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钰
(广东保利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220)
在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儿童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者,越来越受到关注。从儿童的身心需求和活动特点出发,分析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问题。
儿童是社区公共空间中的主要使用群体,社区公共空间是儿童户外游戏活动,接触大自然的重要方式,提供完善健康且安全保障的户外活动场地是对孩子最大的关怀,也是对儿童健康心智发展重要支持。但研究发现40%以上的城市儿童安全事故与生活环境因素有关。儿童由于年龄小好动、缺乏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原因,往往会把社区的任何角落都变成游戏环境,把各种设施变成游戏道具,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故社区公共空间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内的儿童活动场地安全规范及监管还不完善的今天,儿童活动场地的安全系数远远未达到“安全放心”的阶段。而另一方面儿童活动的产品设计模式化或者低龄化,孩童的玩耍形式被限制,是一种相对安全。本文则想探讨的安全代表孩子在清楚自己活动界限的情况下的玩耍,代表场地设计避免对孩子造成重大意外的可能,代表孩子在可控危险的情况下,学会观察危险,保护自己。
社区道路系统是住区的重要连接,不合理的道路规划会引发交通事故。社区交通规划尽量人车分流,避免人车混行的安全隐患。在交叉路口避免转弯半径内有绿化遮挡,并安装反光镜,以免造成视线盲区。在车库出入口附近由于坡道也存在一定的视线盲区及靠近外部道路人流量较大,儿童容易越过围栏发生安全事故。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保证车库开口与人行出入口保持一定距离,且车库出入口坡道设置缓冲空间和设立减速带等方式来优化。社区内部道路通常是因为儿童骑滑车辆容易发生冲撞行为,一方面设置跑道划线,调整铺装形式起到引导路线心理暗示的作用,另一方面沿儿童活动场地周边设置儿童滑行环道与主要交通隔离避免意外的发生。
尽管复杂的人流车辆对儿童安全构成威胁,但是导致最终犯罪的重要因素是环境的隐秘性和环境中是否存在监控设备。社区公共空间的监视能力有助于吓退潜在的罪犯。首先,社区围蔽管理注意监控防范到位,设置防爬刺网避免外人进入是安全性的必要保障。其次注意在建筑物围合形成消极的隐蔽空间,危险区域加强监控布点,空间中高密度的种植、过大的种植面积和植物枝叶面积过大将会挡住看护者的视线,形成隐秘空间产生安全隐患。住宅楼旁的植株高度与疏密程度应合理,防止对低层住户视野的遮挡。种植距离围墙要有一定退距,密度适中保证监控设备正常使用。此外,夜间照明亮度不足的情况也要引起重视,做好灯具选型及参数的设计,在人流集中区域利用高杆灯给予充足的照明,植物生长影响灯具使用的情况也需要在社区运营过程中给予关注。
儿童游戏场地的安全规划对儿童玩耍休闲相当重要。游乐空间的布局应基于当地的气候特征,并考虑日照等因素。为避免对儿童伤害的负面影响,不要接近车速较快的道路以及车库出入口附近,儿童场地选址尽可能远离高层住宅高压变电站、燃气调压柜、垃圾转运站、高层建筑物过近有高空坠物风险的区域以及对儿童健康构成威胁的其他场所,在社区可达性较好,日照充足,无明显西晒,处于园区内较为中心的区域为佳。需要重视场地细部设计的安全性,首先通向儿童活动场地的道路和场地内部道路表面要平顺防滑,避免孩子骑自行车、玩滑板、直排轮时的意外摔伤,以及方便婴儿车通行。选择地面材料时,应选择铺设人造草皮或柔性材料等,以避免运动过程中打滑或刮擦,所有的游戏设施下都应采用保护性的地面,如沙地、注塑橡胶、橡胶垫等,厚度根据跌落高度设定。其次布置活动设施设备过程中,需要防止将0~3岁低龄儿童与大龄儿童的活动区混在一起,避免由于孩子的运动能力差异而对身体造成损害。特别应该将婴儿学步区规划在相对独立且安静的区域,并放置看护休息设施。从儿童的角度来看,有必要提供孩子间交往与游戏的机会,注意视线的通达,便于监护人的照看。儿童游戏活动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秋千、沙坑、平衡木、攀爬、滑梯等。所有游戏设备都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此外还应有一片空地,供儿童玩小车,骑三轮等。
