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曾指出“国民常性,所察在政事日用,所务在工商耕稼,志尽于有生,语绝于无验。”务实不务虚,扎根现实生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经世致用。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务实风格,赋予了劳动人民“接地气”的聪明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东方文明,也融入了百姓的普通生活之中,体现在衣食住行之上。从古代鞋履的角度来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务实风格,纳底鞋算是较为有特色的代表。所谓纳底鞋,是指纳底布鞋,最早可追溯至周代。从考古出土的东周武士跪像行,可以清晰地看见鞋底有明显的纳底线纹。纳底鞋在中国鞋史上源远流长,流传至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鞋履文化也忠实地体现着务实风格,表现在各种鞋式的发展历史之中,纳底鞋则是其典型代表之一。根据考古出土实物来看,纳底布鞋大致首先为军队所采用。原因在于军队作战奔跑时,鞋底需要耐磨擦并且经得起复杂地形的考验,纳底鞋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秦兵马俑中可以看出,弓步手所着方头方口履,统一以纳底工艺制成。作为将务实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军事设备来说,纳底鞋体现了作为军鞋所必须具备的实用性和便捷性。相比于革靴昂贵的造价以及繁琐的工艺,纳底鞋原料易得,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大规模生产,是作为军鞋的不二选择。由于在军事领域之中的优秀表现,纳底鞋开始向民间普及,成为了百姓们的日常鞋式,并且被发扬光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纳底鞋之所以能够成为鞋履文化中务实风格的代表,除了其诞生条件的独特性之外,还在于其演变过程。在从军事领域走向民间之后,纳底鞋一直都是普通劳动群众所喜爱的鞋式。纳底布鞋发展到清代,进入了全盛时期,造就出驰名中外的“千层底”。这种被民间称为“千层底”的鞋子,原泛指手工纳制的布鞋底子,后特指使用了“千层底”工艺的布鞋。“千层底”作为纳底鞋的改良版,由清朝时期著名的北京“内联升”朝靴店研制。关于“千层底”的由来还有一段趣闻。
“内联升”作为当时专门定制朝靴的鞋店,从其店名便可知鞋店主人的精明能干。“内”指大内即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由于清代官靴有特定的样式,“内联升”深谙此道,不仅制作朝靴用料考究,做工精良,样式新颖,同时靴底厚达32 层,但厚而不重。“内联升”所做的官靴符合礼仪规制,又质量上乘,最妙的便是同样的价钱,别家的鞋店所做鞋子完全达不到同样的质量水平和重量。由于“内联升”的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多层叠起纳制而成,经久耐用。人们将这种多层叠起纳制的鞋底取了一个形象的名称:千层底。久而久之,“内联升”的口碑在文武百官之中流传开来,朝中权贵纷纷以穿上“内联升”的“千层底”为傲。一来二去,民间富贵人家也开始喜爱穿“千层底”,后来普通百姓也开始穿“千层底”。纳底鞋经过了上千年时间的演进,将务实的传统文化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相比于其他鞋式,“千层底”凭借着经久耐用又制作简便的特点,成为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喜爱的鞋式。
如今,纳底鞋依然是中国民间广受欢迎的鞋式。纳底鞋经过了漫长历史时间的检验,不仅舒适透气,而且经久耐用,尤其是“千层底”的制作工艺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甚至走出国门,成为了一种中国鞋式文化元素。这种颇具特色的纳底鞋,蕴含着劳动人们务实的风格,也体现着务实风格所倡导下的劳动智慧,这种风格与智慧恰恰又是中国民族难能可贵的民族特点。细细端详纳底鞋,鞋履东方之美油然跃入眼帘;细细品味纳底鞋,古老民族的务实和智慧亦然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