,最终得到程序的原型。
3.1.1 网易蜗牛读书优化建议
书单推荐:书单是一个有很大发挥空间的功能,微信读书可以鼓励用户编辑相关主题或者某一品类书籍的书单,并将好友推荐书单在发现页进行展示,比起单独展示好友在读的某本书对于用户的吸引力更大。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基建管理部门、“三同时”管理部门、科研研究部门共同参与完成,涉及的部门多,流程复杂,工作界面划分不清晰。通过信息化系统,展现项目中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及交付成果,合理估算工作量和分配工作,使得项目参与部门明确了工作界面的划分,项目参与人员明确了其工作职责,从而形成以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牵头,科研研究部门为主体的,多部门协同工作的体系构架。
书籍详情页优化:将书评、相关公众号文章、相关书籍推荐分类统一一下,以便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同时,热门讨论也可以作为书籍参考加入到书籍详情页中。
热门讨论页优化:将想法按照点赞、评论、转推数量进行综合评分并排名,优先展示优质想法,可以使得用户输出更有质量的想法同时增加想法功能成为用户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阅读界面优化:将隐藏/显示想法按钮放置在更明显的位置,如统一与其他阅读界面设置选项放在一起。
3.1.2 微信读书优化建议
微信读书利用了来自微信的公众号文章集合,产生了大量的丰富内容,短篇幅文章也可以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的需要。但在微信读书中的公众号文集曝光度不高,因此建议将放在想法页面的更多公众号文章推荐放在发现页,并且在点击卡片页进入更多以后,提供瀑布流卡片式的交互,使得用户可以更多地获取可阅读的内容。
阅读页面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阅读界面调整设置,包括翻页模式、翻页效果、时间显示、惯用手等以满足不同阅读习惯用户的需求。
书架优化:突出显示最后一次阅读的书籍封面,下方放置最近阅读的三本书籍或分组,上拉显示所有书籍和分组。使得用户可以以最快的方式进入阅读,同时又保留原有格式的编辑方便性。
基于以上结论,对微信读书的迭代优化方向建议如下:
增强用户对自身隐私的自主性,具体改进建议:让用户自主选择关注与被关注对象,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读书排行榜,书架上的可见书籍可以自主选择推荐到发现页,以及划分为所有用户可见或仅好友可见等。
优化阅读体验,具体改进建议:增加更多个性化阅读设置如翻页模式等,将一些阅读设置从“我”页面的设置中转移到阅读界面中,如阅读时不自动锁屏,阅读时隐藏热门讨论、首行缩进等;笔记页面将想法、划线、书签、点评的划分区别开,如放大ICON,整合成卡片等。
明确想法的信息组织和面向对象,具体改进建议:想法更应该侧重针对在书籍中的某句话,因此“评价+书籍+段落”是比较明确的,在写想法时增加添加划线内容这个功能,想法的面向对象划分为仅自己可见、仅好友可见和所有人可见三种。
优化书籍推荐系统,具体改进建议:将公众号文章推荐整合成板块呈现在发现页,书籍详情页整合书评、想法、相关公众号文章为单独板块,并将其中内容按照点赞数、评论数、阅读数等综合评分进行排序;书籍评分增加分数及评分人数作为量化指标;鼓励用户自主制作书单并将好友书单、推荐书单作为发现页的卡片信息呈现;想法页面按照数据分析呈现用户感兴趣书籍的精彩想法等。
采用更加合理的竞争机制来增加用户粘度,具体改进建议:对用户的阅读行为包括阅读、写书评、写想法、点赞量、评论数等进行一个综合的评分,并分为不同的等级,等级越高可以享受的购书优惠越大,以及对好友间的排名进行显示等来促进用户的主动阅读和活跃度,增加用户的粘度。
笔者对移动阅读应用的用户体验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移动阅读应用有很多相似处,但在用户体验方面却有很大差异。设计水平决定产品及用户体验的优劣,好的用户体验可以保持用户的粘性。在实际的操作中,怎样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用户操作习惯、记忆与认知的移动阅读平台界面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阅读品类的App 在应用市场上越来越多,功能却愈发趋近。笔者认为界面设计不应该只考虑美观,应该打造更好的用户体验,以满足人的需求为设计目标。迄今为止,用户体验越来越被产品经理等重视。笔者认为在满足了基本的产品需求和美观的界面设计[5]情况下,可以着重多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可以把产品增加一两个功能点,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去。不但能够优化用户体验,并且可以增加用户粘性,此外,现在应该多做个性化定制的服务,增加黑夜白天模式、产品皮肤的更换、精简使用步骤,让用户体验趋向完美。在对阅读App 界面研究过程中,笔者加深了对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的理解,针对阅读、交流场景的功能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分析比较,并且通过分析,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优化思考,望此文可以给其他移动应用界面设计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