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葳
(四川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重要成果,早已获得国家的重视,采取了“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等一系列保护措施。2006 年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一种镂空艺术,视觉上给人以通透和艺术感,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布革等片状材料。现在所说剪纸艺术,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两者区别在于时间,造纸术西汉时期出现,东汉时期进行改良,所以在此前是不可能以纸为载体所进行的剪纸创作,不过先唐时期已有运用金箔、皮革、树叶为载体进行的镂空雕刻,战国遗物出土的文物里就有“银箔镂空刻花”,这些为剪纸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剪纸艺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北朝时出现,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隋唐宋代开始普及,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达到巅峰,家家户户剪纸随处可见,逢年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都会剪窗花装饰家中,以此来烘托欢愉喜悦的气氛。作为可以追溯到农耕文明时期的艺术形态,一剪一纸下真实记录和反映了社会的伦理观念、艺术信仰和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民俗生活中最普遍、最本源、最具文化象征意义的传统习俗之一。
夸张多变性。作为民间艺术的创作形式,群众基础为剪纸的创造性赋予了更多可能,大家不走形式敢于创新,大胆进行设计表现,将不同形式、特色的物象组合,改变常规形态,营造出独特地域剪纸风格特色。我国光是以地区来分,就已经有南京剪纸、扬州剪纸、安塞剪纸等多种类别,又可依据纹样、寓意、用途再进行细分,其形式多样,却又各具特色。如南京工艺美术大师陈耀的剪纸作品《十二生肖图》,将虎头枕与孩童、花草等元素以夸张的比例关系组合,营造出天真烂漫、开心欢愉的氛围,以此来烘托过年时热闹喜庆、生机勃勃的景象。
装饰象征浓郁。剪纸看起来似乎会被纸面所局限,但也正是空间限制才催生了对装饰的探索。主体造型的归纳、点线面块的处理、纹样装饰的设计,变无序为有序,化写实为抽象,为有限纸面增添了无限可能。中国剪纸的题材表现多为寓意象征类,表义性强,作品渗透出创作者的淳朴思想和真挚情感,观者看见图形造型和装饰纹样就能感同身受其中的情感。传统剪纸作品《生命花树》,表现的是黄土高原人民劳作时的景象,融入了民间传说形象抓髻娃娃、鹿鹤、奇花异草、鹿头花等纹样。画面装饰意味不言而喻,抓髻娃娃作为受惊驱鬼辟邪招魂用的象征,鹿鹤则有吉祥如意长寿的寓意。古代人民寄美好的期望于生命之树,希望可以镇住妖魔鬼怪,让家族多子多福。
阴阳平衡之道。阴阳之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世间万物的对立统一,互存互化。从“万物负阴抱阳”言论中可以看出,它涵括世间万物,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有高度概括。阴阳观念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在人类对于自身和自然界的观察中就已经出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发明了阴阳图,融天地变化之术、阴阳物理、社会进化、生产经验等于八卦卦义中,我国古代《易经》中也有提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这思想也对中华人民产生深刻的影响,民间剪纸艺术多采用阴阳刻的表现技法,主图多阳刻,配以阴刻辅之,呈现出画面的平衡对称、虚实相间的效果。我国剪纸大师王雪峰作品深受老一辈影响,他从民间美术作品中汲取灵感,作品呈现出超越时空的艺术表达感,画面细节中所传达出的对称和谐、均衡律动、细腻虚实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图形是由绘、写、刻、印等手段产生的图画记号,是说明性的图画形象,有别于词语、文字、语言的视觉形式。①图形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密不可分,早在人类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产劳动与社会活动需要,已经开始以图画标记的形式进行联络,北美印第安人岩石壁画上的图形符号,就是当时人类以图形进行交流的最好证据。随后,图形历经“图形向文字转化”“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产业革命”三次重大的发展,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仍处于电子信息时代,图形和文字语言等媒介一样,蕴含着必要传达的信息,与文字不同的是,图形受地域文化水平等的影响较小,受众会因为文字不通而难以沟通,却可以从图形中获取信息。它以更独特的想象力、特殊的造型、艺术的构图、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在现代设计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
