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小说阅读一直是高考卷的常客。因为小说自身的特性,学生读不懂小说是目前的一大难题。笔者经过探究,以课内小说为基础,以考场小说为实践,摸索出一条读懂一般考场小说的常规方法,即抓住主要人物,探究其性格或命运的变化之因来抓住主题。
关键词:小说;性格;命运;主题
高考几乎离不开小说,而学生很怕小说。通过教学实践和访谈,笔者发现学生阅读小说最大的困境就是找不到具体的方法准确地抓住主题,虽然资料书总结的方法一大推,但运用起来会无所适从。因小说题材具有多样性、人物具有时代性学生难以把握外,学生自身生活体验优也有限、阅读量不足,久而久之,阅读小说成为他们的一块心病,读懂与否,全靠运气。
要读懂小说,在短时间内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供给学生体验丰富的生活的机会,以及研究作品的题材是很难行得通的。那么,剩下的只有在小说人物身上作文章了。可以说,小说环境是小说的血肉、情节是经络、主题是灵魂,而人物是骨头。是骨头支撑了整个小说,让小说能站起来。所以,抓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不二法门。那抓人物的什么?抓人物的变化,看什么变了,为什么这样变。这有两种情况:
一、抓人物性格的变化
笔者以人教版教材里的古代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现代小说《祝福》为案例来进行探究,抓住主人公林教头和祥林嫂的性格变化,便可窥探小说的主题。
先看林教头。林教头在沧州遇到故人李小二,从其言谈举止看,林教头是个具有侠肝义胆的人,同时他又是八十万禁军总教头,修为和才能都不低。为奸人所害之后,他没有反抗,而是逆来顺受,“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1]3体现一定的软弱性,因为他还对自己的美好生活存在幻想。他是个善良的人,同时也有妥协的一面。当得知仇人买凶来置他于死地的时候,他出于自卫,买刀寻敌,可见他骨子里有正气。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2]他妥协了。后来被调去看管草料场,林冲安然接受,草料场的的房子年久失修,雪下得大,他还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3]5但是,敌人并没有放过他,一心要置他于死地——火烧他的草料场!他忍无可忍,终于爆发,最后在山神庙杀了敌人,投奔梁山。林冲为什么会从这么有修养的、善良的、妥协的性格变得刚烈勇猛,竟然杀人上梁山?寻找根本原因,不难发现,原来是大官压小官,被逼的,而且被逼得毫无生路。那这篇文章的主题就出来了:腐朽的北宋政治背景下,官逼官反,官不得不反。唯有正义地反抗才有生路!
再看祥林嫂。她从一个温顺能干善良的农村妇女变成了一个呆傻、不利索、迷信、痛苦、凄惨的乞丐,是什么原因?卫老婆子强行捆绑婚嫁、鲁四老爷的刁钻古板封建、柳妈的嘲讽嫌弃恐吓、鲁镇看客的麻木奚落、自己痛失丈夫儿子的自责,最后交织在一起,使她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祥林嫂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席”[4]这些人都是生活在封建的鲁镇的人,他们代表了封建礼教的一切恶的东西:君权、神权、三从四德······[5]是封建礼教剥夺了祥林嫂!守节∃的权利,但它又反过来把!不守节∃的责任完全归咎到了祥林嫂身上,这就把祥林嫂逼上了绝路,陷其于万劫不复之地。由此观之,是封建礼教改变了祥林嫂的性格。《祝福》的主题就明朗了:在封建的旧中国,封建礼教害人不浅,封建礼教的本真就是“吃人”。鲁迅先生呼吁人们从铁房子里醒过来,砸烂门、打破窗,改变自己,改变旧中国。
二、抓人物命运的变化
笔者选择人教版教材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作简析,拿外国小说《老人与海》、作详析。
林冲作为禁军教头,有身份、有地位,收入也稳定,家里还有娇妻,生活可谓乐无边。但为什么落得个杀人上了梁山的下场?命运如此变化,都是被逼出来的,由此主题就显而易见了。祥林嫂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本来心灵手巧,人又开朗能干,生活也还算可以。但最终却沦为了乞丐,在风雪交加的晚上悲惨死去,原因何在?一深究,封建礼教就出来了。
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一个人漂泊在大海之上,鲨鱼多次攻击他的大马哈鱼,他自己也有丧命的危险,但是最后却没有丧命,安全到达岸边。为什么?按照正常的逻辑,一个年轻力壮的人只身在大海上受鲨鱼多次攻击,应该凶多吉少,更何况是一个老人。老人战胜了鲨鱼,战胜了厄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巨大的勇气和不向命运低头的决心。“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6]作者在告诉世人:硬汉精神永不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笔者找了两年的高考小说阅读来进行实践,检验抓“变”的方法的可行性。
2016年全国Ⅱ卷小说阅读《鞋》,主人公是一个农村姑娘守明。守明向往爱情,给自己的未婚夫做鞋,幻想过送鞋给未婚夫的美妙的场景。后来两人约会见面,最终的结果不是两人的结合,二十未婚夫的外出打工,遠走他乡。守明的爱情一个是未知的悲剧告终。为什么会如此,按照农村的正常生活逻辑,下了聘礼,送了定情物,见面,结婚,生子,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用抓“变”的方法来分析,人物性格没变,变的是人物的命运。命运变化的根源在哪?小说都是以小见大的,深究根源,不难发现:特定的时代环境下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更深入的理解和沟通而可能导致的命运悲剧。作者歌颂淳朴、善良、柔顺的传统美德,表现了特定时代的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以及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的不安。
2017年全国Ⅱ卷《私塾老汪》中的老汪善良、孤独、落魄、寡言,常常一个人到处乱走,他的老婆银瓶爱捡便宜,偷了东家老范的庄稼。安正常的逻辑发展,老汪的老婆可能被罚,老汪也可能因此而丢掉饭碗,但是结果老范并没有计较,而是选择了宽容银瓶,一个字都没有跟老汪夫妇提起。老汪最后听闻,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我们来找找,老汪的性格和命运,什么变了?性格好像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是命运变了。深究命运变化的原因,原来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包容。那么这篇文章的主题就出来了:表现了知识分子的穷困孤独,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宽容的伟大情感。
实践证明,抓“变”的方法在考场小说阅读中是行得通的,笔者其他教学小说的实践中利用此法抓主题也百试不爽。只要是考传统小说,那不管怎么考,万变不离其“变”。
参考文献:
[1][2][3]袁行霈主编.语文必修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
[4]鲁迅.灯下漫笔[A].鲁迅全集(第1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朱庆华.祥林嫂悲剧成因新解[J].枣庄学院学报,2007(6):13.
[6]袁行霈主编.语文必修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27.
作者简介:
袁再礼,男,侗族,贵州天柱人,1989年2月23日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语文学科教学法,无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