游乐设备必须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结构强度根据相关应力测试计算来确定。设备的基础必须足够安全,如果器具周边是松散的沙子,基础结构必须特别注意被器具或器具部件有效地覆盖。为避免孩子在高处玩耍或冲撞产生的意外,在活动器械的没有固定的抓手或平衡扶手的区域,必须提供防坠落护栏,护栏高度取决于平台高度。平台下地面必须设计符合跌落标准的减震材料。重视活动器械的安全性,不能出现危险的凸出物如钉子和螺栓、锋利的边缘、尖角及可能卡住儿童的头和手指,避免儿童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在穿越隧道类的器材需要根据隧道的长度和开口数量确定最小内径,器具设计必须满足成人可以随时进入器材内部,危急情况下提供帮助的要求。游乐设备包括攀爬器具尺寸和抓握距离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以维持儿童身体的平衡。组合滑梯作为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器具之一,也是发生最多意外的器具,一方面孩子会变换滑梯的原设计玩法,另一方面也有安装不正确或者维护不到位的问题。除了滑梯主体的基本安全要求外,滑道角度、滑道宽度、缓冲长度、滑道末端的离地高度也必须满足安全要求。在强烈的阳光下,设计滑道最好能在北部,炎热的南方应尽量避免采用不锈钢滑道。最后游乐场设备的材料应当正确选择和处理,易燃物料及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木材不得开裂有毒,靠近海边还必须金属保护免受空气影响。游乐设备的制造商和经销商必须为每个器具提供有关操作产品安全、安装、检查和维护的信息。
社区公共空间的任何角落都能够变成游戏环境。大草坪、树林等丰富变化的地形,水景、花草、泥沙等景观设施这些场地自由度大,儿童随时可与环境产生互动开展游戏。因为亲水天性,水景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类景观设施,水景驳岸的设计需要考虑防滑和围栏措施。喷泉内部电源的绝缘性要确保安全,戏水采用水电分离设计,避免意外漏电,水体导电伤人情况,另外水质也必须符合要求。大面积草坪铺设满足儿童在住区内的嬉戏打闹,避免形状尖锐石头割伤儿童。如果社区公共空间在城市道路附近,其植物应选择叶片密度高和吸收能力高的树种,住宅楼及儿童游戏场地旁的植物选择需要符合植物无刺无毒,不滋生病虫害等要求,贴近活动区边缘不宜选用侧枝较多的植物。社区公共空间中景观围护应避免采用尖锐犄角,栅栏间的距离也不能满足儿童穿行行为,防止发生肢体卡塞、划伤等情况。园林总电箱尽量远离儿童活动场地周边,建议位于绿化暗藏处理,活动区灯具高度间距满足照度要求。社区公共空间中景观和游戏设施在居民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如设施螺栓松动破损等情况,儿童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行玩耍,这种另类玩法容易对儿童的造成伤害,故社区设施需要定时维护保养,进行隐患排除和设备维修,以提高社区公共空间的安全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儿童空间设计较大程度是参考国外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国内才重新被重视起来,这意味着我国的儿童活动场地直接与当时国际上盛行的标准化儿童活动场地接轨,但直到今天在国内的住宅区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各种模块化、标准化的儿童活动器械和相对集约的活动场地,而国外则从安全至上的麦当劳式的工业产品逐渐发展到以冒险型的游乐场,关注儿童创造性精神的培养为主要趋势。随着标准化儿童活动场地各种问题的渐渐浮现,成品设施简单重复,整体设计比较落后,偏重低龄儿童,游戏趣味性不足,不强调合作,缺乏冒险精神和创造性,以及协作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多设计工作者意识到,只有充满野趣,变化,充满创造性想象空间,并为孩子提供奔跑,攀爬,滑,荡,跳,穿,钻等一系列不同类型运动功能的儿童场地才是真正符合儿童天性需求的场地,更符合3~10岁阶段的儿童生长发育特点。激发儿童,鼓励自由探索,避免过度保护,一定探险及超出安全边界的身体活动,练习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扩展身体运动的边界才是安全性的主观前提。故适度超前,适度安全的游戏设施以培养和锻炼儿童的体质与冒险精神为目的,从根本性上更符合面向当下和未来的儿童成长需求,符合友好安全的社区环境需要。
在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设计工作时,重视儿童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安全性,以儿童安全视角来从交通规划、犯罪防范、游戏场地、景观设施、活动器械五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设计策略以提升儿童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安全性和适当安全的设计主张。