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 晴,马淑芳,王 艳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4)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我国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居世界较高水平。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多数患者在化疗后出现胃肠道黏膜毒性、肝肾损伤、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症状,其中,白细胞减少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常由此导致化疗暂停、中断、减量,降低化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1-3]。因此,如何在化疗间歇期提高外周血中白细胞水平,改善患者症状,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化疗按时、按量进行,提高化疗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中急需解决的难题。近几年,采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得到广泛的运用。2018年3月—2019年3月,笔者采用通督温阳灸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39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治疗的78例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方法进行随机分组,使用SAS 9.1产生随机序列,设定区组长度为4,区组数为20,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平均(54.87±12.62)岁;病程平均(3.20±2.52)年;胃癌14例,肺癌16例,乳腺癌9例。对照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平均(53.85±12.44)岁;病程平均(3.29±2.61)年;胃癌15例,肺癌11例,乳腺癌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入组前已告知患者治疗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4]。成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0×109/L,并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实验室检查符合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符合脾肾阳虚证者;②无药物过敏史,且既往无血液病史者;③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④临床资料完整,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严重的心、肝、肾及造血系统原发病者;②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治疗者;③白细胞计数<1.0×109/L,合并有严重感染者;④骨转移者;⑤施灸部位皮肤溃烂或皮肤过敏者。
对照组根据化疗过程及化疗后患者出现的毒副反应进行对症用药。白细胞下降达到标准时采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由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2003A05,100 μg/支),200 μg/次,1次/d,皮下注射,注射前每100 μg的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用0.77 mL的灭菌注射用水复溶。连续使用3 d后根据白细胞回升速度和水平再次确定维持量。同时给予自拟升白汤治疗,药物组成:补骨脂、女贞子、大枣、红参、茯苓、炙甘草、陈皮各10 g,当归、鸡血藤、白术各12 g,黄芪30 g,巴戟天6 g,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各15 g。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空腹温服。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督温阳灸,具体操作如下。将桂枝、淫羊藿、干姜、荜茇、附子、良姜、香附、白胡椒、细辛、仙茅等加工为督灸细粉,过100目筛,密封备用。行灸部位为督脉大椎穴至腰俞穴,共计13个穴位。局部清洁后,撒督灸粉(约2 g)成线条状。将40 cm×10 cm的桑皮纸覆盖在药粉上,桑皮纸的中央对准督脉,将姜泥(高2.4 cm、底宽3 cm、顶宽2.4 cm)铺于桑皮纸上,上方置2.5 cm长橄榄型艾柱,从上至下均匀放置在姜泥凹槽中,并点燃艾柱上、中、下3点,灸3壮,每次2 h。一般7 d施灸2次,4次为1个疗程。
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卡氏功能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5]变化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Version 3中文版[6]的变化。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制定。显效:治疗1周内白细胞计数升高至4.0×109/L 以上。有效:治疗2周内,白细胞计数升高至4.0×109/L以上,或未至4.0×109/L但白细胞升高1倍以上。无效:治疗2周后,白细胞计数升高<1倍或下降。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1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疗效对比 例
治疗7 d后,两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比
治疗7 d和14 d后,两组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血小板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血小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对比
治疗7 d后,治疗组KPS评分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对比 分,
治疗14 d后,与对照组对比,仅总健康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对比 分,
肿瘤患者化疗后最典型的药物毒副反应是白细胞减少[8]。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是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起效快,效果好,但维持时间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累及全身性损害及胃肠系统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腹痛、骨痛、恶心、呕吐等[9-10]。
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减少,患者多有精神萎靡、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心悸气短等症状,属中医学“气血虚”“虚劳”范畴[11],主要为脾肾亏虚。肾藏精,精生髓,髓居骨中而化生血液。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人体五脏六腑均赖以滋养。脾虚与肾虚可导致机体先天和后天功能失常,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调、无以滋养机体,肾气虚弱,无以温煦脾阳。脾、肾亏虚可单一出现,也可两者相互影响致脾肾两虚。中医学认为:化疗药物属于有毒之物,常损害脾胃。脾胃损伤则水谷运化功能失常,气血和肾精的化源减少,最终导致精气血不足,在治疗中以补肾填精、健脾益气、养血和胃为治则[12-13]。
通督温阳灸是指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以督脉循行部位为施灸中心,覆盖膀胱经、夹脊穴。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之海”。脾肾亏虚,阳气不足,气血虚弱均可在督脉上寻合适穴位治疗。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胸部、背部、腰部的穴位,艾灸背俞穴可起到健脾益气、补肾壮阳、填精生髓、益气养血之功[14]。督灸药粉方中荜茇、细辛、附子、仙茅等温肾补阳,通阳化气,填精生髓;干姜、桂枝、香附、白胡椒温补脾阳,益气健脾,补气养血;淫羊藿温脾肾,益精气。艾草燃烧性温,为纯阳之性,温通诸经而祛除百病,并能温通诸身之阳气;姜泥既能振奋机体阳气,又具有祛风散寒之力,寒湿消,则气血通,督脉通。文献[15-16]报道:艾灸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总有效率为85%左右。实验证明:艾灸可使化疗小白鼠低白细胞过程的时相改变,提前升高小白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并使其高于基础值[17]。总之,通督温阳灸借助中药粉、艾草、生姜、火力等作用综合一体,发挥其温通督脉、健脾补肾、补骨生髓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督温阳灸治疗组在临床疗效、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计数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但血红蛋白改善不明显,这可能与红细胞的生长周期较长、观察时间短、艾灸次数少有关。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作为疗效判定的标准之一,是面向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普适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被广泛用于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价。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的总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其他项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此次研究样本量小、时间短、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尚未发生变化等有关。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在临床中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采取随访来观察其进一步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