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传家

2021-03-30 10:11包若冰
书画世界 2021年1期

包若冰

内容提要:吴茀之对中国画传统的坚守与其家学的影响密不可分。浦江县前吴村吴茀之祖上以诗画传家,文士辈出。吴茀之的父亲吴申卿与舅父黄尚庆皆善书画,诗文修养深厚。兄长吴士维对自然生活观察入微,吴茀之与其兄长一样对写生有深刻见解。吴茀之自小耳濡目染,以文人画家要求自身,始终秉持中国画的文学根基与独立性发展,并将其作为中国画教育需要承继的传统贯彻于教学之中。

关键词:吴茀之;吴渭;黄尚庆;吴士维

吴茀之生于原金华府浦江县前吴村的一户书画世家,祖上在江南地区颇有名望,父亲吴申卿亦是清末的秀才,母亲黄氏勤俭持家。黄氏于吴茀之十岁时去世,父亲吴申卿续娶了一位潘氏。吴申卿有三个儿子,长子吴士维亦善诗文书画,二子吴士续经营家业,幼子吴士绥(吴茀之)亦走上书画艺术之路。吴茀之的舅父黄尚庆是清朝晚期浦江地区著名的书画家,黄尚庆的女儿便是吴茀之的妻子。吴茀之家中诗文书画的气氛十分浓郁,吴茀之自小耳濡目染,立身处世与艺术追求皆受家学深刻影响。

一、清翁后人

浦江县素来被称为书画之乡,文风昌盛,吴氏祖上名士辈出,吴渭、吴莱、吴凤来等皆为江南地区颇具声望的文士。其中,吴茀之对吴渭十分尊崇。吴渭为宋末元初人士,字清翁,号潜斋。宋朝末期,吴渭曾担任义乌县令,入元后便回到浦江吴溪边隐居,寄情于山水诗文,未再出仕。吴渭与谢翱等四人共同创立了“月泉吟社”,“延请著名文人方凤、吴思齐、谢翱来家,共同订定社约、题意、暂文、诗评等章则,然后发出诗题,征赋‘春日田园杂兴”。此事在当时引起众多关注,尤其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很深。苏、浙、闽、桂、赣等各省名士寄来诗稿两千七百三十五首。经过评定,选取其中最优者六十名的七十四首诗,以名次排列,附上评语,编辑成《月泉吟社》。《月泉吟社征诗章则》中记载吴渭等人此次评选的标准:“所谓田园杂兴者,凡是田园间景物皆可用,但不要抛却田园,全然泛言化物耳。”即以情景交融、辞与意会、物与我相一致者为佳,实质是托诗文以言志。《浙江人物简志》中亦记载:“这些表面讴歌田园闲适生活之作,实则多寓遁世之意,并隐去了作者真实姓名,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元朝统治者的消极反抗。”吴渭不慕官场名利,寄情于诗文山水之中,全其文人气节。

吴茀之对吴渭深厚的诗文修养与文人品性很是憧憬,有两方“清翁后人”印章,多次在画作上钤印“清翁后人”以此自称。吴渭的文人品质对吴茀之的立身行事影响颇深。吴茀之始终秉持中国文人的性情修养,为人端方儒雅,言行笃慎,对国家与社会抱有深切的责任感,对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具有崇高的使命感,面对20世纪西方绘画的冲击,始终坚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画传统的承继。

二、黄尚庆的诗画熏陶

吴茀之的父亲吴申卿、舅父黄尚庆皆于诗画修养深厚,于浦江地区颇具名声。据记载,父亲吴申卿是清朝末期的秀才,善诗文,亦善书画,特别擅长白描仕女与钟馗。黄尚庆十八岁时考取秀才,县试、府试均获第一名,文采斐然。据施明德所言,黄宾虹十七岁时亦曾慕名向黄尚庆习文学诗,可见其诗文学养广受认可。吴茀之评价黄尚庆“一生治学甚勤苦,博览群书,精诗文,尤工书画,有大家风,名振浙东,其书画散于各地颇多,其诗稿尽毁于回禄,未传”。我们从字里行间皆可感受到吴茀之对黄尚庆诗文书画的成就颇为推崇。黄尚庆对吴士维、吴茀之兄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老师,他的艺术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吴茀之兄弟的艺术品位与发展方向。

黄尚庆的书法从颜体入手,劲悍缜密,后学李北海,书风圆润厚重,骨肉兼备。黄尚庆善作大写意,尤其擅画芦雁,取法边寿民,追求“遗貌取神”,颇有意境。施明德评述黄尚庆的笔墨特点:“作画用笔灵变,用墨鲜活,书法凝练而劲挺,有碑版的风韵。”黄尚庆的绘画笔墨与书法的用笔特点如出一辙,作画用笔灵活多变,中侧锋运转变通,墨色润泽,层次丰富。张岳健所著《吴茀之》中记载,吴茀之少年时期就以黄尚庆与吴士维的作品为临本进行临摹,且仿照他们题诗钤印的方式在自己的作品上落款盖章。可以说吴茀之少年时期建立的艺术审美便受到黄尚庆艺术风格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吴茀之意欲脱离吴昌硕的绘画面貌寻求自身风格,始终坚持研习诗文与篆刻,将诗书印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因素。