图形具有鲜明的视觉特色,易识别易解读易传播,在设计表达中可以充当“通讯官”的角色。信息通讯,图形在视觉传达过程中,通过含蓄或直白的表现方法,将重要信息快速而准确传达给受众,传播过程中涉及人对外界的感知,以及图像信息的接收、分析、归纳、比较、判断、记忆和反馈,是一个互动过程。形象通讯,不同细品文字,读者需要在笔者辞藻华语中构建对世界的认知,如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字艺术的魅力,勾起读者对哈姆雷特的无限想象,但如果莎士比亚直白地将哈姆雷特的形象公诸于世,那世上也就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跨语言通讯,文字语言受其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限制,只能在固定范围内进行识别,而图形性质是广泛的、世界的,设计元素来源生活来源实践中,带有国际特征的图形利于各国受众识别,比如厕所的男女图形、部分交通标识图形,即使从较远距离识别,仍可以做出反应。虽然也会有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图形难以被解读,但相比文字而言,图形比文字更易于认知和记忆,也便于广泛的传播。
由于特定的时期和文化背景,剪纸艺术的创作目是单纯的、非营利的,创作初衷源于生活劳动和生活体验,创作者利用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寄托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自己内心情感和对世间万物的幻想,经典作品《老鼠娶亲》,披红挂彩的鼠新郎,披头插簪的鼠新娘,敲锣打鼓的鼠迎亲队伍,似人间的娶亲模式,洋溢着浓郁张扬的欢喜气氛,人们期寄和它们和平相处,免受侵袭,体现出人们尊重生灵、敬畏自然的信仰。同样,当代设计者可以考虑在图形设计中融入更多情感表达,或借助传统艺术的表达形式与现代设计形式相结合进行创作。著名图案学家张道一先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山东丝绒厂创作的壁毯作品《伏羲女娲图》,成功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形式巧妙结合,作品中伏羲、女娲、神龙、乌龟、游鱼等元素都是以剪纸的方式单独创作,而其余画面元素则通过绘画形式作出,最后别出心裁地将二者进行组合拼凑,创作出这幅具有现代设计意味的作品。
传统剪纸艺术发源于民间艺术家,以家族或师徒的形式传承,创作者大多随心所欲表达,没有繁琐条框限制,带一把剪刀、一张红纸,随处找地方坐下,边聊边剪,没结束前不知手下会创作出怎样的作品。所以每个地域集群的艺术作品自成一派,风格迥异。这是对历史语境、民风民俗进行的设计表达,其价值也已超越民风民俗延续至今,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过程,是具有目的性和导向型的人类生产造物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少不了会受市场、商业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大削弱其创造性。因此,对传统剪纸艺术随心所欲创作心境进行感知是极具前瞻性的行为,现代设计师对这种无目的、无意识的创作心境也早已展开探讨,2019 年清华美术学院艺术家李禹焕进行了《开放的维度》主题讲座,他说道:“我们的文明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形容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也不为过。人类中心主义的近代思想已经崩坏,正如米歇尔福柯所言:‘人已死去’。将世界以及画布,当作自己的殖民地进行支配,恣意挥洒创造的艺术家已经不复存在了。”②无意识的设计表现慢慢被现代设计拾起,这是潜意识里的观念表达,不受外界世界的影响,从这一角度出发剪纸艺术随心所欲的创作理念与现代无意识创作观念不谋而合。
剪纸作品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但又完全不同于实际生活中造型,民间剪纸艺人十分善于利用自由透视的构图,不去刻意遵循近大远小、高矮比例、结构透视,常通过简洁概括的艺术造型确定主题,随后再进行装饰性的创作,在二维的纸面表现三维的事物,以超正常的视觉表现力,甚至是有些荒诞怪异、古怪笨拙的超现实的形式去表现。我国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作品中具典型代表形象“剪花娘子”,该形象以大盘脸、高鼻梁、肤色白、眼睛大、眼黑多、口型小为特色,并在创作中始终遵循这样特点,无论正视还是侧视的人,眼睛始终为正视,表现出超越自然形象的创作理念,极具个人造型特色。
我国传统艺术种类繁多且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瑰宝,呈现着我国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地域,作为重要支撑之一的剪纸艺术,其极具乡土气息和民族感受力,以超震撼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一直延续至今,然而在几千年的历史齿轮下,时代的超速发展掩盖了剪纸艺术的传统魅力,使其发展缓慢,甚至有消逝的迹象。
作为当代设计行业的一份子,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脉络和思想精髓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紧紧把握时代脉络,以现代设计眼光去发现传统艺术文化的新魅力,使其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深刻认知设计师身份,反思设计师的时代担当。
注释:
①《图形设计》新一版第6 页崔生国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②详见李禹焕:开放的维度https://www.sohu.com/a/346613584_17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