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分析*

2021-03-31 06:03冯燕杨琴
砖瓦 2021年6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冯燕杨琴

(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多项关于“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知,2020年1月11日,教育部上线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简称X证书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简称学分银行信息平台),截至目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中心持续发布了四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涵盖了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在内的多个专业,并公布了1+X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1+X证书制度推行有规可依。1+X证书制度这一重要举措,势必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实,实行高质量转型升级,构建本校特色专业课程,以促进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全面成长。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1.1 为社会输入专业型人才

我国的建筑行业一直实行执业注册管理制度,注册师在行业内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其整体的数量也成为体现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便导致企业的发展规模与其所具有的注册师数量直接相关,对此,多数建筑企业便通过提高人才引进的薪酬机制等来提升企业所具有的高级技术人才的数量,以此促进企业能够持续拓展经营规模。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机构,从在校教师方面来讲,其在科研和专业知识的积累等方面具有更深厚的储备,因此高职院校的建筑专业需侧重实施社会培训等活动,通过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执业证书的培训等活动,来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助力企业实现长足进步。

1.2 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发展

建筑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会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多为高中生或者中职院校的学生,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尚有难度,但可以通过获得专业类技能等级证书提升自我。其次,企业所需的人才需为具有执业证书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如施工员和项目经理等,如果高职学生未接受适合的教育模式,难以保证深化落实新型学徒制度[1]。因此,高职建筑专业需推进落实1+X证书制度,以促进校企共同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作用。

2 基于1+X证书下的课程改革思考

2.1 对证书选择的思考

首先,需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在职业方面的规划,因此在实施课改期间,不能对职业证书的教学进行固化设置。其次,需开展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发布的等级证书中选择1项或者多项参加考核,使学生成为证书选择的主导因素。最后,为迎合学生获得多个证书的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便利条件。因此需将教学课程进行模块化和阶段化的设置,模块化可承接多元化的证书,阶段化则在课改成果的实践期间,适当运用试错的机制,高效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2.2 对课程重构的思考

深化思考课程重构与教改直接相关,1+X证书制可对建筑专业的教学活动形成一定的科学指导。通过课程重构实现对课程的创新,是1+X证书制度的优化措施。因此教师需将知识的整合和迁移作为新的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行业标准,熟练掌握操作规范。与课改模块建立紧密的联系,便是基于课改体系所搭建的基础知识、能力和行业能力模块内容,其中行业能力模块便对应职业资格证书[2]。

2.3 对教材教法的思考

上文已经阐述了课改模块的相关内容,因此针对教材的教学方法研究需在行业能力模块中完成。这便要求基于基础知识和能力模块,可依据当前的课改成果和思路进行细化完善,从而形成行业能力模块新的1+X证书制度着手点。部分等级证书如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检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BIM建模等级证书等都需要学生进入高年级时才需考虑获取职业证书的事宜,因此可将行业能力模块并入到顶岗实习环节。

3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分析

3.1 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双向流动

首先,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高度相关,甚至可能对国家的战略举措形成较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需加速对职业教育的改革速度,为社会输送更多的达到需求标准的技术人才,从而解决供给侧结构就业方面的难题。其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可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水平,实行双师型教师的双向流动策略,以及建立1+X证书制度,可作为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改革的创新点。

3.2 把关市场准入,坐实评价体系

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可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需准确认识并确定培养目标、内容及途径等问题,高职与企业共同完成教育任务,这样才能全面促使建筑行业实现明显的优化提升。通过在校时便培养学生考取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检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BIM建模等级证书等证书,促使其掌握行业技术人才和核心技术,可以在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深化拓展市场,获得更高的就业满意率。企业需在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作用,重点发挥企业的行业优势和职能,这便为企业拓宽视野提供促进动力,让企业能够深化落实创新,参与更大范围的国际竞争。

深化推进校企合作,需在二者之间找到共同的利益点,让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在企业的资质年检工作中,将校企合作和职业培训等作为重要的衡量依据。职业院校也需结合自身的特征和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需求,主动与具有培养条件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完成人才的教育、技术优化、双创和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高职院校可在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校企合作,并可在“双高”评选方面获得一定的政策扶持,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校企实施双向“1+X模式”的合作,优化合作的效果,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3]。

3.3 创新产教融合,促进因材施教

3.3.1 建筑行业人才梯度

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人才按阶梯设置,主要分为高级和一线技能人才。依据作业环境和专业进行划分,可分为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不同的方向,建筑行业内实施职业资格的注册制度。如勘察设计方面的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等,施工方向的主要为一级、二级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以及投资预算方向的一级、二级造价师等。以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均按照一定的比例从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工作,当前由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差距较大,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便需重点解决梯度人才培养的问题,结合1+X证书制度,迎合行业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校期间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毕业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全面促使学生掌握行业需要的技术能力。

3.3.2 因材施教

首先,可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高职学生自身在知识储备、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差异较为明显,在对就业方向的选择期间,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高职建筑专业的学生,主要的就业层次为工程管理和技能操作。目前在技能操作方面还没有学生参与,但在技术水平和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工会逐渐被产业化工人代替,技能操作也会成为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的新的就业方向。学生在刚入校时,高职便可开设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依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对其进行综合评估,此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辅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避免将专业能力差距较大的学生共同施教,这样便会导致学生由于水平差异而无法获得适合的教学资源,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其次可实施模块化的教学。高职需结合岗位的具体技能需求来设置教学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让学生在完成对应模块内容的学习后,通过统一的测试来获得等级证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分为CAD、工程测量、工程识图、施工管理等多个模块内容,高职院校可在不同模块中分别开设相应的课程内容,以差异化原则为指导来设计必修课程的体系,完成所有课程内容后便可获得学历证书,通过模块考核后便可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

4 结语

总之,通过实践分析,结合1+X证书制度,探索了提高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作为新时期高职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提高对于1+X证书制度的认识。在实践教学过程,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体系,科学的构建更加高效的实践课堂,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