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润书天地宽

2021-03-30 10:11钱念孙
书画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临帖遗存安徽省

钱念孙

史培刚

史培刚,安徽阜阳人。自署养浩斋主,研究生学历。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书法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作品先后入选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法展(获三等奖)和全国第六届、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获优秀奖)等全国及省级展览50多次。作品被多家国家级单位收藏,被承德诗墙勒石刻碑;多家媒体专题介绍。个人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兰亭诸子”十人奖,并曾获“书法进万家”全国先进个人、安徽省首届优秀青年书法家、安徽省文艺拔尖人才等称号。出版有《史培刚书法作品集》。

培刚在亚明艺术馆举行“溯古追今—史培刚安徽古代经典书法遗存研究汇报展”,我由衷祝贺并为他高兴!这不仅是由于我曾担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他任副主席兼秘书长,工作上或闲暇时常有联络和走动,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友谊,而且是因为他在书法艺术上长期孜孜以求。作为其书艺探索的最新成果,此次展览办得有水平,更有特色。

当今的书法作品,多半是抄录古人诗词或名言,书写自己作品者凤毛麟角。这使得当下的书法发展日益成为“书写技艺”的比拼,忽略“书写内容”的呈现乃家常便饭,似已见多不怪。古代佳作如《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韭花帖》等,无不既是书艺经典又是文史名篇。与其相比,当今书法创作多半是“跛子”跳舞,因为“书写内容”这条腿已经肌肉萎缩、几近残废了。因此陈振濂等呼吁,书家要加强读书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尽力做到“书写技术”与“书写内容”的珠联璧合。

作为振濂先生的弟子,培刚这次汇报展可说用实际行动响应了上述主张。此次展览的重要部分,是书写他承担“安徽古代经典书法遗存研究”课题的研究心得。近年来,培刚遍访安徽名山大川、各地博物馆及米公祠、铁砚山房等遗址,搜寻摩崖石刻、碑砖铭文和名家墨迹,选择有代表性的书迹仔细揣摩体悟,写出近30篇鉴赏短文。这些小品式短文,对书法遗存一一道来,考索人物,追溯原委,点评书艺,叙述佳话,常常纸短意长,只言片语,切中要害,给人以知识和启迪。培刚以一幅幅书法的形式,将这些短文及作者自作诗词呈现出来,不仅使“溯古追今、我书我心”的追求如愿以偿,也使读者在欣赏书作时领悟到诸多安徽书法遗存的由来和奥妙,岂不善哉!

培刚青年时就喜爱书法。他30多年前在省军区当兵,就经常夹着习作四处求师问道,给一些前辈书家留下勤奋好学的印象。数十年来,他从省人事厅到省文联工作,在省文联也干过不同岗位,但不论何时何地,不论人生际遇酸甜苦辣,他对书法的挚爱和求索始终如一,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天道酬勤,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家或省级专业书法展中参展和获奖,属于实力派中青年书家。他的书法,由“二王”帖学走出,真行草隶都下过功夫,尤以行草书见长。他的行书和小草书,取法古人,从字形结构到点画笔法,均透显出較深的临池根底。他的书作,总体格调属于俊逸典雅一路,既清秀多姿,又豪放遒媚,呈露出刚柔相济、雅俗共赏的风貌。

这次展览的50幅作品—安徽书法遗存鉴赏短文,多以行书或小楷书呈现,比较循规蹈矩,注重平实自然书写,以便于识读和应用;而自作诗词和少数古代诗篇,则多半讲究艺术变化和审美表现,不仅运用真行草隶多种书体写之,而且在章法、笔法、墨法及尺幅大小上都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处理。这类作品风格参差,有的不激不厉、清雅流美,有的古拙朴茂、雄浑厚重,还有的简净潇洒、劲健奔放,可谓清晰地记录和反映了作者对书法艺术苦思敏求,不懈探索的脚步和身影。

窃以为,仅从书写技术的角度看,书法与写字虽表面相似,实质远非一事,正如酒与水都是液体,却是不容混为一谈的两种物品。书法看似简明易学,其实深奥难测,绝非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艺术。绝顶聪明能干之人,给他一本名家法帖,也不可能一临便佳。即便是登堂入室的书法名家,往往也需要不断临帖。王铎自言他晚年临帖和作书各占一半时日,就是明证。包世臣《艺舟双楫》说临帖:先能察,后能拟。察进一分,拟进一分;拟进一分,察进一分;循环往复,终身不复止。这实际上是提醒和告诫我们,学习古人法书绝非只是照葫芦画瓢式地简单照帖临写,而关键是要对法帖明察秋毫,理解其一点一画、一字一行,以至通篇为什么这样那样处理的内在缘由和道理。了解懂得一点,做一点,不断了解懂得,不断将心中之竹化为笔下之竹,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否则,抄作业式地临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容易落入孙过庭《书谱》所批评的窘境:“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者!”

这也表明,不论是初学者习书或成名成家者作书,都要注重在不同层次上提高对书法的认识和理解,因为眼不高,手不可能高,只有眼高,才能手高。而要做到眼高,即真正懂得书法,除了必须稔熟源远流长的书法史,知晓各种书体形态、书法流派,以及各家各派各尽其妙的变化及规律以外,还需要对内容广泛的文化史,尤其是与书法关系密切的绘画、音乐、舞蹈及文学、历史、哲学等有所了解,若能深入了解,自是更上层楼。美学大师朱光潜之所以强调,即便专攻一门人文学科,也要遍涉与其相关的多个领域,打下深广的学术基础,其缘由即在这里。

作为矢志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书家,培刚在日课挥毫之余,花大力气研读散落江淮大地的古代经典书法遗存,不啻潜入中国书法的深海探宝、鉴宝,同时他认真钻研古典诗词,学习以旧体诗词的形式抒发怀抱、吟咏时代。这种重视“书外功夫”,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努力,以文化浸润书法,以学术滋养书艺,已初步显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阔气象和发展势头。培刚正值盛年,相信以他的聪慧和勤勉,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力作精品,为繁荣书法艺术奉献他的探求和贡献。

2021年1月7日于福建将乐旅次

约稿:秦金根 责编:金前文

猜你喜欢
临帖遗存安徽省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2017年安徽省各市主要经济指标
论信阳地区民俗活动中的巫风遗存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