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应用为导向的《构成》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2021-03-31 03:07付喜萍
西部皮革 2021年6期
关键词:构成艺术设计应用型

付喜萍

(江西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1 设计基础教学现状简述

在国外,设计基础学科教育是以情感教育为主,侧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摸索创作的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原创作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引导的方式将学生所看到的、听到的事物用笔记录下来。采取这种“引导式”教学模式,确实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感知事物的能力,但课程中对于实践应用能力的开发相对较少。

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着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型和改革,设计学科教育最终是面向社会并服务于生活,因而提升教学质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尤为重要。国内的设计基础教学,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承,教育模式侧重“模仿式”教学,显然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作为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大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如何发挥其在专业设计中的基础指导作用,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设计专业注重的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我国传统设计类基础课程中,《构成》课程属于重要的且各设计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知识起着重要的基础指导作用,但其教学效果并不显然,与专业知识脱节,传统的公式化学习,造型能力薄弱等都是它的显著性问题。

2 实践应用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以项目驱动式教学为主要实施方法,在构成课程中进行实践应用,把理论性教学向实践应用型教学转化,利于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掌握课程的理论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使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无缝衔接,从基础课程开始实现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

(1)提高学生在平面或立体造型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设计原理的讲解弊端,注重学生设计应用能力的培养。

(2)改变高校单一性同质化人才培养,促进构成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基础性、多专业层次应用实践、多任务项目、多模块式的教学与实践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创新层面水准。

(3)改进教学方法,项目驱动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3 构成课程的实践应用探索

在本科设计学科中,设计基础课程涉及服装、环艺、广告、视觉、传媒、动画等多专

业的基础课程教学和后续专业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应以创新型、应用型、复合技术型为教学需求,实现能够提供一体化的产、学、研教学以及为行业新型技术研发项目教学模式,为学生后续课程技术能力与专业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以江西服装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尝试对《构成》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块进行改革,结合专业特点与设计应用项目,将构成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设计项目,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领悟抽象理论概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试点改革对象,进行以下探索。

(1)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转型为以实践项目为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构成》课程内容进行延伸性改革,从简易造型表现与基础的形式美规律探索的抽象形态表现课业训练,转向具有主题意义与文化蕴含的艺术设计作品创作。

(2)把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点和相关专业主干课程知识点进行无缝链接。探索在教学形式上的实践主导作用,实现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指导,以实践项目的设计制作为任务的驱动授课形式,尝试艺术与技术的交叉性融合,以实现实践创新应用技术型课程教学改革为目的。

(3)改善学生对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理论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尝试同步该专业平行、前后课的知识点与技能应用融入,达到专业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

4 构成理论的设计应用实践教学实施

4.1 平面构成形式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在二维的空间中依据形式美的构成法则进行分解、组合,来构成新的理想形态,在平面海报设计中,是最基本的造型活动之一。在海报设计中主要运用平面构成的重复、近似、特异、渐变、发射、对比等形式达到设计效果。

例如在平面海报设计中运用重复构成产生统一协调的视觉感觉,为避免单调,在排列时变化图形的方向、形态、色彩等因素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效果;运用发射构成形式增强视觉冲击感,突出视觉焦点、空间感和速度感,产生节奏和韵律美;运用图形、色彩、大小、位置等对比的构成原理,使主题突出、醒目,但应注意同时追求统一协调,考虑各元素的对比关系侧重点是否合理,使海报整体视觉效果统一协调,体现出某种艺术风格或效果。

4.2 色彩构成规律在绘本插画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作为视觉语言的一种,除了插画场景的色调对比体现不同以外,主人公与场景环境的色调对比更能反映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色彩的表达在绘本设计中存在很多表达形式,可以是整体的基本色调、部分场景情节的色彩氛围营造,也可以是环境或服装的基色,但所有的表现手法都必须与绘本中的主题内容、形象及其文化背景等相结合。

通过色彩强调可以补充平淡与单调的色彩画面,使画面充满力量,突出主题。色彩均衡的美感来源于设计师和创作者的艺术涵养与内心对色彩的真实感受。绘本作为一种纯然的艺术形式,是创作者个性化的审美创造。各类艺术风格往往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配色,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创作者对绘本主题内容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呈现方式的选择。

4.3 立体构成形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产品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体,需要同时兼具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审美趣味,产品设计是把抽象的理念和技术,转化为真实的能感知的形态,立体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指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方面,充分结合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体块构成方法,以对比与变化、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在三维空间中作变化与组合设计。

(1)构成空间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

构成空间主要围绕着实空间和虚空间而展开,两者共存于同一实体,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人们可通过知觉方式感受到它的实际存在。通过构成空间的表现与强化,可以将产品形态造型空间更直观地传达给人,也更利于传递文化、渲染氛围、抒发情感。产品设计的构成空间将实用功能融合于环境、心理、情感等人文要素,体现了产品的艺术特征,形成了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提升产品设计的竞争力与艺术品位。

(2)构成元素在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①同化并置。是指相同或相近的构成要素并列产生的有序组合空间。在产品设计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空间、色彩、材质的同化并置。如在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中,其不同大小功能按键、不同功能部件的并置,从而产生近似、统一的视觉效果。如功能类似的按钮或为了区别于其单调的色彩,亦可采用色彩进行同化并置。

②异化并置。是指将相异对立的两面,具有异化性质的要素并置,以产生对比,是一种反常规逻辑、非秩序的异质要素的并置混合方式。异化并置在产品的外观设计方面主要应用于成熟阶段。为了区别同类产品,提高产品的销售率,利用异化并置手法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进行区别,是较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以个性新颖的造型、色彩获取消费者的关注。

5 结语

本文主要探索在《构成》课程的教学形式上实现理论指导与实践项目驱动相结合,将课程实践与文创产品造型开发相结合,以实现创新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为目的。将理论基础指导型课程向实践应用型课程转化,将课程设置的传统模式化的简单练习向文创产品项目开发转型,使理论知识在产品造型开发中得以巩固和深化,同时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改善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单一枯燥的不良现象,从实践项目实施中推动课程的理论指导作用。为设计学科中基础课程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产、学、研发展的途径,探索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实现产、学、研教学的一体化,更好地发挥基础课程在对应的专业设计学科中的基础作用,这对于各应用型高校的设计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构成艺术设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星.云.海》
《花月夜》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