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雯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这符合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理念,都强调在幼儿教育阶段帮助幼儿认识生活、走进生活,解放幼儿的天性、发展幼儿的个性。《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在学前教育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为了丰富游戏的多样性与实践性,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向幼儿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低结构材料是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重要材料,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低结构材料,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应用低结构材料时应注意低结构材料源于生活、低结构材料服务游戏和低结构材料遵循规律三点内容,科学合理地利用低结构材料。
当前学前教育中低结构材料越来越被重视,成为幼儿探索世界、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媒介,被众多幼儿园广泛应用。低结构材料是个相对概念,多指没有明确活动目标、没有规定玩法的活动材料,因其这一特性,低结构材料种类丰富,可以由活动组织者根据实际情况投放,如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易拉罐、纸箱、画布等,十分方便易得,又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相较传统游戏活动中高结构材料而言,低结构材料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更有利于幼儿认识世界。这些低结构材料的使用不是由幼儿教师规定好程序,幼儿进行机械性地模仿,而是由幼儿自主去探索、交流、创造,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性,解放幼儿天性,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在幼儿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幼儿园科学活动与低结构材料的结合是必然的。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经历了知识本位、方法本位等阶段,结合当下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和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进入了以幼儿终身发展为宗旨的人本位阶段,更加注重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强调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转变成“动手动脑”的活动教育,既能为素质教育培育科学文化素养奠定相应的基础,也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前科学教育活动中,活动目标更注重幼儿获得的直接科学经验,因此各种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幼儿科学实践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安全、有效地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幼儿教师应从低结构材料的选择、投放和使用引导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给予恰当的指导。
(一)缺乏可操作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幼儿接触科学知识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旺盛的求知欲,但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思维方式以具体运算为主,形式运算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科学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得直接科学经验。例如在学习色彩的变化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画板上叠加的不同色彩,從而得知红黄蓝是三原色,它们可以变化出丰富的颜色。
然而在科学活动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幼儿教师工作任务繁重,面对的班集体数量较多,幼儿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科学活动的实践操作指导的难度较大,此外活动材料的准备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选择到设计再到引导操作,都需要幼儿教师精心设计,程序繁多。因此在科学活动的实际工作中,部分幼儿教师往往为了减少工作量,选择以课本展示、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以传统的师传身授模式为主,不能很好地发挥低结构材料的实践性特征,缺乏可操作性。
(二)忽视情境性
大班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通常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大多采用情景法进行教学,创设某种情景,让幼儿处于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思考问题、探究方法。例如在学习体积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给幼儿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幼儿设想自己就是一只口渴的乌鸦,并且提供半瓶水及其他的材料,先让幼儿讨论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再让幼儿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让瓶中的水“变多”,以此生动地让幼儿理解体积与空间的概念。但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较为死板,对低结构材料的运用缺乏合理性,往往通过语言引导、暗示的方式让幼儿说出“正确答案”,由于缺乏情境性,导致幼儿未能真正投入课程活动中,无法真正理解这类科学概念。
由于各个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地区差异等不同,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差异较为明显,普遍存在上述问题,导致低结构材料的使用沦为理论上的空话,因此教师必须重视低结构材料对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的作用,以促使学前教育真正做到解放幼儿天性、发展幼儿能力。
大班幼儿普遍具有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并且实践能力明显提高,拥有较强的合作精神,面对世界充满好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开展大班科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考虑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避免低结构材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流于形式,出现缺乏操作性、忽视情境性等问题,在活动组织中要把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经验作为幼儿培养的重点目标。为了与活动过程相匹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征,低结构材料的选择也要遵循以上要求。
(一)低结构材料源于生活
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幼儿的细心观察,幼儿可以从生活中学习到“蚂蚁搬家蛇出洞”的物候知识,可以学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农业知识,生活就是最生动有趣的大讲堂。因此在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应注重活动的生活性,活动的组织要贴近生活而不是单纯的科学理论,以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为标准,并且应尽量选择来源于生活的低结构材料。
活动材料源于生活一方面降低了幼儿教师准备材料的难度,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杂物如易拉罐、纸板、旧衣物等,容易收集,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帮助收集材料,既能增强幼儿的参与感,还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加强材料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还可以帮助幼儿在生活中理解概念、应用概念。如学习“奇妙的声音”时,教师就可以用易拉罐装沙子、石头等不同材料,通过碰撞产生不同的声音,形成一个小小“沙锤”,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此外这类源于生活的低结构材料通常符合幼儿的兴趣需求,相比枯燥乏味的课本,幼儿会对五彩斑斓的画布、形状各异的纸板更感兴趣,有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低结构材料服务游戏
学前教育的科学教育活动具有所有学前教育活动的共性,即都应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展开。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强健身体、锻炼思维、获取知识,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应重视教育的游戏内容。
部分幼儿教师出于安全和工作量考虑,选择依照课本照本宣科地讲授,这样表面上看是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实际上通过类似“填鸭”的教育形式只能让幼儿记住基础的文字性概念,并没有真正起到教育意义,幼儿对相关的科学知识仍然十分生疏。因此,教师应该创设相关情景、设计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直接经验,通过亲身感受体会科学概念,让幼儿能真正理解某一类科学知识和概念,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科学概念,做到真正掌握。
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既能让幼儿全身心投入教育活动,又能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知识。如在锻炼记忆能力的“树叶比一比”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大胆突破原有游戏规则的约束,从原有的两人活动扩展为小组合作,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采集树叶、收集花朵,并比一比它们之间的不同。这些源于大自然的低结构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化被动为主动,从学习的接受者变为游戏的积极参与者,符合幼儿的发展天性,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团结合作、认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低结构材料遵循规律
高、低结构活动材料既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优劣之别,都是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服务。低结构材料更侧重于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而高结构材料则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活动过程设计更为清晰,活動目标也更为明确。
在大班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低结构材料,让幼儿通过具体实践成为“小小科学家”,通过直观体验和感受掌握科学知识。然而由于科学知识必然存在的理论性因素,幼儿教师还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难度的区别,适时辅助以高结构材料,通过明确清晰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对严谨的科学理论产生初步的认知和接触,遵循幼儿教育的最近发展区间理论。通过低结构材料的实践性和高结构材料的高度引导性相结合,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大班的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是一门重要的学前教育课程,也是幼小衔接过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科学活动中多采用低结构活动材料有助于大班幼儿的智力发育、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多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在大班科学活动中应以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理论知识、甘于奉献的职业操守,合理设计投放各种低结构材料。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如城镇健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