三、吴士维与吴茀之的写生观

吴茀之的长兄吴士维自小跟随父亲学习诗文,亦受黄尚庆的书画指导,于20世纪30年代便已闻名乡邻。吴士维长年居于乡镇,淡于名利,喜好垂钓,对农村的生活十分熟悉,所见事物多为市井中少见,因此画作的题材较为广博。吴士维以大写意水墨出之,作品多有画趣,透露着山水之间的野逸与灵秀。吴茀之曾赞许其兄吴士维画作之妙,作序并赋诗云:“攘攘胡为者,横行一代中。奇观今百出,草莽尽英雄。”所言便是指吴士维画中题材贴近百姓生活所见,为前人很少入画之题材,且能够以笔墨表现平常之物的精神,以笔墨展现平凡中的不凡。吴茀之作画亦是如此。吴茀之自上海美专毕业后的作品饱含生活意趣,致力于扩大画题,将以往不常入画的蓖麻、马缨花等入画,意欲描绘一系列中草药为题材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后的作品更多是描繪乡村劳动生产生活之作。

吴士维对所画对象观察入微,对描写自然景物的法度有独到的见解,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吴士维以精于画蟹闻名,吴茀之对吴士维画螃蟹做出非常高的评价。吴茀之言:“同怀兄克持,以画蟹鸣于时,观今之画蟹出其右者,余未见也。”吴士维的《百蟹图》绘有大小螃蟹近百只,情态各异,妙趣横生,形神毕肖,这是未经过细致的观察所不能达到的。吴士维对自然的观察体悟十分精心,尊重物象真实面貌,以发展的、全面的观念体悟自然,感受生长凋落、四时变化。吴士维认为作画首先便要体察万物,不将它们作为自然的生命对象,则无法体悟其精神,更不用说将其绘制出来。他曾说:“别以为几个叶片,没有讲究,世间万物都有幼年、中年、老年。可很少有人知道,芦苇也有生长的过程,它初生曰葭,中期曰芦,长大才叫苇。它是丛生植物,都要在一丛中展现出层次来。再说蹼雁,俗称水鸭,比家鸭小,背有花纹。《尔雅·禽科》叫‘凫雁,其足蹼,其踵,企。就是脚爪间有幕蹼,可以在水中游泳,在空中能飞,……不知这些,就画不成。”吴茀之在中国画创作中对写生的重视与其兄吴士维如出一辙。吴茀之十几岁时便整日盯着乡间的花草虫鱼,默默地记下它们的生长特征,以笔墨表现于纸上。吴茀之非常重视对自然界与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写生。吴茀之不仅将写生作为理解事物理法、搜集绘画素材的方式,更是将其作为加深绘画创作理解、拓展创作手法与意趣的途径。吴茀之20世纪40年代最为满意的作品《鳖》,便是生活中触机而发,经过细致观察所得,并对此作念念不忘。

20世纪上半叶浦江地区的中国画风尚受 “扬州画派”的影响颇深,黄尚庆与吴士维的绘画面貌亦是如此,表现为疏放的写意画风。他们的作品中对边寿民、李鱓等人画风的融合吸收较为明显。吴茀之曾背拟黄尚庆所画芦雁、吴士维所画螃蟹,且在画作上题几行诗跋,落款钤印。吴茀之少年时期跟随黄尚庆与吴士维学画,耳濡目染于他们的艺术审美与风格,对“扬州画派”的画风有所了解。吴茀之在舅父与兄长的艺术审美影响下,对疏放恣意的写意画亦颇有好感,为其日后创作风格转向多变疏放打下基础。吴茀之少年时期临摹蒋廷锡、恽寿平等工整精致的作品,前往上海美专求学时被浑厚磅礴的金石写意画风吸引,转而走上大写意的创作之路。20世纪30年代回到上海后,经过师友点拨,他决心改换创作面貌,不再一味追求缶老的写意画风,力求学习“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与个性表达。吴茀之于兰花作品上题字“我画放浪疏形骸”,可见他对自己的中国画创作风格的发展倾向已经逐渐与金石写意画风拉开距离,转而向疏放洒脱的绘画面貌发展。吴茀之时常拟李鱓、任伯年的笔意作画,进一步取法徐渭、陈淳、石涛、八大,多方取经,中国画面貌愈加超脱灵变。

由此可见,吴氏以诗文书画传家,先祖多有学识渊博之辈,于江南地区负有盛名。吴申卿、黄尚庆、吴士维等皆有较为深厚的诗文涵养,兼善书画。黄尚庆与吴士维皆是当时闻名当地的书画家,书法浑厚率意,绘画崇尚“扬州画派”的画风。吴氏家族重视诗文修养、喜爱书画的文人传统对吴茀之的中国画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吴茀之在中国传统文学与绘画的熏陶下成长,以中国文人的行事持身为准,文学修养与学术研究皆是如此。吴茀之对中国画“诗、书、画、印”全面修养的倡导与中国画发展的独立性的坚守脱离不了其家学渊源的影响。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